加载中…
博文
标签:

转载

分类: 本人原创
由敝人(长工张清义)编剧并执导的30集电视连续剧《热血染红桃林地》8月20日在山东诸城桃林镇开机拍摄。
            30集知青电视剧《热血染红桃林地》 在诸城市开机
      2018年8月20日,30集知青电视剧《热血染红桃林地》在山东诸城市桃林镇花石子村廖晓东纪念碑前举行隆重的开机仪式。
       忠魂长眠桃林地, 不负山水养育恩 。    
       以青岛知青廖晓东为原型的30电视连续剧《热血染红桃林地》由万伯翱 担任总顾问,马魁 担任出品人,黄秀峰担任文学顾问,著名作家、编导张清义担任总导演,青岛金奥星光影视公司拍摄。 
       出席开机仪式的有黑龙江农垦总局机关纪委书記、雷锋生前战友梁友德先生、《中国草根》杂志社长、大型记实文学《沃土》杂志执行主编、山东璜土源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黄秀峰,感动中国十佳人物、2008奥运火炬手陈健、兰陵政协中国知青村、知青博物舘筹委会主任王雪梅,兰陵中国知青村筹建顾问、中国知青俱乐部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谭国庆,廖晓东生前战友、青岛爱青老年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马志耘、廖晓东生前学生、桃林镇花石子村党支部书记卢新江、廖晓东儿子卢守卫、女儿卢守兰及亲属,青岛老战友艺术团朱积荣团长、青岛金奥星光国际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魁先生特派代表李涛,诸城市知青代表、青岛老战友艺术团、各地知青代表、社会各届人士、村民代表200余人出席了开机仪式。全国50余个知青团队、社会团体敬挽花篮、发来贺电、贺信。
        青岛老战友艺术团党支部书记王静主持开机仪式。
http://s9/mw690/001tlQkZzy7n6tQ1BRm18&690
8越0日,《热血染红桃林地》开机仪式部分演职人员与知青代表合影
http://s2/mw690/001tlQkZzy7n6tTeWGJa1&690
青岛老战友艺术团党支部书记王静主持悼念活动中
http://s2/mw690/001tlQkZzy7n6tX5nAR31&690
参加开机仪式的嘉宾与廖晓东亲属、生前知青战友
http://s9/mw690/001tlQkZzy7n6u132Igf8&690
《热血染红桃林地》剧组特邀嘉宾:梁友德、卢新江、王雪梅、黄秀峰、马志耘、陈建、谭国庆、朱积荣、李涛、卢守卫、卢守兰
http://s7/mw690/001tlQkZzy7n6u6qh1456&690
导演张清义在讲戏
http://s7/mw690/001tlQkZzy7n6u949jE96&690
黑龙江农垦总局机关纪委书記、雷锋生前战友梁友德与黄秀峰
http://s1/mw690/001tlQkZzy7n6udHFqUe0&690
导演张清义(左)、黄秀峰、荷香孙导演
http://s6/mw690/001tlQkZzy7n6uiiWCV25&690

http://s10/mw690/001tlQkZzy7n6umXbq949&690

http://s1/mw690/001tlQkZzy7n6uqlic870&690

http://s8/mw690/001tlQkZzy7n6usWaY7e7&690
黑龙江农垦总局机关纪委书記、雷锋生前战友梁友德与黄秀峰在观看老战友艺术团言出
http://s15/mw690/001tlQkZzy7n6uwebVAee&690
与廖小东家属
http://s14/mw690/001tlQkZzy7n6uAtOmVed&690
在山东诸城的桃林镇政府门前
http://s6/mw690/001tlQkZzy7n6uLeeABd5&690
与全国道德十佳模范人物、2018年奥运火炬手陈建先生在青岛合影
http://s2/mw690/001tlQkZzy7n6uNRLwd31&690
《中国草根》杂志社悼念廖晓东时敬献的花圈:埋骨何需桑梓地  忠魂含笑慰长天
        开机仪式结束后,青岛老战友艺术团在桃林镇青山农庄举行《不忘初心   永远跟党走》专场文艺演出。演唱了有黄秀峰词、任秀岭、白荣燕、朱积年分别谱曲的《桃林故事》;黄秀峰词任秀岭曲《廖晓东之歌》;黄秀峰词、李成郁曲《晓东之歌》;以及由黄秀峰作词王小军谱曲的《热血桃林情》、黄秀峰作词、朱积年谱曲的《岁月有痕》、《热血染红桃林地》电视剧中歌曲等精彩纷呈文艺节目。
 
     “桃林连绵忠魂在,山乡父老不忘怀,满腔赤诚写青春,晓东故事传万代……”

