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球进入“伯南克时刻”,全球市场屏息等候美联储季度货币政策决议。今年5月份以来,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从超宽松回归常态)的市场预期在不断强化。可以说,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对全球金融市场、全球流动性以及经济复苏而言都是最大的风险因素,对全球将产生深远影响。
安倍政府正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日本的经济困境不但不会因经济刺激而改变,反而可能提前引爆潜伏的慢性债务危机。
安倍新内阁批准了92.6万亿日元(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长期以来,滥发钞票和发行庞大的国债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因此,美元本位制事实上已经演变为美国的债务本位制。人们似乎不必过度担心美国财政悬崖风险,因为美国为了避免“财政悬崖”导致的经济冲击,正在挑战全球信用底线,除了刚刚推出的加强版量化宽松(
标签:
杂谈 |
曾经是发达国家发展动力的中产阶级正步入“衰落十年”。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收入两级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以及社会发展不平衡性的增强,全球中产阶级规模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萎缩趋势,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产阶级的冲击最大。
中产崛起曾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中产阶层占全社会家庭总数的比重都在70%以上。中产阶层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市场消费的主体,具有强劲的购买力,是消费需求持续扩大的主要来源。2001—
标签:
杂谈 |
距离2013年1月1
一、“财政悬崖”两大冲击势不可挡
标签:
杂谈 |
美国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之后,全球外汇市场陷入新一轮动荡:一面人民币汇率连续数日触及“涨停”
标签:
杂谈 |
中国官方公布的10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2%,9月为49.8%,创四个月新高,三个月来首次重回50荣枯线上方。PMI的5个分类指数普遍提升,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创半年新高;原材料库存指数减小,显示
“去库存化”过程可能趋于结束。但另一方面,新出口订单跌幅虽然有所收窄,但49.3的水平仍连续5个月处于50分界线之下,显示未来新增外部需求并不十分乐观。
透过短期数据拉长观察的视角,笔者认为,中国制造业复苏恐怕还会比较艰难,持续复苏的基础依然十分脆弱。从外部大环境看,全球供需失衡的深层次矛盾还未有效解决,全球经济的潜在总产出和潜在需求构成长期负面影响,“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双重矛盾将常态化。
本质而言,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美联储本轮“上不封顶”的量化宽松直接购买MBS,并与房地产市场资产抵押利率挂钩可谓直接和灵活,但QE3能解决购房成本问题,但对解决美国房地产长期失衡的结构性问题却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