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
突如其来的大火,
生活化成了灰烬,
流星消逝,人间喜剧。
一切都没有发生 喧哗骚动
一切都可以存在 没有意义
​
https://r/large/article/595cc1ec65a751c9429e8f14a47c3e93
​
旧瓶装新酒,老头有力量
在这黑暗的时代,也会有歌唱吗
是的,也有歌唱
关于这黑暗的时代
120年前,巴伐利亚的一个小城市,一个患有先天心脏疾病的孩子出生。他一生颠沛流离,遭遇两次世界大战,被纳粹党排在通缉榜上的前十名,辗转苏联、美国,在欧洲大陆流亡。
120年后,他的剧作在世界各大剧院轮番上演,他的理论与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合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孟京辉毫不保留地赞扬布莱希特:
我觉得,布莱希特的作品有强烈的要和社会直接对话的感觉,而我们中国现在的作品更多是风花雪月,或者是才子佳人,更多地在关注一些细小的命题,而对这种宏大的,对人类自身的命运,对个人、集体、政治之间关系的命题关注得较少。中国当代戏剧艺术家这个时候可能是处于……我叫它“暂时的失语状态”,但以后我不希望仍然这样。
https://r/large/article/ecdcc47c9f7004506f821ab3dab37b8b
​在表演方法上,他是“间离”的——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而对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他选择“介入”。他像一把利剑,戳进时代的痛点,撕开,把伤疤血淋淋地展示在大众面前,任何的伪装都无所遁形。他一边充斥着战乱带来的簸荡和悲痛,一边他也乐此不疲的创作着戏剧史上的传奇,他所关注的,是关乎人类命运的宏大命题。
孟京辉与布莱希特再一次相遇,用先锋演绎经典。
https://r/large/article/388d3ba0878c02ab45abb6ed1ddff709
​
“空花组”对酒当歌,掀起戏剧新思潮
看着我的村庄
鲜花正在绽放
太阳穴和太阳
绝望拥抱理想
有的人,
前一秒还醉醺醺的,下一秒就清醒了。喝醉酒的这一半特别好,有酒有朋友;不喝酒的另一半什么都没有,成了什么都不管不顾的人。
有的人,
时而善意,时而险恶。有时候你觉得ta闪闪发光,也有时候你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ta。这样的人是个好人吗?
有的人,
时而恭敬温顺,时而又换了一副面孔。时而谦和大度,时而成了那个龇牙咧嘴、颐指气使的混蛋。
https://r/large/article/f205e970329f1e37e1060985f61b853c
潘第拉老爷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而“天使”与“魔鬼”的分界线只是酒精而已。
这样的人是你,是我。
https://r/large/article/b53d4040979387703698274ed093714e
​舞台上的潘第拉老爷,在亦正亦邪之间反复,又在演员和鼓手之间切换。
《太阳与太阳穴》中,每位演员都把音乐才华释放在了舞台上,他们在剧中分担吉他、贝斯、架子鼓等乐器。凭借整组演员扎实的音乐剧功底,掀起了酣畅视听盛宴掀起戏剧新思潮。
https://r/large/article/aa61e204687ed2015456531d3c1bfea6
​人仰马翻,笑翻全场
孟京辉的戏剧一直能吸引各个年龄层的观众,男女老少都能被逗得捧腹大笑。“孟氏幽默”已然成为“孟氏戏剧”的一大特色。
康德在18世纪为幽默下了完整定义,他指出,幽默来自于“从期待到期待落空的突然转换”。两个或更多不一致、不适合、不协调的部分,在一个复杂的对象或集合中统一起来,以一种头脑能注意到的方式获得某种相互关系,笑便源出于此。
https://r/large/article/8e5afe71753b0608b5e766d4eccd5dc9
​孟京辉深谙此道,总能拿捏住观众的情绪,把剧场的情绪带到高点。
《太阳与太阳穴》中,演员更是打破戏剧的“第四堵墙”,从舞台上抽离出来,时不时与观众互动。演员时刻注重观众的第一情绪,让观众与剧情直接产生联系,在哈哈大笑和怅然若失中进入思考。
https://r/large/article/e45cbe5c8c127b495f426cd7b930ce79
https://r/large/article/3786ddf578db086acf25f8190dda0013
https://r/large/article/669d40e16372280854649238914ef08a
​来看戏,跟潘第拉老爷get土味情话!
▼
太阳和太阳穴
https://r/large/article/da6b28ad57f3c106ce96c19f28ce1d67
​06.27~07.08 北京·蜂巢剧场
一个亿万富翁怎么对待自己的私人助理?
一个英俊的下属如何拒绝老板的女儿?
一个风骚万种的摇滚女孩如何在床上贩卖自己的柔情?
一个落寞无聊的绅士如何吞下一大串人生的钥匙?
故事讲述了一个无耻而又纯真的商人,酒精能使他变得善良,他对整个世界、对所有的人都充满爱意,甚至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而酒醒以后他又会变得尖刻、暴力、无情、目光短浅、毫无廉耻。天使和魔鬼,圣人和混蛋,诱惑和救赎,放肆和理性,这是一出疯狂喜剧,现场乐队伴随着粗糙的呐喊和叫嚷,大家赖以生存的太阳,还有直通要害的太阳穴。结局?没有结局。
https://r/large/article/fe331932c61ef53e06abbdf06ad9ed46
https://r/large/article/5f61c5bc20fefd455464df98d983c1cf
​
标签:
杂谈 |
​
孟京辉说,
《恋爱的犀牛》演出了一千场,
他也像谈了一千次恋爱。
而一千场,
也只是个开始。
这只犀牛一路狂奔,
横跨田野,烧干河流,
将在1月10日于北京喜剧院
迎来《恋爱的犀牛》第2500场演出,
它将以音乐版的形式呈现。
正因为人们的呐喊和厚爱,
这只犀牛才能越奔越有力量,越跑越找到方向。
/
黄昏容易使人迷失方向,
视觉昏迷时人们的嗅觉及听觉就会变得格外灵敏。
擦身而过的时候才知道,
你们一直都在。
/
@你的女孩水果怪:
好多感受,就偷偷放在心里吧,不管多与众不同的人遇到爱也都会变成一样吧,全部的全部都是爱吧。
@钟小宝Eline:
第二次走进剧院看《恋爱的犀牛》,比起6年前第一次看,心境全然不同了。那个时候,觉得像马路爱得如此疯狂和带劲奇怪件很酷的事情,如今觉得这样很苦。那个时候觉得自己不想要普通的爱情,想要轰轰烈烈的浪漫回忆复刻,如今却觉得简单的一分普通其实更来之不易。当融入了普通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爱情还能温存,不容易。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输给了车子房子脸蛋,而是输给了时间,走进了我爱你,你爱他,他不爱你,你不爱我,这种世界上最无解的方程式里。很想忘记,但最终选择了不去忘记。毕竟你是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是我曾经日复一日的梦想。什么也改变不了,阳光穿过你,却改变了自己的方向。有的时候想想,或许不像马路那么执着,是不是会活得更轻松一些?但妥协其实很难,与其和世界委曲求全,不去继续执着一切心底向往的美好,做好自己,足矣。
@赵小Will:
三刷《恋爱的犀牛》,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张弌铖的马路一开口,就被迷住了,这是个温柔又性感的马路。最爱的仍旧是投影在幕布上的那场追逐。
成长的过程中,对爱情的理解在变化,但每次都还是会被这执拗的疯狂的充满了欲念的爱情打动,那是爱情态度,也是生活追求。
@帅破天际的少女:
有空去现场看恋爱的犀牛吧,看看爱疯了爱崩溃了是什么样子,看看咬着牙不想忘记是什么样子,然后转头擦擦眼泪,再一起做不为爱哭的理智的大人。
@花粉咖啡酶:
这次看的是孟京辉老师的音乐版《恋爱的犀牛》,和之前看的不太一样。可能因为讲的是爱情吧,容易产生代入感,有一些觉得很有创意的点,笑料包袱很足。比如,充当背景墙和主打戏的大幕,舞台上的“跑步机”……
“最美好的事物值得一切的坚持和努力”,2018,以此开始。
@怎么不爆炸啊i:
看过《恋爱的犀牛》18年里的每个版本
剧本放在床头每天翻翻
看着舞台上的水浇着明明的时候
还是很难过
依旧希望自己一夜暴富
然后追着@张弌铖 小哥哥的演出
全世界跑
@樱花树下的橙:
同一个剧本可以演绎出不同的效果,同一句台词可以念出不同的韵味,好的剧本好的演员才能成就一部剧走遍世界上演1500余场成为爱情圣经!一切美好的事情都要坚持!马路手上的小动作,牙刷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每位演员的声音,无声时的动作填充,就连熄灯换场时都让人觉得舞台是饱满的……
@Cinderella:
爱情产生于人的大脑与神经,但也控制着你的大脑与神经。
/
你是纯洁的
天真的
玻璃一样的
你是纯洁的 天真的
水流一样的
你是纯洁的 天真的
什么也改变不了
阳光穿过你 却改变了自己的方向
/
- 恋 爱 的 犀 牛 -
- 演出信息 -
2017年12月26日·2018年1月12日/北京蜂巢剧场(经典版)
2018年1月3日-1月14日/北京喜剧院(音乐版)
2018年1月31日-2月4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音乐版)
2017年12月28日-2018年1月15日/杭州蜂巢剧场(黑猫版)
那感觉从哪儿来?