阅读    收藏 
分类: 本人原创

 http://s8/mw690/001kcpRAzy7bETA0a4D27&690

http://s3/mw690/001kcpRAzy7bETBAWT812&690

http://s13/mw690/001kcpRAzy7bETCyGVC8c&690

http://s6/mw690/001kcpRAzy7bETDOZcV95&690

 饺子(微电影分镜头脚本)

    ——根据许立强的同名小说改编

   

人物:贺东升:市委书记,男,四十岁左右岁。

      传达室老大爷,男,六十岁左右岁。

      肖燕子:天成路小学学生,女,十岁左右。

      老板娘:良心饺子馆的老板,女,下岗职工,四十多岁。

      服务员:良心饺子馆服务员,女,下岗职工,四十多岁。

      燕子妈:肖燕子的妈妈,常年病卧在床,女,四十岁左右。

      班主任:肖燕子的班主任老师,女,三十岁左右。

      郑校长:天成路小学的校长,男,三四十岁。

 

△时:日

  景:鲁宁市委和市政府合署办公的大楼前

  (镜头由远拉近)贺东升走出办公大楼,停步看看天气,又低头看看手腕上的表;传达室老大爷拿着一摞报纸和文件走出传达室要进办公楼去分送,见贺书记走出忙迎上去——

 

 老大爷:贺书记,这是您的报纸。

贺:(笑吟吟地接过报纸)谢谢您,老人家!

老大爷:贺书记,您刚刚调来,今天又是个星期天,您怎么也不休息休息啊?

  贺:(仍笑吟吟地)我初来乍到,两眼墨黑,下去走走看看;星期天您老不是也在忙啊……

 

△时:日

  景:一家简易却很卫生的饺子馆门前

 

贺东升在看墙上的字,镜头拉向饺子馆门头,特写:良心饺子馆。镜头下移到墙上,特写:卫生好质量高价钱公道专为老百姓包良心水饺

   镜头又移向旁边一招聘广告:本饺子馆招聘服务员若干名,男女不限,条件:下岗职工讲究卫生身体健康行为端庄 能把顾客当成自己的亲人者优先

   贺东升微笑着点了点头。

 

△时:日

  景:“良心饺子馆”内柜台前

 

女服务员端着一盘待煮的生饺子走到柜台前

老板娘:“煮五六个就行了,别煮多了,煮多了她会起疑心的,这个孩子太精明了!”

女服务员应声点出五六个饺子向灶间走去。

灶间,女服务员把煮好的出五六个饺子用笊篱捞出放在一盘内,走到墙角落的一张饭桌前,把那盛五六个饺子的盘放在那里。

 

△时:日

  景:“台湛路小学”大门前

 

镜头由远拉近最后定格在挂在学校门前的大牌子:台湛路小学

镜头移向不远处的路上由远而近:肖燕子经过学校门前朝着学校院内飘扬的五星红旗端庄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然后转身走进“良心饺子馆”内。她一进门就忙着收拾顾客用膳后的碗筷,擦拭桌子。

 

△时:日

  景:“良心饺子馆”内

 

收拾碗筷的肖燕子发现墙角落里的那张桌子的盘里有五六个饺子,刚抓起一个要往嘴里送,恰巧这时贺东升推门进来,肖燕子见状惊得目瞪口呆,将送到嘴边的饺子又慢慢地放回盘子里——

贺东升在一张桌子前坐下

贺:老板娘,给我来一盘韭菜猪肉馅的水饺。

老板娘:好来,马上就好——

 

△时:日

  景:“良心饺子馆”内

 

近镜头:贺东升吃得盘里只剩下一个水饺。

镜头移向肖燕子端着收拾好的一摞碗筷走进柜台里面的灶间。

老板娘端着五六个热气腾腾的水饺送到贺东升面前。

老板娘笑着说:同志,这饺子我不要钱,放在这里等那小姑娘来收拾。

贺东升一脸疑惑:那是为什么?

老板娘:这孩子叫肖燕子,可怜啊!她爸爸患癌症刚去世不久,她妈妈也病倒在床,这孩子每天抽空到这里来帮着收拾碗筷、打扫卫生,就是为了吃顾客剩下的水饺省下钱来给她妈买药。她为了不引起老师的怀疑,她谎称说她舅妈在这里开饺子馆,中午叫她来饺子馆吃饭……

正在这时,肖燕子送去碗筷从灶间走出来。

老板娘佯装着收拾碗筷,把水饺倒进何东升的碗里,拿着空碗走进柜台。

贺东升朝柜台里的老板娘会意地点点头,他瞟了一眼那肖燕子,朝着柜台有意喊了一句:“老板娘,结账唻!”

