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顾颉刚甲戌本 |
分类: 红楼史案 |
顾颉刚是所谓“新红学”的重要创立者,助成胡适《红楼梦新证》与俞平伯《红楼梦辩》两部“开山之作”,但其后便专注辨伪,很少再涉及红学,对所谓脂本更保持了惊人的沉默。
1927年6月,胡适得到“甲戌本”以后,除了他的私人秘书程万孚等,学界最早得知甲戌本消息并首先阅读的,是顾颉刚。
现在学界认为胡适在从来历不明的胡星垣手里购得甲戌本后,最早于1927年8月11日致钱玄同的信中向外界透露他“近日收到一部乾隆甲戌本抄本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奇遇”。再后来就是《申报》1928年3月18日所登无畏庵主《许杨联欢宴中之谈片》所记3月15胡适在上海鸿庆里宴会中吹嘘“近得一部曹雪芹生前《红楼梦》之抄本”。
欧阳健先生在《从日记的缺失看
| 分类: 超然文丛 |
1988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召集了一个议题为“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的会议,参加者共有诺贝尔奖得主75人,会议上瑞典物理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1970年物理学奖获得者)发言中“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的话引起强烈共鸣,以致被纷传为“诺贝尔奖金基金会“巴黎宣言”(至今央媒还这样宣传)。它导致了中国官方和民间对孔子认识的
标签:
密州苏轼文化传承 |
分类: 超然文丛 |
标签:
苏轼诗文 |
分类: 超然文丛 |
标签:
欧阳健全清小说 |
分类: 红楼史案 |
标签:
红楼梦庚辰本俞平伯 |
分类: 红楼史案 |
周汝昌在1976年修订版《红楼梦新证》中,有一段控诉胡适利用权势,隐瞒宝贵资料,实施霸凌,打压自己,危害红学的罪行(实际上有点像孙俪资助的男生向全世界控诉孙俪不额外给买“爱疯”和与女盆友开房的钱钱):
他是收藏甲戌本并且最早得见庚辰本的人,他凭借这种资本作了那一点“考证文章”高踞红学权威的宝座之后,就算了结:绝无半点将
标签:
太平闲人张师吉妙复轩 |
分类: 红楼史案 |
标签:
红楼史馆毗陵邑常州学派文化 |
分类: 红楼史案 |
标签:
红楼梦红楼心史红学红楼史案明清史杂谈 |
分类: 红楼史案 |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受笞挞”,忠顺王府戏班子“妩媚温柔”,“名驰天下”的小旦蒋玉函(琪官),在京东二十里处紫檀堡新添置下一座别墅。过起独立生活。忠顺王爷太喜欢琪官,派长史寻找。长史知道琪官与宝玉交好,且蒋北静王送给他的名贵猩红色汉巾茜香罗交换宝玉的松花汗巾,宝玉只得说出实情:“大人既知他的底细,如何连他置买房舍这样大事倒不晓得了?听得说他如今在东郊离城二十里有个什么紫檀堡,他在那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想是在那里,也未可知。”此事招致贾政对宝玉最严厉的惩罚,差点断送他的小命。
宝玉因与蒋玉函的关系“大受笞挞”,有两个影射,一是揭示清初“逃人法”的残酷(宝玉有“窝逃”嫌疑,参见《红楼指
标签:
红楼梦红楼心史红学言情文化 |
分类: 红楼心史 |
太平闲人说《红楼梦》前十六回,是铺排场面,分派角色;十七、十八回“方点定戏文,副末登场。至十九回,才开全本传奇”。秦可卿是在十三回就死去了,也就是说她死的时候,这部书的序幕都没有开始,或最多相当于序幕。
但伟大的艺术家,在落笔之前,已胸有成竹。从场面、角色安排,已见全书深邃的思想,恢宏的气势。
在铺排场面、分派角色的时候,为什么浓墨重彩的写一个在主戏中没有的人物呢?其实所有的场面、角色,都是寓意。既已把寓意交待,便可“得意忘象”,不再拖泥带水。第一回甄士隐、贾雨村会面,严老爷出现,此公虽然就露面一次,但他“严君子小人之辨”的寓意,却贯穿全书。《红楼梦》全书“大旨言情”,于人世纷纭万象之中,辨君子小人,别嫌疑、明是非,“必以情”,而尤以男女之情为枢机。《中庸》所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而察乎天地”,由君子之道而小人夷狄之道可知。“秦可卿”,正是“情(欲、淫)”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