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初中

高中

物理

教学

概念

分类: 知识解析

伏安法内、外接的选择

       每一中电学元器件都有其基本特性,这一基本特性通常用通过该元器件的电流强度与该元器件两端的电势差的关系来描述。这一I-U(或U - I)关系就是该电学元器件的伏安特性。电阻、半导体二极管、各类电子元件以及灯泡、电机等都有其相应的伏安特性,测量这些电学元器件的基本途径就是在较大电压范围内测量其I-U(或U - I)关系(即伏安特性)。

       在实验过程中测量电学元器件的伏安特性必须满足两个要求:一个是要由一个电压输出范围完全覆盖测量所需要的电压范围的电源,分压器电路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另一个就是运用伏安法进行测量,即将量程合适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同时接入电路。

       然而这种将电压表和电流表同时接入电路的伏安法却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两难的问题。当我们将电压表直接跨接在待测元器件两端,再接入电流表时,通常称这种测量电路为电流表外接法,也简称外接法(如图1所示)。反之,当我们将电流表直接串接在待测元器件旁,再在它们两端跨接电压表时,这种测量电路被称为为电流表内接法,通常简称为内接法(如图2所示)。当我们选择电流表外接法,电压表的读数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电学元器件的实际电压值,可电压表中是一定有电流流过的,这样一来,电流表的读数就比流过待测元器件的实际电流要大一些。如果我们选择电流表内接法,电流表的读数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电学元器件的实际电流值,而电流表本身就是一个电阻(即使阻值可能很小),电流流过时将产生一定的电压降,如是,电压表的读数就比待测元器件的实际电压要大一些。

 

 

 

 

       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常用方法就是选择,根据误差的情况,结合我们对测量精度的要求作出选择。原则上我们要求实际产生的误差要满足我们对测量精度的要求,即实际误差值小于我们设定的误差范围,通常称为实际误差在误差范围之内。

       我们不妨以测定电阻为例进行具体探讨。设待测元器件的电阻值为Rx,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电阻分别为RVRA

       在使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时,电压表的读数U就是待测元器件的实际电压值,即U=UR。此时,流过电压表的电流IV=U/RV,这样一来,电流表的读数I=IR+IV,式中IR表示流过待测元器件的实际电流值。很明显,IIR,而I-IR = IV就是这种测量方法带来的误差。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原则,我们不难看出IR Rx= IVRV,即IV =IR Rx/RV。假如我们允许的误差范围为5﹪,那就要求IVIR×5﹪,或RV20 Rx。具体的做法是,选择测量电路时,我们先计算电压表与待测元器件电阻的比值,当Rx/RV5﹪或RV/Rx20,我们就认为选择使用电流表外接法进行测量是合适的,否则就超出了误差范围,不能使用。

       同样的,在使用电流表内接法测量时,电流表的读数I就是待测元器件的实际电流值,即I=IR。此时,电流表两端的电压UA=IRA,这样一来,电压表的读数U=UR+UA,式中UR表示待测元器件的实际电压值。很明显,UUR,而U-UR =UV就是内接法带来的误差。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原则,我们可以看出UR /Rx= UA/RA,即UA=URRA/Rx。假如我们允许的误差范围为5﹪,那就要求UAUR×5﹪,或Rx20RA。具体的做法是,选择测量电路时,我们先计算电流表与待测元器件电阻的比值,当RA/Rx5﹪或Rx/RA20,我们就认为选择使用电流表内接法进行测量是合适的,否则就超出了误差范围,不能使用。

       当然还可以采用等效电路的方法进行分析,我们先承认两块电表的测量值都是正确的,那么它们所反映的是哪一部分电路的实际情况,那部分电路就是我们分析所用的等效电路。

       用等效电路方法可以发现,对于电流表外接法,等效电路就是待测元器件与电压表的并联。即

                                            U/I=RVRx/(RV+Rx)

       要测量误差小于5﹪,则要求Rx/RV5﹪或RV/Rx20

       对于电流表内接法,等效电路就是待测元器件与电流表的串联。于是有

U/I=Rx+RA

要测量误差小于5﹪,则要求RA/Rx5﹪或Rx/RA20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要在伏安法中选择合适的接法,我们可以先求出Rx/RVRA/Rx,哪个比值小于误差范围的要求,哪个接法就是合适的。同样也可以先求出RV/RxRx/RA,哪个比值大于误差范围的倒数,哪个接法就是合适的。

       当然,也存在两个比值都合适的情况,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再作细分了,因为这里我们只是分析理论误差的影响。即使我们选择了误差可能更小的接法,并不能因此就降低了仪器误差或偶然误差的影响。所以合适就好,细分没有实际意义,误差必须相互匹配才有价值。

       然而上述分析还存在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我们必须事先知道待测电学元器件的大致电阻值在什么范围,事实上我们通常是难以事先知晓的。原因之一就是伏安特性本来就是需要我们测量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要测量的这种伏安特性可能是非线性的,也就是它的电阻值是随电流或电压而变化的。

