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标签:
转载 |
初心来自日本禅者铃木俊隆的书,《禅者的初心》英文是“ Zen, Beginner's Mind' 这本书当时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乔布斯深受这本书的影响。书中围绕初心有很多的解释,初心,即“初学者的心”,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其中举例假如你只读过一遍《心经》,可能会深受感动。但当你读两遍,三遍,四遍的时候,说不定你会失去对它最初的感动。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生活中,当我们还是小孩子时,接触到的任何东西都是新的,对事物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概念,我们就可以
标签:
转载 |
指标 |
心理健康 |
心理不健康 |
|
标签:
转载 |
标签:
转载 |
雅量
豫章太守顾邵,是雍之子。邵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
标签:
转载 |
标签:
转载 |
历史像一堆灰烬
标签:
国 |
鲁哀公向孔子问国家的治理之道,孔子讲道时论述了这五类人。
【原文】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译文】孔子说:“人分五个等级,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分清这五类人,那治世的方法就都具备了。”
【原文】孔子曰:“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此则庸人也。”
【译文】孔子说:“所谓庸人,他们心中没有谨慎行事、善始善终的原则,口中说不出有道理的话,不选择贤人善士作为自己的依靠,不努力行事使自己得到安定的生活。他们往往小事明白大事糊涂,不知自己在忙些什么;凡事随大流,不知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这样的人就是庸人。”
【原文】孔子曰:“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虽不能备百善之美,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必审其所
1、如果我以一种带着面具的方式与他人相处,维持一种与内心体验不同的表面的东西,于人于己毫无帮助。
罗杰斯说:“在我生气和不满时,做出一副平静和友善的样子,是没有用的;不懂装懂,是没有用的;在某一时刻实际上充满敌意,却装作一个仁慈的人,是没有用的;如果实际上既害怕又缺乏信心,却做出非常有把握的样子,是没有用的。
总之,当我感到不舒服,却装出一切都好的样子,那毫无益处。实际上,我在个人关系上所犯的大多数错误,我对于别人无所助益的大多数情况,都可以用一个事实来说明,即出于某种自我防御的原因,我的表面行为与自己的实际感受背道而驰。”
2、当我以接纳的心态聆听自己时,当我能够成为我自己时,我感觉自己会更有效力。换句话说,我只要接受自己的真实存在,我就能够有所变化,就能够超越自己现有的存在样式,从而也导致人际关系变得真实。
罗杰斯说:“我觉得我自己已经学会变得更真切地聆听我自己,以至于我比过去能够更真切地知道在特定时刻我所感受到的东西——意识到我在生气,或者的确感到我在排斥某当事人;或者感到对某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