标签:
杂谈 |
​
先锋:孟京辉美学爆炸!
杭州:蜂巢剧场开张!
“杭州蜂巢剧场”将于11月正式开张!
孟京辉先锋戏剧将全面进驻杭州剧坛
孟京辉开辟北京、上海后第三个“戏剧阵地”
五部经典剧目已经全面开票
孟京辉美学风暴即将席卷杭城!
“
吸引多部孟氏戏剧几度来杭
杭州开辟孟京辉戏剧新“仓库”
”
多年来,孟京辉先后有《恋爱的犀牛》、《柔软》、《琥珀》、《活着》、《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混小子狂欢节》、《桃色办公室》、《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你好,忧愁》、《空中花园谋杀案》、《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枪、谎言和玫瑰》、《初恋》等20多部先锋戏剧作品在杭州各大剧场上演,广受杭州观众热评,这些剧目已成为杭州戏迷中最具影响力的戏剧作品。
其中,根据余华原著改编、由黄渤和袁泉主演的多媒体大型话剧《活着》在国内外均受到强烈追捧,在杭州先后上演的两轮,门票均在演出前三个月就已全部售罄,反响空前激烈,为“孟式戏剧”在杭州的美学爆炸画下了点睛之笔。
杭州陆续吸引了多部孟氏戏剧在杭州轮番上演,已开辟出孟京辉戏剧“新仓库”。
“
滴!老司机卡!
多年私会,杭州已解锁孟京辉戏剧半壁江山
”
2010年12月 【空中花园谋杀案】
2011年5月 【柔软】
2011年11月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2011年11月 / 2012年5月 / 2013年11月
【两只狗的生活意见】
2012年2月 【初恋】
2012年6月 / 2014年6月 / 2014年10月
【恋爱的犀牛】
​
​
http://ww1/large/61ae3eb7gw1f7t5abajhij21120o5771.jpg
​
2012年6月 【混小子狂欢节】
2012年9月 / 2013年8月 【活着】
2013年5月 【桃色办公室】
2013年9月 【枪、谎言和玫瑰】
2014年9月 【寻欢作乐】
2015年4月 【琥珀】
2015年6月 / 2016年5月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016年6月 【你好,忧愁】
2016年9月 【我爱XXX】
“
孟京辉美学风暴席卷杭城!
五部经典戏剧来洗眼睛啦!
”
这次杭州蜂巢剧场开张,孟京辉首先就带着孟京辉戏剧工作室最经典的五部标杆级作品来了——《恋爱的犀牛》、《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空中花园谋杀案》和《他有两把左轮手枪和黑白相间的眼睛》,激情、想象力、讽刺、批判精神、颠覆美学……这五部各具特色的戏剧作品带着强烈的孟式戏剧美学色彩,都是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当代剧坛极具影响力的意义的旗帜性作品!
1 .“狗”来啦!
为理想主义高呼万岁!
被誉为“中国当代先锋喜剧扛鼎之作”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将作为杭州蜂巢剧场的开幕大戏。《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将中国传统喜剧、意大利即兴喜剧、法国古典喜剧、荒诞派喜剧融为一体,并将斯坦尼学派和布莱希特学派进行了深度融合。“《两只狗的生活意见》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追寻理想的故事,在讽刺和笑声的背后又传递了一种信念和勇气,督促人们更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理想,这是一种后理想主义。
该剧自2007年5月首演至今,足迹遍布50个国家及地区,演出超1900场,累计观众超过一百万人次。《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于2012年赴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演出,随后以纯英文版登陆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今年,《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将做客澳洲阿德莱德艺术节,狂吠三天,还要让杭州观众在自家门口的蜂巢剧场大呼“理想万岁”!
2 .“犀牛”来啦!
将美好的东西坚持到底!
被称作“永远的爱情圣经”的《恋爱的犀牛》,由孟京辉导演、廖一梅编剧。自1999年起至今,已上演9个版本,曾走访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韩国、台湾在内的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演出数千场,它的剧本被翻译成韩文、英文,犀牛精神影响和激励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青年人。2014年,犀牛开启了高校百场公益巡演,犀牛狂奔在13座城市60所高校,影响了300多万在校大学生,这是校园戏剧里程碑的创举。至今为止,它依旧是当代大学生中最受欢迎的,也是复排次数最多的剧目。《恋爱的犀牛》无疑是中国无法复制的剧坛神话!
一只忠于自己灵与肉的犀牛,持着体内挖出的软肋当兵器,血肉模糊的,不计绝望的,循环往复的,战斗了一生。全力、倔强、绝望的爱,让你体会到话剧直指人心的表现力。17年的偏执爱情,这次要在杭州蜂巢剧场续写,犀牛依旧在奔跑——生命不息,恋爱不止!
3 .“花园”来啦!
悬疑 摇滚,唱出一场“事故”
《空中花园谋杀案》由著名编剧史航编剧,是孟京辉导演的一部经典摇滚音乐剧。此剧自2009年首演以来,演出场次达800多场,观看人数达三十万。它的足迹遍布了中国数十个城市,已成为中国演出场次最多、反响最强烈的音乐剧。
《空中花园谋杀案》沿袭了孟京辉戏剧一贯的实验先锋精神, 将流行摇滚、抑郁黑、工业金属等多种音乐元素融入这出摇滚音乐剧,嬉笑怒骂的现实讽刺,浪漫忧伤的宿命爱情,冷冷暗笑的黑色幽默在舞台上悉数上演,另观众处于一种兴奋、休克、抽离、窒息的观剧体验中,反思现实生活中,爱与人性的可怖。
《空中花园谋杀案》这次到杭,将巅峰你对音乐剧的传统观念,摇滚乐和悬疑谜团将让整个城市疯狂!