       在现实的操作中我们通常有如下应对方式。对于电阻值相对稳定的元器件,我们可以先用欧姆表先进行粗略测量,再用上述方法选择具体测量电路。对于电阻值变化非常大的元器件我们还需要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分段选用不同的接法,即阻值相对小时采用外接法,阻值很大时采用内接法。

       还有一个方式就是进行内、外接的试测量,然后根据两块电表的读数变化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电路。如我们先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一次,读数分别记为U1I1,再用电流表内接法在电源不变的条件下测量一次,读数分别记为U2I2。根据前述误差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分别计算出电压和电流变化量的大小DU= U2-U1DI = I1- I2(这里的DI指的是电流变化量的大小),然后再计算两个比值,即DU/U1DI/I2

DU/U1小于我们设定的误差范围(如5),就表明电流表引起的误差可以接受,应该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反之不能采用内接法。若DI/I2小于我们设定的误差范围(如5),就表明电压表引起的误差可以接受,应该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反之不能采用外接法。

       与前面的分析方式相同的是,同样存在两种接法都合适或都不合适的情况。都合适,则无须细分。都不合适,则应该重新选择能够比配的电压表或电流表,因为只有我们的电路设计满足误差允许的范围,这种测量才有价值,否则就是没有意义的测量。

 

 

 

 

 

 

 

阅读    收藏 
(2013-08-18 17:31)
标签:

牛津

剑桥

大学

艾莉斯

英国

旅游

分类: 游记

在英国,Oxbridge(Oxford&Combrigde,即牛津和剑桥)犹如我国的北大、清华,是久负盛名的两大高等学府,牛津偏文,剑桥偏理。由于剑桥正举办什么重要的活动而封闭,我们无法去,幸好还能够到牛津看看,虽有遗憾到也不虚此行。

牛津小镇虽然显得有些破旧,但整洁、安宁、古典、文雅反倒衬托出这座大学城的历史与文化积淀。Oxbridge代表着英国高等教育的巅峰与历史,也记录着近代科学的起步与辉煌,同样也承载着莘莘学子的梦想。漫步其间的感受或许难以言表,发几张牛津小镇的图片与大家分享,也算一种表达吧。http://s3/mw690/3d1ed741gx6BX90Edpw42&690