老板娘应着:“好来”——

老板娘走出柜台朝那肖燕子喊道:“燕燕,把这位顾客的碗筷收拾一下!”

肖燕子应声道:就来——

肖燕子缓步走到贺东升桌前,见碗里剩下五六个水饺,朝贺东升嗫懦地念叨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贺书记,你是市委的大领导不该浪费粮食啊!”

贺东升一愣怔,忙笑着问那肖燕子:“你怎么知道我姓贺?还是市委的领导?”

 肖燕子说:“我在电视里见过你,你是刚调来的市委书记,叫贺东升。俺老师也讲了,说你调到哪里,那里就脱贫了,大家都欢迎你来帮助我们脱贫。可是,你不该浪费粮食啊!”

特写镜头:贺东升的眼睛噙着泪,可他仍强打着笑脸对那肖燕子说:“孩子你说得对,我不该浪费粮食。可是我突然觉得胃有点不舒服,你帮我吃掉吧,也算帮我改正这一错误。”

肖燕子说:“贺书记,我知道你是有意留下给我吃的,老板也经常这样做,老板说是顾客剩的,顾客怎么那么会剩?每次都是剩五六个?而且都是那么热气腾腾地烫嘴?”

贺东升关切地说:“好孩子,你知道大家都在关爱你就好,好好学习,今后有困难直接找我!”

特写镜头:肖燕子眼泪汪汪地说:“贺书记,不麻烦你了,咱这城市那么大,像我这样的穷孩子还很多,请你先帮他们脱贫吧!”

贺东升感动极了,不由自主地滚出泪珠

近镜头:贺东升一把把肖燕子搂在怀里,

特写镜头:贺东升的眼泪簌簌地落在肖燕子的发梢上……

 

△时:傍晚

景:肖燕子家里

 

肖燕子的母亲卧病在床,屋内摆设极其简陋,家什杂物随便地堆放在室内各处,一看就是个极其贫困的家庭。

随着街门的响声小燕子喊道:妈——我回来了,你今天好吗?

镜头拉向小燕子:妈,我洗洗手去给你做饭。

燕子妈:今晚不要做饭了,你伯伯送来两大饭盒饺子,今晚咱俩也吃不了。

肖燕子:(愕然地)我哪个伯伯?

燕子妈:他说他姓贺,他说今天在饺子馆里还见到你。你到饺子馆去干什么?

肖燕子(忙搪塞):学校里布置社会实践课,我到饺子馆去劳动,当服务员为人民服务。

燕子妈:你贺伯伯还给咱留下一千块钱,要我去医院看病。

肖燕子:(恍然大悟)妈,他是新调来的市委书记,俺老师说贺书记调到哪里哪里就脱贫致富了。

燕子妈:(惊讶不已)啊——他是市委书记?!

正在这时,外面有敲门的声音——

肖燕子:谁呀?

班主任:肖燕子,我是您李老师,郑校长来看望你妈妈啦,开门吧——

肖燕子忙去开了门迎进班主任和郑校长,班主任和郑校长各提一兜水果。

肖燕子:妈,这是俺李老师,这是俺郑校长。

郑校长:大嫂,你病了这么长时间我们才来看你,真不好意思!

燕子妈:郑校长、李老师快请坐,快请坐!

班主任:鲁宁市刚调来的贺书记今天打电话给郑校长,通知我们赶快回校开紧急会,我们赶到学校时,何书记已经在校门口等我们了。

郑校长:主要的是研究如何帮衬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完成学业的问题,全校摸底排查,包干到人,措施到位,定期检查。肖燕子被排在第一位,被贺书记、学校和饺子馆的老板娘包了干。学杂费由学校给减免,书本费由各老师捐赠,贺书记要包肖燕子一年的午饭费,饺子馆的老板娘也抢着要包,争来争去贺书记只好做些让步,老板娘包上半年,贺书记包下半年。

班主任:肖燕子,从明天开始你每天中午放学后就去“良心饺子馆”去吃水饺,这是贺书记亲自主持会议确定的!