4 .“意外”来啦!
达里奥·福~放了一个屁~!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意大利戏剧大师达里奥·福同名代表作,1998年首轮演出便连演30场,场场爆满,创造大剧场演出奇迹!1998年最佳实验戏剧,2000年度意大利都灵艺术节最佳戏剧作品。该剧作者达里奥·福曾给予该剧极高评价,孟京辉的改编也使《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成为中国观众最熟悉的达里奥·福即兴喜剧。该剧自首演以来,获得业内无数好评,已在全国范围内上演了18年,热演至今,成为孟京辉创造的又一次“小剧场神话”,是中国先锋戏剧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
先锋派的表现手法,犀利的台词,《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将喜剧性和先锋性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将为杭州观众带来一场讽刺、戏谑、荒诞,却充满反抗和力量的演出。
5 .“手枪”来啦!
孟氏反骨已上先锋膛线!
孟京辉年度新剧《他有两把左轮手枪和黑白相间的眼睛》是达利奥·福与孟京辉的二次碰撞,该剧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达里奥·福原著故事的精神内核移植到了当代中国的语境之下,与孟京辉的先锋美学相结合,开启了中国戏剧创作的另一次元。
从《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不祥的蛋》,到《他有两把左轮手枪和黑白相间的眼睛》,孟京辉继续坚持探索带有社会批判性质的讽刺喜剧,探讨“严肃的笑”。剧中充满了对大众心理的审视,对思维盲区的发问。
此次登陆杭州蜂巢剧场的《他有两把左轮手枪和黑白相间的眼睛》即将开启该剧在杭州的首演,孟氏反骨已上先锋膛线,杭州即刻开枪!
…
从11月开张起,在杭州蜂巢剧场,除了以上五部经典孟京辉戏剧作品将抢先上演之外,每年还将有200多场孟式戏剧轮番上演,让杭州戏迷过足先锋戏剧瘾,孟京辉美学将在杭州掀起一阵阵美学飓风,彻底席卷杭城!先锋的力量,不止绽放在戏剧舞台,杭州蜂巢剧场今后还将设有戏剧工作坊、演后座谈会、新剧本朗读会、音乐现场、公益板块等外延活动,使专业人士之间、观众与专业人士之间有机会面对面互动、彼此结交,全力推动杭州戏剧艺术美学发展。
“
“四大戏剧节”灵魂推手
先锋飞出剧场,玩儿法太野~
”
挥舞着先锋戏剧的旗帜,孟京辉全力推进着国内“四大戏剧节”的铺展。作为一名戏剧导演,他时常有感于中国当代戏剧的延展力和开放度不够,所以这些年,孟京辉频频以一个艺术总监的身份出现——北京青年戏剧节、杭州当代戏剧节、乌镇戏剧节、深圳当代戏剧双年展,孟京辉无疑是当代戏剧力量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 “我爱戏剧,戏剧能把你的生活穿透,使我变得有力量了。我在创作过程中不仅是演个戏给别人看,我希望自己是戏剧的一部分。”孟京辉正在做,而且做得很彻底。
北京青年戏剧节以“青年”为关键词,是目前亚洲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高品质国际化戏剧盛会。自2008年首次举办以来,稳定输出具备优秀创作实力和前端国际视野的青年导演作品,在既有的国内戏剧节王者地位上,魅力持续升温,已成为现今国内戏剧工作者和戏剧爱好者最成熟、最优质、最具期望的表演交流舞台。杭州当代戏剧节秉承“放眼世界剧坛,聚焦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核,五年来在杭州输出了来自法国、荷兰、意大利、瑞士、奥地利等世界各地的48部顶级剧目,已成为中国极具国际化的戏剧节。乌镇戏剧节在短短四年内,已成长为亚洲高品质的艺术盛会,被称为全世界戏剧艺术家向往的“戏剧乌托邦”。深圳当代戏剧双年展是中国当代最新、最年轻的国际化戏剧节,仍有孟京辉坐镇,开始玩起了“跨界”,着重呈现展览、展演及戏剧教育三大单元,更具当代质感,志在让戏剧成为解读人类社会改变世界的思想平台。
△ 将戏剧艺术融入城市,“四大戏剧节”各有千秋
“四大戏剧节”各具特色,横纵南北。它们是真实的,是真正艺术家自己作主的戏剧节,它们来源与大众又走向人民。作为艺术总监的孟京辉,将艺术家的时间、审美和未来相结合,将戏剧艺术融入城市,孟京辉认为,每个城市都自有其文化脉络,要尊重每个城市的文化特色。无论是北京、杭州、乌镇还是深圳,戏剧不仅作为演出呈现,还作为美学观念来与观众交流。多年来,“四大戏剧戏剧节”培养出的一代又一代的优秀青年导演:邵泽辉、窦辉、李凝、孙晓星、王翀、丰江舟、康赫、黄俊达……这批更年轻的80、90后戏剧人从戏剧节脱颖而出,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重新创造历史、延续先锋。 “四大戏剧节” 已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它们使中国当代戏剧走向成熟,使戏剧文化独立于影视文化,让戏剧保持先锋姿态,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并且还将坚定不移得做走向人民的、与城市和生活保持联络的戏剧节。这是先锋态度的传承,也正是中国戏剧的希望!
“
没错,这才是重点
五部经典孟氏戏剧今日全面开票!
”
△ 杭州孟京辉戏剧工作室一角
“杭州蜂巢剧场”将于2016年11月24日正式开张,以上五部经典剧目将于今日正式开票!
孟京辉的数十部戏剧作品将陆续在杭州蜂巢剧场轮番上演,每年在杭的演出量将达到200场以上。经过杭州剧迷多年的翘首以盼,孟式戏剧终于扎根杭州艺术的沃土,在这片土地上,让艺术的灵魂膨胀,让艺术的触角生长,饱含的戏剧力量正在凝聚,崭新的城市能量亟待勃发!
杭州蜂巢剧场
11月24日 正式开张!
《两只狗的生活意见》
2016年11月24日—27日、12月1日—4日
(每周六下午2:30增设下午场)
《恋爱的犀牛》
2016年12月8日—11日、12月15日—18日、
12月22日—25日(每周六下午2:30增设下午场)
《他有两把左轮手枪和黑白相间的眼睛》
2016年12月29日—31日
2017年1月1日(周六下午2:30增设下午场)
《空中花园谋杀案》
2017年1月5日—8日(周六下午2:30增设下午场)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2017年1月12日—15日(周六下午2:30增设下午场)
戏剧和你
是这座城市
最美的风景
杭州蜂巢剧场已经开票!
