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转自“张家口微旅游”
【原日期2018-12-27】
在中华几千年历史长河里,有很多城镇因为种种原因被废弃,而它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又让后来的我们对它们产生深深的好奇和向往。
《水经注》记载桑干河名曰漯水,在桑干河旁边有一座古老的城叫桑干城。
桑干城的具体位置并没有详细描述,但在《水经注》上有一段话是这样记载的:“漯水又东北,逕桑干县故城西又曲逕其城北,王莽更名之安得也”;
《魏土地记》曰:“代城北九十里有桑干城,城西渡桑干水,去城十里有温汤,疗疾有验······魏任城王彰以建安23年伐乌丸,如涿郡,涿北,遂至桑干,正于此也,漯水又东流,祁夷水注之······祁夷水又北,逕桑干城东,北注入漯水”。
《地理志》曰:“祁夷水出平舒
标签:
杂谈 |
(来源2019.12.11《燕赵新报》)
河北怀安文化博大丰厚,源远流长。怀安学校教育的兴建,有史记载的见于元朝。
元朝元统(公元1333年)年间,怀安设有儒学(庙学);明清时期,一些大的村镇,办有县学、私塾和书院。
其中敬一书院、文昌书院和养正书院,开创了县办学的先河;
“戊戌变法”后,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废私塾兴学堂成为潮流,亦涌现出一批名宦乡贤如邹振岳、王达等,他们率先首举兴教旗帜,筹措资金,选址建校,大办学堂;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柴沟堡、怀安城、左卫先后办起了“女学堂”,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禁锢下,特别是在当时并不开化的北方,是一大创举。
~~~~~~~~~~
河北柴沟堡师范学校
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中等师范学校,创建于1935年9月,校址在怀安县柴沟堡镇南门外,在1924年成立的一所小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历史上的沙城,最初只是几户姓雷的人家组成的小村落,在东堡街东头路北处,称“雷家堡”。
元代也不过是几十户的小村庄。
明朝,进行“移民屯田”政策,山西省洪洞等县的百姓移到怀来。“雷家堡”人口有所发展,村子有所扩大。
明景泰二年(1451)用三合土(粘土、沙、白灰)筑起了东、中、西三座城堡。东堡将“雷家堡”整个圈了起来,从此雷家堡改名为“沙堡子”。
明隆庆三年(1569),又用城砖包修了城门、城上垛口及部分城墙, 并改名为“沙城堡”。
民国时“沙城镇”, 城区内只有两条狭窄的街道,人口也不足8000人。
1948年设沙城镇,1958年建公社, 以后,建制多次变更,1984年复设镇。
标签:
杂谈 |
阁院寺
阁院寺位于河北涞源县旧县城鼓楼西侧城墙内,是一座千年古刹,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料记载,阁院寺'东汉时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