燕子妈:天呐,天下竟有这么好的市委书记,我家有救了,孩子有救了——

定格:燕子妈说着说着竟呜咽着流下眼泪——

班主任也在抹眼泪

肖燕子抱着班主任的双腿“嗷嗷”地哭了起来

郑校长转过身去也在偷偷地抹眼泪……

 

△时:日

镜头在音乐声中不断地变换——

远镜头:景:城市花园里,霞光万丈,鸟语花香,各种花儿含包怒放——

近镜头: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来往车辆,往返如梭

        过往行人,匆匆忙忙

        蓝色的天空,飞舞着一群白色的和平鸽……

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贺书记走出办公大楼抬头看看天气又低头看看手表的镜头

        贺书记在饺子馆与老板娘交谈的镜头

        肖燕子指责贺书记浪费粮食的镜头

        郑校长和班主任探望燕子妈的镜头

        燕子妈、小燕子、班主任、郑校长感动流泪的镜头

 

激越悠扬的音乐声中——

镜头拉向贺书记由远而近最后定格在贺书记的高大形象上(背景:镜头切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艳紫姹红的花儿含包怒放,白色的和平鸽满天飞舞,高大形象的贺书记在微笑着向大家招手——

 

在音乐声中,镜头推出片尾字幕——

剧中人——扮演者

贺东升——

传达室老大爷——

肖燕子——

老板娘——

女服务员——

燕子妈——

郑校长——

班主任——

 

编剧:长工

导演:长工

摄像:

作曲:


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 大爱影视工作室

青岛《金奥星光》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合出品

           

 附注:小说《饺子》的作者许立强,济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驻青岛办事处主任。

 

 

 

 

 

 

 

 

 

 

 

阅读    收藏 
标签:

胡玉柱

青岛日报

琴岛周末

人民日报

青岛当代文学创作研究

分类: 佳作转载

   http://s14/mw690/001kcpRAty72BYxdgsJ9d&690

 自左至右:国家级作家、原《青岛日报》副刊编辑、青岛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理事胡玉柱;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理事、《青岛当代文学》诗歌编辑、著名诗人鞠德璋(笔名:锦河);著名教育家、儿歌诗人、青岛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理事、《青岛当代文学》校园文学栏目编辑门秀山;老作家、青岛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副会长王磊;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副会长、老教育家、《青岛当代文学》常务副主编侯修圃;(不知姓名)、老诗人赵永。

长工  手机拍摄)

 

http://s4/large/001kcpRAty72BYLKx1N33&690

 气宇轩昂的文坛老前辈胡玉柱

 

 

   胡玉柱的诗文和人品

        ·长工·

那年,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孩考上了北京大学, 那兴奋劲儿难以言表,心里自觉或不自觉地有点飘飘然。这女孩扛着行李提着包裹风尘仆仆地来到“北大”报到。那年代还没有带拉杆和轮子的旅行箱,只能肩扛手提。她来到“北大”校园根据文字指示的标牌找到报到处,看到排队挨号报到的人很多,正愁着带行李不方便,正在这时迎面走来一个身着一身旧中山服戴着一顶灰色旧布帽的老人,她打眼一看就认定这是在“北大”打扫卫生或是修剪校园花草的工友。于是这女孩走上前去礼貌地对这老者说:“大爷,麻烦你帮我看一下行李,我报上到立刻就来取。”这老者乐呵呵地同意了,一个普通的老工友热心给一个“北大”新学子看管行李,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开学典礼那天,那个穿着一身旧中山服戴着一顶灰色旧布帽的老者却坐在主席台上,那女孩一打听,那老者竟是“北大”的副校长季羡林,这下那女孩蒙了,蒙的是一个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普通老头,怎么会是名声显赫的国学大师兼“北大”副校长的季羡林呢?同时她也在心中默默地树起了一个人生目标——低调做人高效做事。我认识胡玉柱老师的经过也有类似那“北大”女孩的经历。

我从小就喜欢写点东西,所以对文化界的一些动态比较关注。胡玉柱这个名字我早就熟悉,从报刊和文友的热议中,我知道他是在仲家洼里长大的青岛人,却是《济宁日报》的台柱子,《济宁日报》是他一手创建起来的,后来他调入《青岛日报》,同样是身手不凡。任总编室的资深编辑,琴岛副刊周末主编。早在八零年初期,他的诗歌和文章就经常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发表,总共发表了五十多篇,是青岛地区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发表稿子最多的作家;并多次得到风靡文坛的老诗人臧克家的肯定和颂赞,并将其收为关门弟子。几十年来,他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山东文学》及香港的《大公报》、美国最大的华人报纸《国际日报》上发表作品数千篇;曾荣获省部级以上的奖项五十多项。全国几十家报刊曾详细介绍过他的事迹,蜚声国内外。我和我的一些文友对胡玉柱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只是无缘与这个青岛老乡谋面。

胡玉柱退休后,加入了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并被推举为理事,继续发挥自身的光和热。我和胡玉柱老师第一次见面是在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2016年的年会上,胡老师高大魁梧,却又极其朴实谦逊,平易近人,没有丁点儿腕儿那种自觉或不自觉的傲慢和自负,他接人待物从没有“看客下菜碟”的市侩习气。他对最基层和地位低下的人特别亲切,简直是在称兄道弟了。这时我心里或多或少有点疑惑:这个没有丁点儿架子的人是大名鼎鼎的大文学家胡玉柱吗?通过几次交往我终于明白了,胡玉柱老师不但具有大家的风范,而且还是做人的楷模。