点击http://i.damai.cn/newspecial/hzfcjc/index.html 购买
孟京辉戏剧工作室
MENGJINGHUI.COM.CN
咨询、投稿、转载或商务合作请添加小编微信:NB-wuliu
全职2名(男),兼职若干名
职位要求:
大专以上学历;
有责任心,有耐心;
善于沟通,具团队合作精神;
热爱话剧行业,有剧场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职位描述:
主要负责剧场演出服务工作,维持演出秩序,
以及整理、发放宣传物料等
工作时间:
每周六天,每天4-5个小时
工作地点:
北京东直门,蜂巢剧场
联系人:欢欢
电话:13520317008
欢迎来电,非诚勿扰~
标签:
杂谈 |
http://ww3/large/61ae3eb7jw1exzfgz4uq9j21kw2dcajo.jpg
孟:谢谢大家来参加这部戏的演后谈,我是这部戏的导演孟京辉。今天是1111,大家都到这儿来,我特别高兴。谢谢大家。我特别简单地说说我们创作的过程,两年前,差不多10月10号的时候首演。从两年前到现在,这部戏在全国各地已经演出了300场。这部戏有它自己的一套逻辑,有它自己的舞台呈现,有它自己的生命,有呼吸在这个舞台上,有它自己的情绪情感的状态。在两年前,我们提前半年拿到茨威格这个小说以后,我们试着用一种直接跟他对话的方式排了这部戏。那个时候我没有完全介入,我们的戏剧构作王好和黄湘丽她们共同来做这个戏。作了一版,从头到尾按顺序做完了,情感都比较所谓的“尊重”原小说。我看完以后觉得不够来劲,像是一幅特别好的素描描摹下来,但丧失了一种跟茨威格真正的对话,精神上没有一种可以跟他掂量的东西。然后我们就改,我们找到了奥地利的一个编舞,从他的形体开始介入好像跟这个少女和她一生的过程好像有点关系了,但是还不够。有一次,黄湘丽就开始拿着吉他弹起来了,她作了一首歌曲。然后我说,如果你能继续作下去可能会很有意思,紧接着她又作了12首歌曲,然后她就作词作曲把这个铺设成了一条我们依稀能看见的一条路。后来慢慢通过音乐找到了人物内在的东西,这时候离演出还有两个月,美术灯光多媒体和我们一块配合,大家开了几次会,把之前丽丽做的几个实验放在一起,觉得好,可以做。现在这个演出比以前提前5分钟左右,比以前更有经验了。这两年演出,我们也遇到了不同的演出条件。比如,蜂巢剧场现在是最后的一个观演条件,现在最后一排最边上的座位相当于国家大剧院8排2号,所以这是最好的。我们现在蜂巢剧场这个效果好。还有的剧院观众不是这样斜着的,是平的。还有我们在清华大学有1000多个座位,所以这个幅度、表演状态、观演关系,各种你我他和舞台内外的转换,都是随时变化的。到现在演到300场的时候,特别希望能和观众聊一聊,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举手。大家聊之前,让黄湘丽简单的说两句。
黄:特别感谢大家。刚才导演在说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这个戏现在演了300场了,我们也去了很多城市,比如上海、深圳。现在又一次回到蜂巢剧场演这个戏,其实我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是真的觉得蜂巢的观众是最好的观众。而且我一回到这个剧场我就觉得安全,而且有那么多的无限可能性。今天特别高兴和大家度过了愉快的两个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从2013年10月10日到现在刚刚好两年多一点点的时间。其实对我来说,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自己获得了特别多的能量。这种能量很多都是观众给予我的。通过这个戏,我获得的最大的一个能力就是我开始写歌了。而且这是被导演给逼出来的,因为我以前是不会的。通过这个戏,我打开了我人生的另外一扇门。我又多了一个可以表达自己的手段。我们的创作历程刚才导演大概说了一下。大家对于演出经历有什么疑问或者是感想,我们都可以聊一聊。
http://ww1/large/61ae3eb7jw1exzfh54nzfj21kw11x0x1.jpg
观众:特别谢谢导演。丽丽,作为一个独角戏来说,在演了300场之后,你站在舞台上和观众会有交流吗?
黄: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今天的演出其实是我们这轮的第一场,昨天导演给重新排了一下,他就着重让我打破这四堵墙的限制,跟观众进行交流。有些观众之前来看过的,今天再来看,他会觉得不一样,可能说不出来具体的,但是我们有很多地方导演要求我跟观众进行直接的交流,眼神的交流、心和心的交流。所以到今天为止,我每一场都是在和观众交流。通过这300场的演出,我认识到了一个最重要的舞台上的道理,如果你把观众丢了,你把自己封闭起来自己演自己的,那你就感动不了任何人,你的能量完全释放不到观众的身上。所以我每天都要求自己,跟观众进行交流。
孟:我给你们做一个示范,这个舞台有三堵墙,你们和我们之间还有一堵墙,黄湘丽先做一个有这堵墙的区别(黄湘丽示范)。第二种,(黄:我是不是可以用其他选段)你最好还用这一段,你们看,导演就是这么折磨演员的(黄湘丽示范)。这个很明显,如果她一直很安全的有这样一堵墙的话她失去的东西少,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她得到的东西也少。我为什么要开灯,就是我想看见你,让我的能量能达到你。但如果有这堵墙….
对观众也是不坦诚。谢谢丽丽配合我导演的工作。作为演员来讲,她演这么多场,如果仅只是在这堵墙里面自己这样做,她得不到能量,她会越来越干涸,越来越贫瘠,没有能量给她。所以,每个观众对她些微的赞赏、犹豫或者是欣赏、怀疑,所有这些能量,她都像海绵一样吸收了。吸收完了,她把整个感受再释放出去,其实这就是当代戏剧一个新的表演的循环。
观众:当她实现了自己的时候,就正好在我这个方向。正好是25岁的时候,从那个时候开始当她说她13岁的时候,我开始进入这个戏。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http://ww1/large/61ae3eb7jw1exzegckd8wj21kw11xtec.jpg
孟:谢谢大家来参加这部戏的演后谈,我是这部戏的导演孟京辉。今天是1111,大家都到这儿来,我特别高兴。谢谢大家。我特别简单地说说我们创作的过程,两年前,差不多10月10号的时候首演。从两年前到现在,这部戏在全国各地已经演出了300场。这部戏有它自己的一套逻辑,有它自己的舞台呈现,有它自己的生命,有呼吸在这个舞台上,有它自己的情绪情感的状态。在两年前,我们提前半年拿到茨威格这个小说以后,我们试着用一种直接跟他对话的方式排了这部戏。那个时候我没有完全介入,我们的戏剧构作王好和黄湘丽她们共同来做这个戏。作了一版,从头到尾按顺序做完了,情感都比较所谓的“尊重”原小说。我看完以后觉得不够来劲,像是一幅特别好的素描描摹下来,但丧失了一种跟茨威格真正的对话,精神上没有一种可以跟他掂量的东西。然后我们就改,我们找到了奥地利的一个编舞,从他的形体开始介入好像跟这个少女和她一生的过程好像有点关系了,但是还不够。有一次,黄湘丽就开始拿着吉他弹起来了,她作了一首歌曲。然后我说,如果你能继续作下去可能会很有意思,紧接着她又作了12首歌曲,然后她就作词作曲把这个铺设成了一条我们依稀能看见的一条路。后来慢慢通过音乐找到了人物内在的东西,这时候离演出还有两个月,美术灯光多媒体和我们一块配合,大家开了几次会,把之前丽丽做的几个实验放在一起,觉得好,可以做。现在这个演出比以前提前5分钟左右,比以前更有经验了。这两年演出,我们也遇到了不同的演出条件。比如,蜂巢剧场现在是最后的一个观演条件,现在最后一排最边上的座位相当于国家大剧院8排2号,所以这是最好的。我们现在蜂巢剧场这个效果好。还有的剧院观众不是这样斜着的,是平的。还有我们在清华大学有1000多个座位,所以这个幅度、表演状态、观演关系,各种你我他和舞台内外的转换,都是随时变化的。到现在演到300场的时候,特别希望能和观众聊一聊,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举手。大家聊之前,让黄湘丽简单的说两句。
黄:特别感谢大家。刚才导演在说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这个戏现在演了300场了,我们也去了很多城市,比如上海、深圳。现在又一次回到蜂巢剧场演这个戏,其实我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是真的觉得蜂巢的观众是最好的观众。而且我一回到这个剧场我就觉得安全,而且有那么多的无限可能性。今天特别高兴和大家度过了愉快的两个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从2013年10月10日到现在刚刚好两年多一点点的时间。其实对我来说,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自己获得了特别多的能量。这种能量很多都是观众给予我的。通过这个戏,我获得的最大的一个能力就是我开始写歌了。而且这是被导演给逼出来的,因为我以前是不会的。通过这个戏,我打开了我人生的另外一扇门。我又多了一个可以表达自己的手段。我们的创作历程刚才导演大概说了一下。大家对于演出经历有什么疑问或者是感想,我们都可以聊一聊。
http://ww1/large/61ae3eb7jw1exzegnadinj21kw11x0y6.jpg
观众:特别谢谢导演。丽丽,作为一个独角戏来说,在演了300场之后,你站在舞台上和观众会有交流吗?
