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杂谈

最近

一场特殊的婚礼视频

刷爆网络

也感动了无数网友

在一生只有一次的婚礼上

却不能站起来拥吻自己的新娘

对于任何人来说

恐怕都会成为内心一个

无法弥补的遗憾

温暖520 / 那些关于爱的奇迹~

为了能让孩子们不留遗憾

两位父亲做出了

一个令人意外的举动

父亲右腿,岳父左腿

站起来的一瞬间……泪目

温暖520 / 那些关于爱的奇迹~

“今天是我们的婚礼,我要站起来吻你”

当两代人相拥在一起

身体随着音乐轻轻地

标签:

杂谈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美国当地媒体报道,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

作为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因为中国设计了多座经典的建筑,包括中国银行总部、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等。他曾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他还在退休十几年再度出山,为故乡苏州设计了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了尊重苏州园林的特色,贝聿铭特地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将苏州博物馆建成了这个城市最具灵气的地方。

数十年来,贝聿铭始终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他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也被认为“创造了本世纪最美丽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标签:

杂谈

盘点 / 全球34家最美音乐、戏剧博物馆

整理海内外 34家

音乐和戏剧类的博物馆

一起博物馆奇妙夜吧

 

国内

1.苏州戏曲博物馆

盘点 / 全球34家最美音乐、戏剧博物馆

盘点 / 全球34家最美音乐、戏剧博物馆

苏州戏曲博物馆是关于昆曲和评弹的博物馆。主体建筑是一座古典舞台,定期有演出。馆内珍藏多种昆剧明刻本、戏曲原碑拓片以及昆剧、苏剧、评弹各种珍贵的清代手抄摺子和清代评弹名家马如飞,近代戏曲三大家之一的吴梅、俞粟庐,王季历等人的手迹、遗物。

标签:

杂谈

2月22日在上海大剧院迎来亚洲首演的燃系音乐剧《摇滚学校》,是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2015年在百老汇首演的全新作品。

在这部以孩子为主角的轻松作品中,70岁的劳埃德·韦伯爵士还不忘开一把自己的玩笑:

“Memory / All alone in the moonlight...”

“这歌是谁写的能不能别再让我听见了???”

从《猫》、《剧院魅影》到《摇滚学校》,一个跨越16年的“首演之约”

“小赫敏”Summer和“魅力猫”Grizabella,你pick哪一个?

《摇滚学校》与《猫》的奇妙缘分还不止于此:

上演《摇滚学校》世界首演的纽约冬日花园剧院(Winter Garden Theater),正是《猫》在百老汇的首演地,该剧在此创纪录地连演近18年;而本剧在伦敦西区的驻地吉利安·林恩剧院(Gillian Lynne Theatre,也即新伦敦剧院New London Theatre,2018年为纪念《猫》原版编舞吉利安·林恩女士更名),更是在198

标签:

杂谈

前面写了巴赫的《迷宫卡农》,建议大家把巴赫当作建筑听,不要去猜测乐曲表达哪一种情感,后来自己看着,又觉得不妥,巴赫的乐曲中真的无情么,想想也未必,只是对位曲中的感情往往是抽象的,因抽象而隐晦,因抽象而无穷。它里面的情感,就像音乐本身的情感含义,不是那么明确,到底是喜悦还是心酸,因人而异。

我想这或许是音乐人理解音乐中存在的障碍。我们因为了解巴赫技巧的高超完美,就容易沉溺于技巧而阻碍了音乐对于潜意识的影响。连大师也会犯这样的错。斯特拉文斯基说,哪有什么灵感,灵感就是努力工作的结果;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说,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这些观点里面包含着某种优越感,其实他们都知道,在理解技巧和乐谱之后中跳脱出来,才能产生真正的音乐。

因为教巴赫成了职业,我反倒是听得少了,凡事变成工作就少了激情。我像对待一个打算跟他白头偕老的人,不急着对他好,甚至故意冷落他,好让热情可以持久一些。然而每半年找出唱片来重听一遍,常常可以发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一遍一遍一年一年地更加了解他的不同凡响。像我这样的小资情调文艺青年,聆听巴赫就是成长和蜕变的过程。

后来发现,原来那些演奏家也是如

标签:

杂谈

第一次听马頔的《南山南》,是张磊在“好声音”翻唱的,他有一副难得的好声音,沙哑朴素,声线天然,无需练习技巧已经比原唱更沧桑。

好像这十年里面,不再被哪一首歌击中过。如此放下工作,循环一夜,热泪盈眶。很高兴自己还能像20多岁的时候一样,听歌忘了时间。

看到有网友质疑它词句拼凑,忍不住解读一番。

第一句,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我以为,这里的冲突要到歌的末尾才揭晓的,“南山有谷堆,北海有墓碑”。一个在南方的谷堆(财富)里,却觉得大雪纷飞一般寒冷,另一个在北方为墓碑(永恒)献身的灵魂,寒夜里也觉得温暖。

之后,人称改成了“他”,“他不再和谁谈论相逢的孤岛,因为心里已经荒芜人烟;他的心里再装不下一个家,做一个只对自己说谎的哑巴”,我以为这“他”仍然是“我”,倾诉心如死灰,借他人之口,不至于尴尬。

之后是爱情拯救人生。最动人莫过于:

“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要忘了你的眼睛。”

“他说你所有为人称道的美丽,不及他第一次遇见你。”

还有“如果所有土地连在一起,走上一生只为拥抱你,喝醉

标签:

杂谈

讲古典音乐课的一年里面,有一些和巴赫有关的故事,令我难忘。


一位跑马拉松的听众给我留言说,


“今天刚好跑全马听这个节目,跑到三江湿地的时候,刚好听讲圣母颂,突然一只东方白鹳展着硕大的羽翼从视线中跃起优雅地盘旋,雨后初晴,大团的云在呼啸的风中飞快掠过天空,配合着耳边的音乐声,感动地哭了”。

后来我做了一档节目,叫《听着巴赫去跑步》,推荐了12首巴赫最优美的曲子,一一解读,并按照跑步的节奏组成快、慢、快的组合,这正是巴赫时代的乐曲结构。专辑仅售1元钱,供大家下载陪伴凌晨日暮的跑步时光。


还有很多听众说,我的第一节古典音乐课,讲的是巴赫,令他们豁然开朗。因为我请大家把巴赫的乐曲当作建筑听,不要对其中的优美自作多情。那个第一节课,我讲得战战兢兢的,理论太多,又不会抖包袱,可是大家好心地想给怯生生的女讲师多一点鼓励。


后来,知乎上有同学邀请我回答,怎样理解“巴赫的音乐具有逻辑美”这个说法。


我认为这个说法并不能界定巴赫,凡是优秀的大型

(2018-01-17 22:13)
标签:

杂谈

有时候,我很后悔把爱好变成了工作,每天在电台里面讲欧洲古典音乐,弄得每次来欧洲都像是商务出差,忘了曾对它怀有那样遥远的期盼。


客车在阿尔卑斯山脉穿行了半天,把我送到了奥地利的湖区。


一幢一幢深色的小木屋隐藏在小山坡上,面对着一面青碧的湖水。山间松林掩映,一条狭窄的砂石小路通向湖边,附近支着旧轮胎改造的秋千架,孩子们在嬉闹。


这里真安静,空气也好。

非常适合来这里写书啊。


这样的湖边小镇,让人想背诵维茨塔耶娃的诗句: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共享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的钟声……吹笛者斜倚窗蒲,而窗口大朵郁金香。此刻你若不爱我,我也不会在意。


择一城终老,真的可能吗?


可是如今,我走到哪里都想念上海。陈丹燕老师写过,如果有来生,她想做托斯卡纳的一棵树,树是很美的,站

标签:

文化


 

采访 :赵彦翔

 

田艺苗大概算是如今沪上文化圈层中最接地气的年轻教授了,作为这个城市里的一名新上海人,上海给她最初的印象是浪奔浪流,是十分磅礴大气的,具备国际化的视野,所以对上海是“文化沙漠”的说法,她一直都认为不够确切,“在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的年代,大家对文化、高雅艺术的需求在提升,对生活品位更加关注,你会发现蒋勋、陈丹青等传播美学的作品逐渐受到更多关注”。

 

“我更适合写作吧”

标签:

古典音乐

艺术

文化

穿T恤听古典音乐



现在想起来,在音乐学院读书的那几年,只剩下忙忙碌碌的5月。考学、中期考核、准备毕业作品、准备答辩,最抓狂的功课都被安排在5月。就这样,10年最好的时光和最好的时光中的最好的天气,都留给了琴房和图书馆自习室里右手边靠窗的位子。这件事像失败的初恋一样叫我耿耿于怀。以至于毕业之后,我决定把下半生时间都用来过成青春叛逆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