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杂谈


《中庸》论述“诚”的地方很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诚,就是天道,就是宇宙法则;在人生中努力实现诚,就是做人之道,就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天赋而诚的人,不必刻苦奋勉就能符合天道,不必殚精竭虑就能证得天道,并且可以自在从容地实践中庸之道,这就是圣人;而在人生中努力实现诚的人,则必须选择至善的道德并持之以恒地坚守和践行。“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

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诚,就是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就的意思;而道,就是自己引导自己、以自己为人生导师的意思。诚,贯穿宇宙万物的始终,没有诚就没有宇宙万物。所以君子最注重的,就是在人生中努力实现诚。说到底,诚并不仅仅是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就而已,还要去成就万事万物,去帮助别人达成人格完善和自我实现。成就自己,是仁的表现;成就万物,是智慧的表现。人自性本具之德,是自我与他人、主体与客体、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

标签:

杂谈

【王阳明心学之根】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求天下无治,不可得矣。古之人所以能见善不啻若己出,见恶不啻若己入,视民之饥溺犹己之饥溺,而一夫不获,若己推而纳诸沟中者,非故为是而以蕲天下之信己也。务致其良知,求自慊而已矣。——《传习录·中·答聂文蔚》 

译文——


人就是天地的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百姓所受的困苦荼毒,难道不也是我自己的切肤之痛吗?没有这种切肤之痛,就是没有是非之心的人。是非之心,是不需要思考就能知道的,不需要学习就能拥有的,这就是所谓的良知。良知自在人的心中,不论圣人与凡愚,从古到今都是相同的。世上的君子,只要专心在致良知上,那么自然能具备共同的是非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若能如此,


想让天下不得治理都是不可能的。古代的人,看见别人做好事,

标签:

杂谈

道德:

道: 是指大自然的法则,也称天道,它是指宇宙运行的规律,万变不离其一,世界再这么变化,天道的运行规律永远不会变。

德: 是指随顺自然的规则,人们按照这运行的规律去做,您就能得道。古人把德和得的意思一样理解。如果硬要违背自然规律去做,那就会逆天而亡,必有灾殃。人会欺负人,但天道决不会欺负任何人。”古人常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表明了中华道德发展的历程。中国传统道德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道德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基本道德规范数量的增减,也有每个道德规范在不同历史时期自身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五伦:

父子有亲: 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

标签:

科普

杂谈

分类: 先贤
 【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
(2015-07-25 14:43)
标签:

杂谈

http://ww4/large/3dc70e0bjw1euf0lvq2qwj20u00i0jtn.jpg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人称医圣。他曾在其名着《本草纲目》写道:『猪,吃不择食,卧不择埠,目不观天,行如病夫。其性淫,其肉寒,其形象至丑陋,一切动物莫劣于此,人若食之恐染其性」。又说:「南猪味厚,其毒尤甚。」他的意思是说南方的猪其毒害是极大的,这自然会使人们联想到其它地方的猪也是有害的。 「猪肉:凡猪肉苦微寒,有小毒。凡猪肉能闭血脉,弱筋骨,虚人肌。凡肉有补,睢猪肉无补。猪,猪肉毒唯在其首,疾者食之生风发疾。猪心多耗心气;猪肝,猪临杀惊气归心,绝气归肝,俱尔可食,食必伤人;猪肾,久食令人伤肾;冬月不可食,损人真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