黄: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今天的演出其实是我们这轮的第一场,昨天导演给重新排了一下,他就着重让我打破这四堵墙的限制,跟观众进行交流。有些观众之前来看过的,今天再来看,他会觉得不一样,可能说不出来具体的,但是我们有很多地方导演要求我跟观众进行直接的交流,眼神的交流、心和心的交流。所以到今天为止,我每一场都是在和观众交流。通过这300场的演出,我认识到了一个最重要的舞台上的道理,如果你把观众丢了,你把自己封闭起来自己演自己的,那你就感动不了任何人,你的能量完全释放不到观众的身上。所以我每天都要求自己,跟观众进行交流。
孟:我给你们做一个示范,这个舞台有三堵墙,你们和我们之间还有一堵墙,黄湘丽先做一个有这堵墙的区别(黄湘丽示范)。第二种,(黄:我是不是可以用其他选段)你最好还用这一段,你们看,导演就是这么折磨演员的(黄湘丽示范)。这个很明显,如果她一直很安全的有这样一堵墙的话她失去的东西少,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她得到的东西也少。我为什么要开灯,就是我想看见你,让我的能量能达到你。但如果有这堵墙…. 对观众也是不坦诚。谢谢丽丽配合我导演的工作。作为演员来讲,她演这么多场,如果仅只是在这堵墙里面自己这样做,她得不到能量,她会越来越干涸,越来越贫瘠,没有能量给她。所以,每个观众对她些微的赞赏、犹豫或者是欣赏、怀疑,所有这些能量,她都像海绵一样吸收了。吸收完了,她把整个感受再释放出去,其实这就是当代戏剧一个新的表演的循环。
观众:当她实现了自己的时候,就正好在我这个方向。正好是25岁的时候,从那个时候开始当她说她13岁的时候,我开始进入这个戏。
http://ww2/large/61ae3eb7jw1exzeh8b4fhj21kw11x43w.jpg
观众:我是第一次来看戏剧,所以讲得可能比较单纯点。我觉得不是很能看得懂。有几场做菜的戏,想问一下这个怎么回事?
孟:你第一次看话剧吗?(对,第一次。因为我很喜欢这本书,所以我就想来看一下)那别的话剧也没有看过吗?(这么正式的没有看过)还有非正式吗?(就以前学生自己演的)那我应该祝贺你,我祝贺你两个,第一个祝贺你看的第一个戏你的台阶有点高。第二个我要祝贺你从此以后你要再往下看你没法看了。我说的是真的,因为有的人是看一些有的没的就没什么,所以我要跟你特别简单的说。如果你走近电影院你不需要任何准备,你花三四十块钱进去买一张票,这是一部喜剧,你哈哈哈一笑,一个悲剧你留点眼泪,看完你跟着晃晃悠悠出去了。国内的艺术家你就会觉得看不太懂。电影现在相对来讲容易进去。如果你进剧场,其实有一个门槛,比如我们现在所有观众,我们成分差不多,应该为你们是同类感到自豪而高兴。首先我们没有楼下卖冰棍的大妈来看话剧,很少,首先她成长的那个环境不允许她来做这种文化消费,她是另一种文化消费。所以你走进来以后你有你自己的选择,有的时候你发现你选低了有的时候你选高了。我觉得都没有关系,但是一般来讲,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我门分好几个层面。第一个情节层面,比如这个戏,你一看就能看出来,她爱上了一个男的,她跟这个男的上了两次床,但是这个男的第二次都不认识她,牛逼。这情节太帅了,到最后的时候悲剧发生了,她给这个男的生的孩子死了,她自己也要死了。原著是这样的,这是故事层面,故事层面已经够可以的了。这是有故事的,还有好多连故事都没有。第二种欣赏档次我觉得就是情感的,这男的怎么就不爱她呢这男的怎么这德性呢,这个判断有很多情绪。第三我觉得就是还有一个美学逻辑,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这样斜的平台,我们为什么需要音乐,为什么要有烟,为什么用吉他不用大提琴,为什么用摇滚的方法不用爵士乐。这些东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你说到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这个怎么会有做饭。这个你肯定要问我,原著里面没有。对,因为不是茨威格导的戏。所以我有我的解读它的方法。我怎么解读它事关我们怎么创造这部戏的,当时我们在排这个戏的时候觉得太简单了,三次在床上的事儿,三次在厨房里的事儿,造成了这个戏全部都是这个东西。我们在做的时候慢慢发现我们不需要那么多,更多的是彰显这个人物的一些东西,然后让她做饭让这个味道出来,在特别关键的时候做饭,吃,吃得很多肚子大了就和怀孕联系上了。我觉得这里面有一种超现实的荒诞性在里面,这个不是一个简单的现实主义的描摹的模仿创作。我觉得是有我们的想法和创作。所以你说什么意思,我觉得可能要反着再想想,它有的时候可能没有什么意思,它可能是有意味,而这些意味可能给你带来更广阔的东西,是你在剧场里面独特的,在外面在电影院里没有的。除了表演的现实感之外,剧场的美妙之处还存在于你在现场的思想的震动。有可能是在这儿。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对于这个问题一下都明白,但我能说得更委婉一点就是,如果你们再看下一个戏的话,你发现这个舞台上没有做饭,没有枕头或者枕头到底在哪儿,后面那些光也没有,如果这些都没有了,仅仅是这一个故事,你会觉得,这是什么傻逼导演做这么烂的东西(全场笑)。所以我觉得,宁愿不懂,也一定要做好,你宁愿不懂,你也不要看完了一点回味都没有就回家了。当然还有一些,不那么傻逼的导演,他会做一些超出人类基本想象的、能力之外的、更富有想象、更有冒险精神的这些人,我觉得这些导演和这些创作者,他们都是勇敢的,而且他们在努力创造一个对于我们每天吃喝拉撒、交往这些现实世界不一样的世界。我觉得这个是更加美妙的。对于这样的人和这样的舞台的时候,我觉得你应该感到兴奋、感到幸运。这是一个特别美妙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是这样想的。好,谢谢。
http://ww2/large/61ae3eb7jw1exzei069jej21kw11xq80.jpg
观众:您作为先锋戏剧的代表人,您把旧的框架全部都打破、解构,但是您最近的作品有了一些传统的回归,想问一下您的戏剧观有什么变化?还有一个就是您在戏剧的“陌生化”上有什么看法?