在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了胡玉柱老师在1993年10月18日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上一篇散文——“进取的人生”,我饥不择食地读了起来,那才叫“绝”!妙语连篇,气势恢宏,哲理深奥,意境深远,文辞精彩,浑厚凝重,自出机杼,卓尔不群;把整个的人生研究透了,也描写绝了。读后不但增长了知识,丰富了头脑;更像喝了一掬清澈的甘泉,沁人肺腑,浑身爽快!同时也使我懂得了什么才是《进取的人生》,是啊!人生苦短,生命有限,没有来生,没有轮回。唯有进取,人生才有价值,只有积极进取,才能永远保持生命的辉光。我在慢慢地咀嚼,慢慢地消化,在胡玉柱老师的身上,终于使我懂得了“文如其人”的内涵和真谛,胡玉柱老师就是模范做人严肃作文的楷模!



附:胡玉柱老师的原著《进取的人生》

  

               进取的人生

       ·胡玉柱·

              

         一

  宇宙无垠,生命有限。我们活在这个星球上,生命,无论对谁都只有行使一次的权利,没有来生,没有转世,没有轮回。

  尚在你呱呱坠地嗷嗷待哺之际,你就扬起生命的帆樯,催动生命之船,沿岁月之河床,谱写人生的乐章。

  自从盘古开天地,历览古今芸芸众生各色人等,每个人生都是一本书、一个故事、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时空、经历完全相同的人生。

  我从不相信诸如“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这类谈禅说道般的祝语能在生命的本体中得到印证,而宁信:“人生之难,胜过逆水行舟”的哲语,因为“生活经常事与愿违”,不尽人意处俯拾皆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时困惑着每个生命。,难怪古语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了。

  

          二

  是理性的积淀,抑或是对生命的反思,还是历经坎坷磨难的顿悟,我常常对生命的底蕴、内涵陷于苦思宴席、冥想。

  在春风、秋雨中,在晨光、夕阳里,我喜欢伫于街衢,观察来去匆匆的人的潮涌,观察那每一个生命,每一个脸庞。我常感同身受浸沉于人们的欢乐、歌唱中,亦不时伤惋于他们的金刚怒目和哭泣忧伤。

  然而,活着毕竟是美丽足堪欣慰的——我曾深深震动于一位被医生诊断为喉癌不久于人世的少年病者的话:“我羡慕每一位在大街上的自由自在散步的人,他们可以去唱歌,可以去奋斗,可以去不高兴,可以去烦恼......”

  多么弥足珍贵的生命哟!

              

        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对生命的咏叹,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灵感如潮,忽发奇想,曾留下多少妙不可言的感怀诠释。

  生命的进程原来就是时光的流动,对生命的占有亦即是对时光的占有。

  生命又是简单短促的,“仅止乎一气耳”。早在爱因斯坦相对论出世近千年之前,大文豪苏东坡就唱出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极富辩证法的人生华章。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古诗以草、木状拟人生之短促。而实际上,许多草、木均是高寿者。孔庙之龙柏、神农架之冷杉,树龄均在千年之上,而“人生七十古来稀”实难望其项背也。

  生命唯其短促,才令我们运筹分秒、只争朝夕地把握时日。

  生命唯其富丽,才值得我们好好地珍惜生活。

  热爱生命吧,这稍纵即逝,不可复得的生命!

  “热爱时间吧,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这富兰克林的话,这最早发现电光的“科学之父”电光一样的深邃明澈的话,在警世,在醒人,在告诫,在劝慰,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已的回答。

  积极进取,永远保持生命的辉光。

(原文载于1993年10月18日星期一 第八版《人民日报》)

阅读    收藏 

http://s16/mw690/001kcpRAzy6YzeFztdZ4f&690

 

 

朱念青先生的细书作品——

由细书组成鲁迅头像

国粹细书,收藏珍品。著名的细书大家朱念青先生以鲁迅先生用毕生精力所创作的79首诗挥毫细书组成鲁迅头像,情趣高雅,惟妙惟肖,“点画精妙,海内罕见”“缩龙成寸”(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特为朱念青先生的细书题辞)。持放大镜从鲁迅头像的右端肩膀头处自上而下逐行阅读,您将像走出迷宫的胜利者那种感觉愉悦地读完全诗;兴味盎然,其乐无穷。既能体味鲁迅诗作的深远意境,又能享受到几乎失传的国粹细书的艺术精髓。

