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22-12-02 22:50)
二零二二年九月二日发表于博客

 



上图代表着人类逻辑的起点。

四个部分分别代表着使芸芸众生生(金色)、使我们生(绿色)、使我生(蓝色)
(2022-12-02 22:43)
2022年7月9日发表于博客

 



(2021-01-14 07:36)
人类社会的每个人进行实践活动,到底谁受益呢?

这是一个非常难解的问题。

答案大约有以下几个,

我做事,我受益。
我做事,我的亲友受益。
我做事,我的民族和国家受益。
我做事,人类受益。
我做事,芸芸众生受益。

等等。

其实我做事谁受益,这并不是由我们的理智来控制,它取决于人类的一种情感。

这个情感就是爱。

你所深深热爱和眷恋的人和事物就是你实践的受益对象。

我做事,我受益和我的亲友受益,这是人类的天性。但如果实践的受益对象范围太小的话,整个族群就会受到损害而无法存在下去,族群无法存在了,个人和家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很多宗教都竭尽全力来扩展实践受益对象的范围。

比如儒教,儒教把仁放在第一位是有原因的。中华文明能够延绵不绝数千年而流传下来,儒教仁的思想居功至伟。

(2020-02-23 07:18)

对于宇宙的来源问题,中国两个重要的古书《易经》和《道德经》有过说明。《易经 系词》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2020-02-23 07:13)

图片来自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features/CarbonCycle/page4.php
本图显示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同南极气温的对应关系


 

标签:

科学

原子模型



这张图类似以太理论的原子结构图,红色球和蓝色球没有什么区别,它们都是质子。原子由质子组成,原子之间连线代表以太媒体上的振动波,这种振动波使原子之间产生了引力,以太原子模型中电子是不存在的。这种模型可以究源到德谟克里特和伊比鸠鲁的原子模型,即物体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当然了,以太动态理论认为质子其实就是伊比鸠鲁所说的原子,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分割性,质子是在银河中心诞生的。虚空是不存在的,空间中充满了以太媒介。整个物质世界都可归源为以太,质子是以太的聚合体。这种世界观其实也合于中国古代的世界观。气即以太,轻气上升而为天,浊气下沉而为地。浊气就是指质子、原子。当然了,这张图也有缺陷,当众多质子结合成原子时,我认为质子的组织应该具有规律性,而不是杂乱无章的,这样才能够使特定原子具有一
(2012-04-13 16:18)
标签:

贝蒂的星图

文化

从有源共振理论出发来研究外星人,我发现外星人存在的证据多得无法数过来。我们自己的太阳系内存在外星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外星人绑架地球人的事例中,最有名的应该是希尔夫妇绑架案。

 

http://s4/middle/6ca220cdg795ab8c6aa53&690

上图是根据贝蒂·希尔的回忆画出来的星图。这张图已经被后来的研究者更改过了,研究者的结论是外星人来自于一个叫网格星系的地方。

 

我认为外星人试图用他们的知识同我们沟通,但我们却无法理解他们。

 

现在我们地球人的物理学实在是跑偏的太多了。

 

牛顿在丝毫不了解引力形成原因的条件下给出一个万有的公式来计算引力,这是错误的第一步。爱因斯坦用空间弯曲来解释引力,这是错误的第二步。现在被物理学界追捧的弦理论竟用十维甚至十一维空间解释引力,这是错误的第三步。现在的物理学理论已经到了惨不忍睹的地

标签:

密立根油滴实验

文化

电子质量的数量级是10的负31次方千克,密立根使用两个金属板和几个油滴称出了这个质量。微观量本身就代表实验的精度,我认为他不可能在这个精度上测出质量。

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电量,而后又帮助测出了普朗克常数,这两个值错了,量子物理的大厦就完全倒塌了。

实验中的油滴半径是1微米左右(通过实验数值算出),而实验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60倍,有的是30 倍,而这种放大倍数的显微镜根本就不可能让我们分辨出半径1微米的油滴。半径一微米的油滴甚至要小于很多灰尘颗粒和细菌。

标签:

以太阵营

反以太阵营

物理学三大常数

文化

这是科学和玄学之间的较量,是以太理论阵营和常数物理学(反以太理论)阵营之间的总决战。

 

标签:

有源共振

万有引力

地球质量

麦田怪圈

反重力飞船

 以太理论和常数物理学的主要不同点

金光年

 

二零一零年六月,我在研究引力理论时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比值。一千克水和质子质量的比值除以地球和一千克水质量的比值等于一百。我发现这个数值太奇怪,由此开始深究地球和质子质量的测算过程,结果非常令人吃惊,我发现这两个质量都是错误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