孟:我先说第二个问题。“陌生化”这个我们在剧作上就是要跳出来,重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可以让人沉浸其中。而且这个“陌生化”的这种会经常遇到。也是黄湘丽的一部独角戏《你好,忧愁》,十二月份上演,我们正在紧张排练当中。那部戏就是有很多”陌生化“的东西,就是会有人突然冒出来,然后又来一个人把原来的人去掉,当这个人物回到原位之后已经变了。在这些特别好玩的人中,比如说不莱斯特啊,这些优秀的剧作家身上我们在这方面得到很多的借鉴。第二个就是在表演上我也希望演员不是那种自我陶醉的演员,那种陶醉的自作多情的演员是让人讨厌的,我讨厌当他说完自己的东西之后会痴迷于自己的小碎片,从整体来看就是说不要抒情。大家看到最后那一段的时候,如果让某些演员来演的话,能演的痛哭流涕,涕泪滂沱,那是没意义的。那样的东西是赚取观众现实眼泪的一种廉价的表演。所以你说的“陌生化”的东西,我觉得就是高出一点的,对生活的新认识。我特别喜欢类似这样的东西。另外你说的是问我的戏剧观有什么变化,其实没什么变化(全场笑),就是说你看那个(回归的)传统是什么传统,因为从我的个人角度来讲,我觉得我不是孙悟空,我不是从石头缝儿里蹦出来的,你看我的老师的老师的老师的老师的(此处省略很多老师)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真的!(全场笑)我在中央戏剧学院的老师是张老师,他是卫斯理的专家。当时卫斯理的专家是塔利科夫,是日耳曼的一个大师。因为塔利科夫大师的老师是之前某某剧院的一个表演艺术家。他当时好像和塔利科夫出了点问题,然后他当时从莫斯科艺术剧院出来了。在莫斯科艺术剧院时,他的老师是某某大师。这个老师当时的院长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爷爷,孙子,重孙子•••我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重孙子的重孙子的重孙子。所以我是有学术派别的!(全场笑)我可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尽管我呢,老叛变,老这样那样,因为最重要的是我的老师的老师还可以,我再往前倒,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再往下传,传到我这个地方,就那个基因啊,基因已经变了,基因受到整个纵向的线索和其他线索不断地进行杂交和配合,一直到现在。所以我是肯定要回归传统的。至于你要是说让我回归传统,这个回归不去。傻逼才回归呢!你看我在这儿呆的好好的往回走?反动你这是属于!不可以容忍“回归”这俩字。这是一个“伪家乡”的主题。所以对于我来讲,我宁愿把自己放逐,我宁愿你说我是普罗米修斯,或者是谁都行。我觉得无所谓,但是最重要的是,人类必须要往前走,如果作为一个个人来讲没什么,但如果我作为一个探求人类文化知识的真谛的探寻者来讲,这个不可以回归。我觉得一定不能回归。眼睛一定要往前看,而且有人总是问,往前能看到什么呀?我说,如果前面看见了,闭眼睛都行。正是因为前面什么都看不见,我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我不知道未来在我面前是危险还是康庄大道,还有各种各样的未知,都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和我们的演员,团队往前走才更重要一点。我不知道这样能否回答你这个关于“回归”的主题。谢谢。
http://ww3/large/61ae3eb7jw1exzeiazlwqj21kw11x0x1.jpg
观众:我想问一下黄湘丽姐姐,您觉得您在这部戏中哪部分诠释的最好(怀孕,做饭等等场景)?然后我们也是属于表演方面的学生,想问一下您对表演方面的同学有没有什么忠告?
丽:你刚才说了哪部分最好?我觉得没有最好。到现在为止我每一天都在找不同的段落,尝试有新的东西出现。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达到一个完美的东西,这个在舞台上不可能有完美的状态,只有相对好的一个状态。比如说一开始,就像你说的从相遇到怀孕,如果你要是事先就想好了我当时要表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那你首先就输了。你在台上一点光芒都没有了。你是表演系的学生,当我从学校毕业的时候身上也有很多臭毛病,碰到导演之后,一直在排练,他就告诉我们说“四堵墙”的道理,包括你不要去寻找一个完美的状态。就是你站到台上,好好的把你该说的话说出来,该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我觉得就可以了。对于我来说,每天在台上都是不一样的。我也希望每一场演出我自己得到的东西也都不一样。谢谢。
观众:我是第二次来看这部戏。我记得第一次有个假的胳膊,这次怎么没有了(答:没有没有,从来没有过,假腿假胳膊假屁股从来都没有)。我注意到在表演的时候很多都是悲伤的感情,但是黄湘丽姐姐很少用哭腔来演,多数是带着一点笑意来演的,对此我很好奇。还有因为这是一部独角戏,没有对手和她配合,很难有感情变化的地方,怎么能让这种感情变化过渡的很自然、看起来不突兀的呢?
黄:你也是表演系的吗?(不是不是我是车辆工程的)(全场笑)因为你问的这个问题也是像上一个观众一样问的很仔细。我先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对于感情如何过渡,我觉得你不要想就好了。你在提问,或者你和好朋友在聊天,你可以聊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你也并没有提前打草稿对不对,但是你知道你要干什么。我觉得你只要站在台上,我只需要知道我的下一步应该干什么就可以了,不要总是去想我怎么能把上一个感情状态调整成下一个感情状态,我觉得那样就不属于好的表演。关于你的第一个问题,刚才导演也说了,他要求好的演员永远不要抒情,包括你说的最后一段痛哭流涕或是怎么样,那种是不好的。这个,导演来说说吧(笑)!
孟:这个抒情,我们特别希望演员能把东西举起来,别让他放在地上。抒情就相当于演员把一个东西抬起来又放到地上了。从地上再把这个东西捡起来就不一样了。为什么电视剧那么难看呢?因为电视剧就是滥抒情,就是抒的已经(此处孟导模仿了一句“陛下!••••”)全都是这个。好像有的书也不错,当你进入了这个东西的时候,你三个小时五个小时十个小时,你一直进入到他的抒情里面。我的妈呀黏黏糊糊的一直在抒情,反过来你在那吃着爆米花,你也就进入到了一个麻醉状态。但是戏剧就不一样。因为戏剧只有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他要给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他要给你最精湛,最浓缩的东西。这个《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个女人的一生,电视剧的话也能拍成20集那样。真的,20集差不多,中间的遇见啊,各种各样的交织各种各样的人,然后这个人又认识那个人,怎么着怎么着的,那太多了。你看有个表哥,然后表哥的老板又看上你,你看这就很多,然后你又断然拒绝了•••你看我这还在这儿瞎编呢!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希望把最浓缩的东西给观众,而不是那种水的,特别的松软的东西。
观众:是因为这个戏一直属于独白的状态吗?因为不是那种写实的状态,所以才可以这样?
孟:对,你说的还真有点这个意思。但我们在创作独白的时候,如果一个人要在这儿一直站着,一直跟你说独白,说上两个小时,如果你能听进去其实挺不容易的。如果你的闺蜜跟你说怎么着跟你说俩小时,你肯定烦。即使她比陌生女人还惨,还值得你同情,你也会烦。这就是生活和艺术之间的不同之处,所以我觉得可能我们要找到这个契合点。
http://ww4/large/61ae3eb7jw1exzej46f1pj21kw2dcajo.jpg
观众:你们对这个人性格的定位是什么?她是一个普通女人还是有特别之处?