            

阅读    收藏 
标签:

情感

加勒比人

张巡

人肉

食人族

分类: 大千世界

http://s10/mw690/001kcpRAzy6UpXBqxAda9&690

http://s8/mw690/001kcpRAzy6UpY5fzRt17&690

http://s1/mw690/001kcpRAzy6UpY7fDO070&690

http://s4/mw690/001kcpRAzy6UpY911F943&690

http://s8/mw690/001kcpRAzy6UpYaYQx957&690



    

         那毛骨悚然的吃人现象

《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描述了“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的故事。这回里的“母夜叉”是指孙二娘,她开了一家黑店,“……盖些草屋,卖酒为生。实是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 ”

    另外,关于吃人的事,在《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里,我们也可看到这样的相关文字——

    汉高祖二年——“人相食,死者过半。 ”

    汉武帝建元三年——“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 ”

    汉元帝初元元年——“关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相食。 ”

    汉成帝永始二年——“梁国平原郡……人相食。 ”

    王莽天凤元年——“缘边大饥,人相食。 ”

    汉 光 武 帝建 武 元年——“民饥饿,相食。 ”

    汉灵帝建宁三年——“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

    汉献帝建安二年——“江淮间民相食。 ”

                  …………

     这些残忍的吃人现象的发生,主要是遇荒年而出现的。还有一些是人为的原因,最突显的就是战争。

    唐朝 “安史之乱”,张巡、许远的部队,被安禄山的军队包围在睢阳。后来因为被包围得太久,能吃的东西都被吃光了,战马、老鼠、麻雀等等也被吃的绝迹了。于是大家互相换小孩子来吃(不忍吃自己的孩子,所以互相换着吃)。小孩子被吃光了,张巡竟把他的姨太太杀了吃肉。

于是,从吃张巡的姨太太开始,大家又拼命地吃起女人来。女人被吃光了,被逼的又开始吃男人。全睢阳城一共有六万人,最后被安禄山攻破的时候,被吃的只剩下几百人了。

         汉朝王莽被杀,几十个人抢着吃他的肉。

    梁朝侯景死了,身体也被老百姓分着吃了。侯景的参谋王伟的身体也被老百姓分光吃掉。

    隋朝炀帝把叛臣斛斯政烹死,把肉分给百官吃。

    隋朝关西地方的薛仁杲,恨庾立不肯投降,把庾立放在火上边烘烤边割肉分给军人吃。

    明朝武宗时候的太监刘瑾(国剧《法门寺》中的主角)被杀的时候,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竟花钱买他的肉来吃,一解心头之恨。这些都是因为仇恨而发生的吃人事件。

    巴布亚新几内亚食人族后代于几年前已为他们祖辈的行为道歉。1878年,斐济一名官员和三名传教士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被当地部落杀死并吃掉。此后英国传教士布朗亲自指挥并积极参与了“惩罚”行动,报复杀死了好多人并烧毁了几个村庄。布朗的行为引起了澳大利亚等地宗教组织的强烈抗议。
  世界著名的古史专家摩尔根曾经在他的《古代社会》中论证:从近代世界各地遗留的少数原始部落的生活状况,就可以了解现代文明人远古祖先的生活状况;原始部落多有食人习俗,可知文明人的祖先也曾有食人的习俗。
  也有资料显示:食人族所以吃人,源自宗教仪式和迷信,而非处于享用美食的目的;但也并非全是这样。在十七世纪,有一个法属多米尼加人观察到,加勒比人大多会吃掉他们的敌人,以显示自己的战绩。
  食人族确实存在。证据还来自于哥伦布第二次穿越太平洋的探险中,所有船员都亲眼见到吃人肉的人。随船医生在家书中也提到了一些阿拉瓦克俘虏在一个小岛上被战胜者吃掉的故事,这个小岛就是今天的瓜得鲁普。
  这些吃人者被俘虏称为“加勒比人”,加勒比人对待俘虏的残忍程度使人难以置信。凡是活着的男性俘虏都被带回去吃掉,那些在战斗中被打死的敌人,就在战斗结束后被吃掉。他们声称人肉如此美味,世上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加勒比人抓走战俘时,将其中的男孩摘除了生殖器官,以便使男孩长胖一些,当他们想大吃一顿时,就杀死并吃掉这胖男孩,他们认为女人和儿童的肉不好吃。  