http://s5/mw690/3d1ed741gx6BX92UGa094&690

http://s5/mw690/3d1ed741gx6BX93xYdm74&690

http://s7/mw690/3d1ed741gx6BX94tskCe6&690

http://s3/mw690/3d1ed741gx6BX95gEUy42&690

http://s16/mw690/3d1ed741gx6BX96LbnVff&690

http://s14/mw690/3d1ed741gx6BX97Bhmd0d&690

http://s7/mw690/3d1ed741gx6BX9a2GCa96&690

http://s1/mw690/3d1ed741gx6BX9b4Q7e40&690

http://s5/mw690/3d1ed741gx6BX9cKGFK34&690

http://s14/mw690/3d1ed741gx6BX9dEjWB2d&690

http://s9/mw690/3d1ed741gx6BX9eGpOE58&690

http://s13/mw690/3d1ed741gx6BX9fBoYIfc&690

http://s12/mw690/3d1ed741gx6BX9gJCl56b&690

http://s5/mw690/3d1ed741gx6BX9hZqFCc4&690

http://s3/mw690/3d1ed741gx6BX9jb2RI02&690

http://s2/mw690/3d1ed741gx6BX9ko6zL61&690

http://s7/mw690/3d1ed741gx6BX9mZqZMf6&690

http://s16/mw690/3d1ed741gx6BX9omRxJef&690

http://s12/mw690/3d1ed741gx6BX9pkOgPeb&690

http://s5/mw690/3d1ed741gx6BX9qPKfOb4&690

http://s1/mw690/3d1ed741gx6BX9scrwAd0&690

http://s6/mw690/3d1ed741gx6BX9tlzRbb5&690

http://s14/mw690/3d1ed741gx6BX9uhyiN8d&690

http://s6/mw690/3d1ed741gx6BX9vhnjn95&690

http://s8/mw690/3d1ed741gx6BX9wUJan97&690

http://s9/mw690/3d1ed741gx6BX9y48pa58&690

http://s4/mw690/3d1ed741gx6BX9zcfePc3&690

http://s7/mw690/3d1ed741gx6BX9GF5KCd6&690

http://s2/mw690/3d1ed741gx6BX9D85Md11&690

http://s14/mw690/3d1ed741gx6BX9Epp7L1d&690

http://s10/mw690/3d1ed741gx6BX9HHjsZc9&690

http://s9/mw690/3d1ed741gx6BX9Izy4048&690

http://s8/mw690/3d1ed741gx6BX9O2IfBa7&690

http://s12/mw690/3d1ed741gx6BX9P2tTR3b&690

http://s10/mw690/3d1ed741gx6BX9PYpkJd9&690

http://s9/mw690/3d1ed741gx6BX9QViek58&690

http://s14/mw690/3d1ed741gx6BX9T1LSR8d&690

http://s7/mw690/3d1ed741gx6BX9UdthY06&690

http://s1/mw690/3d1ed741gx6BX9VwRRC80&690

http://s3/mw690/3d1ed741gx6BX9WV6RI12&690

http://s15/mw690/3d1ed741gx6BX9YpYsede&690

http://s2/mw690/3d1ed741gx6BX9ZiBq141&690

http://s4/mw690/3d1ed741gx6BXa0g0qT03&690

http://s13/mw690/3d1ed741gx6BXa1To8Acc&690

http://s7/mw690/3d1ed741gx6BXa4Pdjg86&690

http://s4/mw690/3d1ed741gx6BXa5NOYH43&690

http://s16/mw690/3d1ed741gx6BXa6IglV8f&690

http://s12/mw690/3d1ed741gx6BXa7PHiH0b&690

http://s6/mw690/3d1ed741gx6BXa8EhHn05&690

http://s10/mw690/3d1ed741gx6BXa9nLfP69&690

http://s16/mw690/3d1ed741gx6BXaaeaFV7f&690

http://s10/mw690/3d1ed741gx6BXaaRGwp79&690

http://s7/mw690/3d1ed741gx6BXabxvroc6&690

阅读    收藏 
标签:

惯性系

伽利略

相对性

分类: 知识解析
什么样的参考系是惯性系?

    关于惯性参考系的解释常见的有两个。一个是:相对于另一个惯性参考系能够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就是惯性参考系;另一个是:牛顿运动定律能够成立的参考系叫做惯性参考系。

    对许多初涉物理的人而言,这两个解释的确不好理解。不少人曾经问我:相对于另一个惯性参考系能够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就是惯性参考系,这不是循环定义么?这么定义下去,最终的那个惯性系又在哪里呢?如果说牛顿运动定律能够成立的参考系就叫惯性参考系,那我们怎么知道牛顿定律是不是真的成立?惯性系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根据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一个对于惯性系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其它参考系,其内部所发生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不受到系统作为整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影响”。或者说“不可能在惯性系内部进行任何物理实验来确定该系统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我们不妨以直线运动为例做一个简单的证明。假设在某个参考系S内,一个质点受到外力F的作用并遵守牛顿运动定律F=ma,其中a是该质点在这个参考系内的加速度。我们再取另外的一个参考系S′,这个S′系相对于上述S系以速度u运动,且在t=0时刻,S′系的坐标原点位于S系的x0处。则在t时刻

x=x0+-ut

                                        v=v-u

上式中的vt时刻该质点在S系内的速度。如果我们再设质点在S系和S′系内的加速度分别为aa,并设S′系相对于S系具有加速度A,那么

a=a-A

于是我们发现,质点的受力Fm(a-A)就不是相等的了,除非A=0

    要使牛顿运动定律F=maS′系中也能成立,就必须要求S′系相对于S系的加速度A=0,或要求S′系相对于S系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对于物理学的规律而言,当A=0S′系与S系是等价的。我们把这样的参考系就称作惯性系。

    所以说,相对于一惯性系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一切参考系都是惯性系。亦即,对于物理学的规律来说,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的。这就是前述两个解释的来源。

       至于绝对的惯性系是否存在的问题,牛顿运动定律本身就给出了证明。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对于整个宇宙而言,由于不受外力作用,宇宙质心的加速度必定为零。
阅读    收藏 
 下午,从上海APhO闭幕式主会场传来消息,蔡拓程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第8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APhO)金牌!这次国际大赛在上海举行,有25个国家和地区,250余青年学子参加了比赛。经过4月23日、25日两天的理论及实验比赛,决出了十余块金牌,我国参赛的8名正式队员取得了7金1银的好成绩,进入亚赛2队的另外4名选手也都获得了金牌。我的弟子蔡拓程这次的表现应该说是非常好,取得金牌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是有一点小小遗憾而已,拒蔡拓程讲,昨天领队告诉他,他应该是总分第一,他也觉得应该如此,可今天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前面的三名全部是上海的选手,他却到了后面。这一波动难免导致点心情的变化,但获取金牌的喜悦还是主要的。不管怎么说,他的表现也充分说明他的实力。同样也使我们对李骜西充满了信心。下午我将消息传致学校的时候,他们都为之高兴。传媒也紧接着跟了进来,明天这一消息肯定是见报的了。蔡拓程明天晚上的火车,后天上午即可回到武汉,看来还需要准备一下,做好迎接及宣传工作是眼下的任务了。当然对于我,可能还得把精力更多的放在李骜西那里了,尽管我对此早已信心十足,毕竟掉以轻心不得。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