孟:就是如果你对车辆工程这方面,你定位很容易,比如说这个是重型车,这个是轻型车,这个是自行车,这个是儿童车,其实很容易也很好分类,也可以做成系统。但是人的个性不那么简单。我们也曾试图定过位,比如说她是一个勇于奉献,牺牲这一类。但是我们就算知道这个东西,它对我们的创作也没有多大用,我们就放弃了这种方法。我们更多的是用另外一种概念来引导这一角色。大家发现这是一个女人的秋天,冬天,春天和夏天。他们感受到一个人的季节变化,一个人人生的季节变化,所以她的丰富性不是用性格这么简单的东西来理解的。好的谢谢大家。
标签:
杂谈 |
你的人生需要改变
◆◆◆◆◆
可能是突然的冒险,间歇的疯狂!
◆◆◆◆◆
你需要突破,期待新鲜
这些突如而来的美妙会解放你的天性
◆◆◆◆◆
这里是完全超乎你想象的游乐场,魔鬼的厅堂
你是否预料到有这样的经历:
◆◆◆◆◆
http://ww1/large/61ae3eb7jw1et86xyn5rlj20hs0but8z.jpg
▲ 你可以有一个躺在剧场里做梦的机会
http://ww4/large/61ae3eb7jw1et86ymuf50j20hs0bumz1.jpg
告诉你你可能长这样
http://ww2/large/61ae3eb7jw1et86z357qdj20hs0buq3n.jpg
也许是一场催眠
http://ww2/large/61ae3eb7jw1et86zfhxsfj20hs0bu3zs.jpg
▲ 享受被人推到墙上的壁咚
盯着他的眼睛
不要暴露你的心跳
http://ww3/large/61ae3eb7jw1et86zwbbkgj20hs0butap.jpg
现在这里是你的领地
http://ww3/large/61ae3eb7jw1et870aqcrej20hs0bu0te.jpg
不要怕留下烈焰的痕迹
如果你答对了他会送你一块表
然后看着你把它喝掉
▲ 镜头会捕捉结局
送出一张照片
这是你能带走的一段表演
http://ww2/large/61ae3eb7jw1et8737rrb3j20hs0bvt9g.jpg
一起度过这个
惊魂怪诞夜
▽
首演前的24小时,我们做了什么?
一切都在做最后的准备
整个蜂巢剧场被改造成一个梦境般的迷宫
http://ww2/large/61ae3eb7jw1et877yv366j20hs0bvta1.jpg
▽
▽
▽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惊艳你的灵魂
标签:
杂谈 |
文|廖一梅
跟大家宣称自己如何如何这事儿,早不怎么爱干了。三年前搁笔暂停写作这念头,只选择性地告诉了几个人,姜文是其中一个。这里头的确是存了点自己的私心。
老姜个是剧本狂人,如果不是在拍,一定就是在写,凡碰上会写字的,就鼓励,就要求,就威胁对方给他写剧本,不答应就各种甩小话儿各种给脸色。多年前开始打交道是为了写剧本,后来以诸多借口,例如孩子小,题材不合适之类,终于是没有写。姜文最烦编剧有私心不投入创作,我就有了这私心。也不是不想一块儿弄剧本玩儿,实在是知道自己脾气不怎么顺溜,独自写野了,以前还做出过“一字不许改”之类的作家姿态,往回收也不好收。本来挺说得来的,朋友留着吃饭聊天吧,非一块儿工作,每句话,每个台词,每种选择都关联审美,关乎三观,针尖对麦芒的何必呢?早不信艺术至上这等鬼话,搁笔的念头一起便立马告诉了他,省得他记挂。
搁笔这话撂了三年多,他们这《一步之遥》也走了很多步了。故事的雏形是一早知道的民国阎瑞生案,在拍《子弹》之前就聊过的。姜文再发信来谈这事儿,我正在西藏一望无际的旷野里溜达呢,与《一步之遥》有千里之遥。
大家都相信这样一个传说,姜文要办的事儿一定有办法办成。回到北京以后,他开始打电话要我推荐合适的编剧,咨询某某人行不行之类,如此几个回合下来,皆无结果,我有点不好意思,便示好道:“需要我帮你看看出出主意吗?”“不需要!”姜文恶狠狠地断然回答,“我不需要人给我出主意 ,我需要人给我写!”我顿时语塞,臊眉搭眼地挂了电话。
一个星期以后电话又来了,这次完全和蔼可亲,在电话里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是当年科波拉拍《教父》千难万难,剧本改了多遍,但有几场戏总弄不好,于是找到了小罗伯特.唐尼的老爹牛X编剧罗伯特.唐尼。可这老爹不肯掺和,科波拉就跟他说:你给我写一场戏就行,只写一场戏。后来罗伯特.唐尼同意了,说可以,但不能署我的名儿。如果这片子得了奥斯卡,提我一句就行。唐尼写的那场戏,就是影片中最重要的,花园里老教父和儿子交心的那场戏。结果,这片子还真得了奥斯卡,科波拉还真提了这事儿,算是电影史上的一段美谈吧。“我觉得你也可以帮我写一场戏,只写一场。”姜文在最后点题。
我能怎么回答呢?回答说:“您这是忽悠我!当年拍子弹,您给周润发,葛优写劝降书我可都看着呢!”我还真不好意思这么说,最后回答只能有一个:“好,我写。”
于是,就去了剧组,写一场戏。要写一场也得了解全片吧,这场戏的前场后场也得铺垫吧,那就感情戏都写吧,感情戏你在行啊。感情也得有前后关联吧也得连贯吧,总之,这一去就在剧组待了四个月,直到全片拍摄完成。幸好没跟太多人说我不写了,这不是招人耻笑嘛!