据说南美的图皮南巴族会将他们的敌人“吃到最后一片指甲”。在为数众多的研究文献中,人们提到食人族吞食人肉的目的除了滋养身体之外,还带有自我转化、显示权力的意向。
 近代历史上也发生过吃人事件。1942年2月,中国十万远征军入缅甸抗日。杜聿明所部由于指挥失误以及敌情不明等原因,被困在胡康谷地一个叫布帕布姆的山谷中,粮食吃光,野兽猎尽,在挖草根剥树皮仍然不足以果腹的困境下,也曾上演过人吃死人——甚至人吃活人的惨剧。至于史书上记载的遭遇灾荒之年,灾民间异子相食的例子则更加不胜枚举。总之,人吃人,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一种残暴、野蛮的兽行。

    小的时候听老一辈人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时期,他们抓住中国人就把他双手从背后绑在树上,朝他胸膛上猛刺一刀,紧接着再朝他小肚子上恨恨地踹一脚,被绑人的心就从胸膛里溅着鲜血蹦了出来;日本鬼子都趁热抢着吃……据说这样既能增加吃心人的胆量将来定成大业,又对吃心人的身体进行了一次大补……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难怪老一辈人一提起日本鬼子都恨的咬牙切齿!

 

阅读    收藏 
标签:

犀牛和犀牛鸟

鳄鱼和牙签鸟

“预言家”比索鸟

大富翁高山猴

水母和小虾

分类: 本人原创

http://s15/mw690/48659d1egd215dfb9853e&690

http://s11/mw690/48659d1egd215e04dadea&690

http://s4/mw690/48659d1egd215e1f8e1f3&690

http://s2/mw690/48659d1eg7b6896abc641&690

http://s9/mw690/48659d1egd215e37ca958&690

http://s3/mw690/48659d1egd215e411c822&690

http://s8/mw690/48659d1egd215e5079187&690

http://s15/mw690/48659d1egd215e6478f9e&690

http://s9/mw690/48659d1egd215e910c7b8&690

http://s11/mw690/48659d1egd215e9b89ffa&690

趣谈动物界的“共生”

    动物界有一种很奇特的现象,动物学家给它起名叫“共生”。意思是说;两种特定的动物只有互相依赖,(有意或无意地)互相保护,才能共同生存下去;否则,都无法单一生存。比如说犀牛和犀牛鸟就有“共生”关系。犀牛虽然身体庞大、英勇无比,可它是高度的近视眼,即便是“敌人”来到它面前它也不会发觉。可它有无数对它极其忠诚且又可靠的“情报员”——犀牛鸟,平常犀牛鸟寄居在犀牛背上食之其皮肤皱褶里的虱子赖以生存,可以说没有犀牛就没有犀牛背上的虱子,没有犀牛背上的虱子,犀牛鸟就无法生存。一旦“敌人”来了,犀牛鸟就从犀牛背上呼拉拉地一齐飞走,这就等于在给犀牛报警。于是,犀牛警觉起来,以备应敌。他们形成了互相依赖的“共生”关系。犀牛供给犀牛鸟食物,犀牛鸟给犀牛捉了虱子,又给犀牛站岗放哨。

    还有鳄鱼和牙签鸟也存在着“共生”现象。鳄鱼性情残暴,它猎食的大型动物都能粗略地咀嚼吞咽下去,它吞噬的野牛、斑马等动物的皮革和人类的衣服鞋帽难免塞满它的牙缝,于是牙签鸟就成了鳄鱼牙缝的“清道夫”。平常鳄鱼吃饱了肚子就放心地张着大口睡懒觉;外部随时可能到来的凶险它一概都丢到脑后,因为有牙签鸟在给它“站岗放哨”——这时牙签鸟在忙着剔取塞在鳄鱼牙缝里的食物充饥,外界一有什么“风吹草动”,警惕的牙签鸟就呼啦啦地都逃得无影无踪,于是鳄鱼就猛地惊醒过来,应付外界突来的险情。鳄鱼和牙签鸟自然而然地也形成了“共生”关系。鳄鱼给牙签鸟提供了食物资源,牙签鸟帮鳄鱼清理了牙垢,又帮鳄鱼放了哨。

    海里的水母(俗名“海蜇”)是个十足的“瞎子”,对外界随时可能而来的险情一无所知。可平常它的“伞盖”底下老是站着一只虾,这个虾以食之寄生在水母身上的浮游生物为生;一旦外界有了险情,这只虾立即窜离水母逃之夭夭,于是这只水母也向深水逃遁。水母和虾也存在着“共生”关系。

在某些时候,某些动物与人类也有“共生”关系。

    南美洲的密林里生长着一种美丽的鸟叫“比索鸟”,这种鸟全身长满了五颜六色的美丽羽毛,尾部有几根飘逸的长羽更是艳丽无比,飞行时就像仙女一样漂亮。几十年前,一些制帽子的商人来到这里疯狂地捕捉“比索鸟”,拔下“比索鸟”的羽毛插在帽子上作为装饰品,以提高戴帽人的身价,这些制帽商居然发了大财!

