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秦王
吾秦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24
  • 关注人气:1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强势股

交易系统

油管通畅

三浪上涨

5/10均线

分类: 油管通畅实战操盘

强势股一般会三浪上涨,也就是强势股一般会走一个N形,一波上涨之后,经过短暂调整,还会有一波上涨。很多投资者不明白这一点,或者即使知道,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错过了很多可以稳妥获利的机会。

根据笔者长期观察总结,我们发现,除少数一波直接拉升上涨的股票外,绝大多数强势股一般都会有三浪上涨的过程,很少会有强势股只上涨一波就结束行情的情况,这也是热点板块会持续发酵并不断轮动的原因。原因很简单,股票运行就如同飞机一样,经过一段时间飞行需要加油,只有加了油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强势股第一波上涨,多方动能耗费过多,会出现衰竭,再加上持续上涨会积累大量的短线获利盘,这些获利盘成为股价上涨的隐忧。因此,那些志在高远的主力会主动进行窄幅震荡洗盘,想

标签:

吾秦王

油管通畅

操盘技术

强势股

股票

分类: 精华贴

著名游资上榜席位排名

名次 席位名称 上榜次数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泰然九路证券营业部 3033 次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北京东路证券营业部 

标签:

杂谈

分类: 精华贴

 

连续几周,笔者一直提醒投资者3328点是重要的阻力,本周四大盘攻击到了3329点,马上出现了43

标签:

杂谈

分类: 精华贴

笔者就通过大智慧这个常用的看盘软件,跟大家讲述一下60分钟均线系统及KDJ指标参数的设置及其用法,由于在许多技术分析中,没有一种方法是绝对的,所以相对的概率稍大也便可以具有指导意义,当然,笔者关于60分钟均线系统及KDJ指标参数的设置及其用法,也有相当的缺陷存在,希望大家可以辩证的看待,仅供各位博友参考。

一、60分钟均线系统的设置问题。打开大智慧行情系统(其它行情软件设置方法也大致相同),按F3进入上证指数分时图,再按F5进入上证指数日K线图,按F8调至60分钟K线图,将鼠标对准任意一根均线然后点击右键,会有一个下拉菜单跳出,选择调整指标参数,然后将均线参数依次调整为8、17、34、55、80,然后点击设为缺省参数,再点击关闭,这样60分钟均线系统就设置完毕了。
二、60分钟KDJ指标的设置问题。打开大智慧行情系统(其它行情软件设置方法也大致相同),按F3进入上证指数分时图,再按F5进入上证指数日K线图,按F8调至60分钟K线图,打三个字母“KDJ”回车,附图指标也就变成了常用指标KDJ,一般系统该指标的设置参数为9、3、3,如下图所示:

将鼠标对准KDJ任意一根颜色的线,然后点击右键,会有一个下拉菜单跳出

标签:

股票

分类: 实战记录

涨停个股必须认真观察才可决定是否介入!在发现有涨停苗头前就应决定是否参与!
1、如果当天大盘走弱,个股平高开走高震荡,如果发现是市场热点,个股有短期上涨空间,就可及时介入;(强于大盘个股;热点)
对于涨停板股票,需要区别对待:
a、先看该股以前历史K线是否经常5%以上大阴大阳,如果是经常小幅波动、难得出现1次涨停的个股,则不宜追涨和介入;(
强庄股或活跃股)
b、如果是老庄强庄个股,则在当天走强时应该跟进,如果第一天错过机会,就看当天涨停的趋势及方式;

2、如果首天涨停是在高位震荡时间较短,快速拉升涨停后几乎没有大的成交量,则第二天的集合竞价就应观察并及时介入;(与我们对涨停板的要求较为吻合,但是介入的点位不同)
3、如果当天

标签:

证券

st股票

走势

杂谈

    st股摘帽说明已经扭亏为盈,利润增加,基本面变好,一般来说摘帽属于利好,一般的股票也会上涨。从市场炒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ST股票摘帽前后均表现较好,特别是在摘帽后表现更为突出,为投资者带来了很好的收益。比如,ST自仪(600848)2007年5月14日摘帽后曾连续7个交易日涨停,ST丰华(600615)2007年6月15日摘帽后也曾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今年率先摘帽的ST华侨(600759)摘帽后,连续3个交易日涨停。

    st股票摘帽后通常有两种走势,一种是直接连创新高;另一种像复牌后的中福实业一样,先震荡走低,而后在往上跃起。这两种走势,一方面是流通盘和基本面有关,另一方面也跟主力在st摘帽前介入的深度有关。

    一般来说,st股只要市场不处于单边下跌的趋势中,其摘帽后的走势最终都会震荡上升。

    像江泉实业这样的走势不知道主力是啥意思,关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