聊聊在剧组的事儿。
去剧组的时候,编剧组的墙上贴满了分场大纲,全部场景都定了,但没有确定的台词。电影已经开拍,拍没有台词的歌舞部分。他们拒绝给我看前面写过的任何一稿剧本,一页纸都不给看,只由身兼数职的万能的小阎把故事梗概向我口述了一遍,听得我一头雾水。后来姜文跳大腿舞回来了,花了一个多小时把电影从头到尾演了一遍,看得我心里戚然一片,看见了这个荒诞的故事里姜文的落寞和无奈,这也只有在电影里他才允许自己表露。我说:“这是个伤心的故事。”他只说:“写吧,你写好了,我们就拍。”
我到剧组的时候,跟子弹飞过,又跟一步之遥走过的著名编剧郭师弟已经完全不会笑了,一块吃饭的时候,坐在饭桌边像个游魂,看得我一阵担心,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再过几天他就没影了,听说是自己当导演拍片去了。剩下了孙悦孙睿小于,万能的小阎还有我,得和姜文一起把所有的台词填上,把过不去的缺口补上。
我们都必须得承认,编剧在《一步之遥》剧组的待遇相当好,有专门送饭的,还可以用导演的厨子,随便吃导演的东西,喝导演的酒,制片人还隔三差五地请吃饭。编剧组的会议室正对导演的私人厨房,写不出来的时候就吃得更多,以至于离开剧组的时候所有人都胖得不像样子。
每天到了摄制组收工的晚上,开始有副导演,美术,演员的助理等等各部门的人在编剧组会议室的门口游荡,探头探脑地等待第二天的定稿剧本,葛优把它们叫做“剧纸”。每天几页,只有在开拍前,导演才允许送达各部门。因为即使在开拍前的最后一小时,导演也不放弃有更好想法出现的可能,而且事实也的确如此。
私下觉得姜文骨子里是不相信人有极限的,认为有极限是对自己没要求,是不努力的表现,他常说不能惯着自个。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当然也包括他本人都被要求成为万能型人才,比如小阎是宣传总监,也能写剧本。小强是健身教练,也能演戏,小戴是厨师,也能走红毯。我们是编剧,也要求跟现场,而且还在监视器前有专座,还得帮演员对词,因为只有编剧才熟悉那些冒着热气,刚出锅的台词。每个部门的人都必须是万能的快速反应部队。
在《一步之遥》剧组的个人地位,不仅由你的工作能力决定,还由你的生活态度决定。积极,乐观,不屈不挠,耐心无限的态度得到推崇,健康生活尤为重要。在一个摄影指导动不动就会在各处单手倒立起来的剧组,编剧也是上午起来就瑜伽,打坐,跑步,健身,各忙各的,这么说吧,要在你弯腰手掌摸不着地面,做不了平板支撑,不跑马拉松,不会几个高难瑜伽动作,基本在这儿就没法儿混。幸好我早几年有点这方面的爱好,靠打坐把他们打服了,才赢得了一点江湖地位。必须如此,是因为工作紧张,大脑麻木身体僵硬是难以支撑下来的。
拍摄时,《一步之遥》在场记板上闪着红灯的名字是GRAND PARTY。在剧组的四个月里,我基本也是以参加姜文的趴体的心情度过的。PARTY当然欢乐,但持续四个月这么夜夜笙歌,对于习惯独处的我实在是个不小的挑战!拍摄中间发了一次高烧,结束后又烧了两星期。
进剧组之前心里有点惴惴,觉得答应得有点草率,写倒不怕,主要是怕自己适应不了。我这种自诩刻薄牙尖嘴利的魔羯女再碰上又敏感又叫劲儿又固执己见又不善交流又各种炸点的魔羯男,争执起来可有的看了。本来是本着帮忙的心,一块儿玩的心,再填了堵真是够堵的!我觉着我刚去的时候老姜心里也打鼓,惯常就觉得我不是个好说话的,跟我交流就透着慎重。后来工作了一阵子,发现我的合作界面颇为友好,跟谁都能相处,没什么孤僻女作家的劲头,直赞我有专业精神!其实我当时是暗下决心来着,在剧组期间一定要好好提高自我修养,不因任何事儿与任何人板脸。结果,有目共睹,修养不行啊,后来还是板了脸,两回?决不会有三回吧!
有一回才叫可笑呢,完全戏剧性,编剧组的大伙儿肯定比我记得清楚,具体的不聊了。当时我和姜文的争执,被小心眼儿的我写成了剧本的台词,大度的姜文照本演了。如果没被删掉,电影里还能看到。板脸过后的第二天,编剧组的早餐会,我和姜文都争着互相道歉,都是想更好,慢慢聊,吵什么呢?开始说的一团和气,后来,道着道着歉,各说各的理,俩人声音越来越紧,又说急了。眼看刚熄了火又冒出了烟,阎云飞急的按下这个胡撸那个,不停地想岔开话题,怎么岔也岔不过去。孙睿在桌边又倒水又洗杯子玩他的茶道,小于对盘子里的玉米有无限兴趣埋头吃饭,都假装我们不存在。还是孙悦嘴巧不怕事儿比别人会聊天,瞅空子就帮我翻译,又帮老姜翻译,翻译来翻译去,总之说的都不是一国的话。哈哈,真是辛苦大家了!
电影很重要,剧本很重要,但是大家快乐友善,心情开放地在一起更重要。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共识。谢谢所有人!
春节关了机,转眼就到了秋天。刚入秋的时候,姜文在纽约做后期,马可请了王朔,述平和我去齐家园看已经剪定的《一步之遥》,述平是当天打飞机从长春来的。那天是十一假期,街上车少人稀,感觉是早年的北京,很舒服。看完片子,又吃了烤鸭,喝了红酒,大家都一团高兴,天上地下东拉西扯,有点过节的意思。后来聊飞了,说起人,说作为人我们都深藏无法满足的饥渴,跟得到与否关系不大。老王说:“这么说吧,我就从未满足过,吃多少都不管用,都吃吐了还是不满足。”表述得又生动又准确是王朔的本事,只是他对表述自己已经没什么兴趣了。我虽年纪小些也是类似的心情。作为欲界众生的人类,历尽繁华和苦难,与满足永远是一步之遥。片中的马走日和我们都是如此。
和王朔住得很近,回去的时候同车,说到《一步之遥》都觉不易。同为编剧,我们没有一起工作过,他先于我把这个故事写成了厚厚的小说一般的剧本,我虽没看过,但它构成了《一步之遥》的血肉骨架。与我而言,任何作品都是自传,不是自己的自传,也是人类的自传,或者说自己角度的人类自传。《一步之遥》的这个角度毋庸置疑是姜文的角度,我们都是和他一起,构建他的世界的人。历经四年,这世界可见是心血筑就。
《一步之遥》是姜文的导演生涯中,第一次有女编剧参与创作的剧情长片。大家也一定注意到了,在姜文的电影中,女人的形象总是那么得富有美感和吸引力。这两件不相干的事儿可能出于同样的原因。套用奥斯卡.王尔德的话,对姜文而言,女人是用来欣赏的,而不是用来了解的。无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米兰,《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林大夫,还是《让子弹飞》中的花姐或县长夫人,女人,永远是男人眼中的女人,这些明亮动人,即使发疯也充满美感的女人,是男人心目中的女人,而非真实的女人。捕捉和展现女人的美是姜文作为导演的卓越才能,而对她们那柔肠百转,喜怒无常的心思则带着男人特有的天真,完全摸不着头脑。而这一次,姜文有了探究女人内心的愿望,他甚至跟我说,可以把她们当成所有的女人来写,她们在不同的场景展现着女人变化莫测的各种瞬间。
在《一步之遥》里有姜文掏的心窝子,当然他的每部电影都有他掏的心窝子。但是,姜文的确是我见过的导演中,或者说创作者中最为羞涩的一个。这种羞涩深藏于霸道中,会让察觉到的人动容。认识他有些年了,但写剧本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他太不好意思了,以至于在角色中都热衷于不正经和插科打混。他以前说喜欢我写的话剧和台词,现在看来也是叶公好龙。他可能的确欣赏那些台词,但要他开口时,总是在最后一刻把它们减之又减,淡之又淡。就像马小军在大雨里,再怎么努力,最后对米兰说的也只能是“我自行车掉沟里了。”但的确也精准传神之极。
一步之遥,与什么一步之遥呢?与什么都是一步之遥。走这一步就海阔天空,晴空万里,一马平川,自在无限。没有理由不走这一步!谢谢姜文。
2014年11月北京
(转载请注明出处)
姜文电影《一步之遥》IMAX3D
12.18,2014 走起~
回复编号即可阅读往期图文↓
——廖氏金句 TOP9——
111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112 我爱过的男孩都已经老了
113 生活之上
114 关于《恋爱的犀牛》的几点想法
115 像年轻一样任性
116 以犀牛的名义,生命不息,恋爱不止
117 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接受有缺憾的世界
118 因为你,我害怕死去
119 爱情,是一种不死的欲望
《柔软》 12.3-12.7 北京·保利剧院
《琥珀》12.3-12.14 上海·艺海剧院
《恋爱的犀牛》12.23-2.14 北京·蜂巢剧场
《琥珀》1.29-1.30 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