    可是这些制帽商的好景不长,当地一场轰轰烈烈的保护“比索鸟”的行动普遍开展起来,人们到处都在站岗放哨,严防不法制帽商进森林猎杀“比索鸟”。为此,有些站岗放哨的人被偷猎者开枪打伤,可是保护“比索鸟”的义勇队伍却越来越壮大,使得偷猎者的阴谋无法得逞。

    有人问这些义务护鸟者是不是因为“比索鸟”长得十分漂亮可爱,不忍心伤害它?当地人却给与令人惊奇地回答。原来“比索鸟”是天生的“预言家”,每当“比索鸟”铺天盖地地大量聚集在一起、而且鸣叫不休的时候,这说明在24小时内将有一场特大的、灾难性的暴风雨要袭来,于是人们或做好防灾抗灾的准备,或迁徙到安全地带躲避灾难;这就是当地人拼命保护“比索鸟”的真实用意。

    墨西哥南部的高山峻岭中生长着一种猴子叫“高山猴”,这种猴子特别勤劳。进入秋天,“高山猴”会不停地采集各种食物,有坚果,有各种各样的水果以及可以食用的东西。这些“高山猴”会像那些贪婪的财主那样不断地采集,不断地储存,使自己越来越富有;但他们还是在不停地采集,不断地储存。当地人对“高山猴”的这种行为也津津乐道。

    有人问当地人,既然“高山猴”储存了那么多的食物,而且它们又吃不了,当地人又那么贫困,为什么不从“高山猴”那里去夺取食物呢?当地人为提这样问题的人嗤之以鼻,他们说,有良心的人绝不会这样做的。

    原来“高山猴”天生有一颗善良的心,每当它们看到有孤独的动物老是在一个地方徘徊的时候,它们断定这只动物是走离了族群或遇到了什么困难,于是,“高山猴”就会将自己储存的食物拿出来扔给它,帮这只动物解决燃眉之急。甚至有人在路边坐下来休息的时候,“高山猴”也会误认为这人遇到了困难,毫不吝啬地捧出自己储存的食物友好地扔给路人。尽管“高山猴”如此乐善好施,但还是有心怀鬼胎的不义之人在打“高山猴”的主意,觊觎它的“财富”;他们是以极其鄙劣的手段以剥夺“高山猴”的生命来夺取它们的财富的。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一个问题:由于“比索鸟”的美丽和“高山猴”的富有,才导致了它们的生命时刻会受到灭顶之灾;但就凭“比索鸟”和“高山猴”与人有“共生”的关系,还有“高山猴”善良待人的天性,凡是还有点良心渣滓的人,是否应该对它们进行拯救甚至是竭尽全力地予以保护?

 

 

 

阅读    收藏 
标签:

贞子

香包

面貌

没空

指甲油

德惠

毁容

杂谈

分类: 人生百味







     有时候,面对现实要比面对死亡还需要勇气!

    漂亮的台湾女孩曾德惠,被她那丧心病狂的男友毁容了,毁得是那么惨不忍赌!她经过四十多次的整容手术,仍不能改变那被毁容后的丑陋面貌。她出院时从容地站在记者面前,接受采访。尽管她面貌全非,但仍乐观地说:“如果大家还能看到我的牙齿,说明我在笑。我经过四十多次手术,痛得我没空去想别的,包括去恨哪个人。”

    曾德惠出院后,为了谋生,她上街兜售过干燥花香包;为了未来,她决定要去上大学,但必须从高中读起。

    曾德惠对记者说:“我没有手了,没有耳朵,没有鼻子,嘴巴也合不拢;最要命的是,我连胸部都烧掉了!也就是说,我连女人也不是了。”他讲得很轻松,好像在叙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尽管如此,她还是很担心,担心以后没有男人会再爱上她;因为她热爱生活。

    她说:“有一次我去电影院看恐怖片子《贞子》,上厕所出来,观众没被恐怖的“贞子”吓倒,却被我给吓倒了一大片”……她是在笑着说,听的人却难过地唏嘘不已!

    曾德惠每次出门,都要在她全身唯一完好的部位——10个脚趾上均匀地涂上一层蓝色的指甲油,以提醒自己曾经有过的美丽,不要为眼前的丑陋而颓丧。

    曾德惠随身带着一面镜子,因为她要面对现实。有时,面对现实要比面对死亡更需要勇气!

    坚强的台湾女孩曾德惠具备这种勇气。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