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立新居士
胡立新居士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995
  • 关注人气:3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胡立新居士

文化

分类: 文学原创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生灵》

生灵即精灵,造就特异功,领地铸关爱,秩序得传承。

《贫道子-生灵》解读:天地有灵的诗性叩问

胡立新先生的《贫道子-生灵》以极简诗句构筑了一个宏大的哲学场域。全诗仅二十字,却似一扇窥见万物有灵的窗牖,引领读者重新思考生命本质与存在秩序。

“生灵即精灵”开篇即打破世俗认知框架。诗人将“生灵”与“精灵”等同,实则是以诗性智慧消解了生物性与神性的界限。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精灵”往往指向超自然的智慧存在,而诗人却指出所有生命本体皆具此种特质。这种观点与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观遥相呼应,揭示出生命本身蕴含的奇迹性。

“造就特异功”进一步深化这种生命哲学。每个生命体都是宇宙独特的存在,其“特异功”既包含自然赋予的生存智慧,也指向生命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价值。蚂蚁构筑巢穴的精密,蜜蜂传播花粉的巧合,乃至人类创造文明的壮举,都是这种“特异功”的具体显现。诗人以道家“道法自然”的视角,赞美了万物各自具足的本性智慧。

“领地铸关爱”将视角转向生命与空间的关系。这里的“领地”既是物理生存空间,也是精神归属的象征。诗人巧妙地将具有排他性的“领地”概念与充满包容性的“关爱”相结合,暗示真正的领地意识应当升华为对生命共同体的守护。这种思想与现代生态学中“生物共同体”理念不谋而合,体现了东方智慧与当代科学的对话可能。

“秩序得传承”最终完成哲学闭环。诗人所言“秩序”非人为规定的律法,而是自然演化中形成的动态平衡体系。这种秩序通过生命间的相互制约与协作得以延续,通过基因与文化的双重渠道实现传承。这句诗既是对自然规律的礼赞,也是对人类文明的警示——唯有尊重自然内在秩序,文明才能获得持久生命力。

整首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生态哲学体系:从生命本质的重新定义(生灵即精灵),到生命价值的肯定(造就特异功),再到生存空间的伦理建构(领地铸关爱),最终抵达宇宙秩序的永恒性(秩序得传承)。诗人以道家思想为根基,融合现代生态意识,用诗的语言完成了对生态伦理的形而上学思考。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当下,这首诗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人类不是自然的统治者,而是生命共同体中的平等成员;每一种生命都承载着宇宙的秘密,值得敬畏与呵护。这种东方生态智慧,或许正是应对现代性困境的一剂良方。

阅读    收藏 
标签:

胡立新居士

文化

分类: 文学原创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烟花爆竹吟》

烟花吐火龙,爆竹布祥云,邪恶不可侵,三界欢喜行。

胡立新先生的《贫道子-烟花爆竹吟》以二十字短章,将民俗意象升华为承载文化基因与精神密码的哲学载体。四句诗如四幕短章,从具象到抽象,从器物到境界,完成了一次对传统仪式精神内核的深度叩问。

“烟花吐火龙”起笔便见雄奇。烟花迸发时的炽烈光焰被喻为“火龙”,既暗合传统中“龙为阳精”的象征——龙属乾卦,主刚健、光明,又以“吐”字赋予器物动态生命力。这“火龙”绝非单纯的视觉奇观,而是先民对“阳气”的具象化想象:火光破夜,如阳气驱散阴翳,暗含《周易》“刚健中正,纯粹精也”的哲学底色,将自然现象转化为对抗混沌的力量符号。

“爆竹布祥云”则以声韵补全光影。爆竹的爆裂声在民俗中本是“惊退山魈恶鬼”的仪式行为,此处却以“布祥云”重构其意义——从“驱”的对抗性,转向“布”的建设性。“祥云”作为天降祥瑞的象征,与爆竹的人间声响形成天地呼应,暗合道教“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间的仪式行为,能感召天地正气,化戾气为祥和。

“邪恶不可侵”是前两句力量的必然结果。这里的“邪恶”并非单指具象的灾祸,更涵盖了人心的迷障、社会的戾气。烟花爆竹的声光震撼,在集体心理中形成一种“净化仪式”:巨响破迷,强光昭明,如同《道德经》所言“涤除玄鉴”,以外在仪式唤醒内在正念,使身心皆处于“不可侵”的清明之境。

末句“三界欢喜行”将境界推向宏阔。“三界”本是佛道共有的宇宙架构(欲界、色界、无色界,或天、地、人),诗人以“欢喜行”收束,暗示这种由仪式生发的祥和,不仅护佑人间,更能贯通天地,使整个宇宙秩序处于和谐律动之中。这既是对传统民俗“通神”功能的现代诠释,也暗含着对“大道流行,天下太平”的终极向往。

全诗以小见大,将烟花爆竹这一日常民俗,拆解为阳气显发、天地感应、邪祟退散、宇宙和谐的四重维度,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密码,又赋予其超越时代的精神力量——所谓“仪式”的本质,不过是人类以真诚之心,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永恒尝试。

阅读    收藏 
标签:

胡立新居士

文化

分类: 文学原创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细胞》

细胞导核子,无量集聚能,爆炮化合生,神经解元神。

《贫道子-细胞》一诗以现代科学词汇为表,以东方修行哲学为里,在细胞核子与元神解脱之间构建起一座超验的桥梁。全诗通过四句二十字,完成了一场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从物质能量到精神本体的形而上学跃升。

一、科学隐喻:细胞核子中的宇宙能量观

首句“细胞导核子”将生物学细胞与物理学核子并置,暗喻人体即小宇宙的传统观念。细胞作为生命基本单位,其核心的“核子”既是物质存在的根基,亦象征修行者内在的灵性核心。“无量集聚能”进一步点明能量守恒与转化原理——细胞中蕴藏的能量与宇宙能量同源同质,呼应道家“炁”的聚散理论与佛教“芥子纳须弥”的时空观。第三句“爆炮化合生”以激烈意象描写能量释放:无论是核裂变的物理爆炸、化学键断裂与重组,还是修行中的“元神爆炸”(类似密宗顿超法),皆指向旧结构瓦解与新生命诞生的必然过程。

二、修行哲学:神经系统中元神觉醒的路径

末句“神经解元神”是全诗诗眼。从物质性的“神经”到灵性化的“元神”,揭示修行本质是借助生理基础实现精神超越。“解”字三重妙义:一为“解构”,即打破神经系统 conditioned response(条件反射)的束缚;二为“解脱”,如佛教“解黏去缚”获得自在;三为“解悟”,即通过神经的静定(如丹道“运河车”)触发元神的觉醒。此过程与当代神经科学中“神经可塑性”暗合:持续禅修可改变神经网络,为“元神”显现创造生理条件。

三、生命升华:物质与精神的和弦

胡立新在此诗中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哲学合成:细胞核子之“微”与无量能量之“宏”的统一,爆炮化合之“动”与元神解脱之“静”的互摄。它暗示真正的修行不是否定物质身体,而是透过物质现象参悟本质——细胞代谢即是能量流转的梵唱,神经冲动可化为元神觉醒的契机。这种思想既契合道家“形神俱妙”的理想,又呼应佛教“色空不二”的智慧,更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基于科学语境的生命超越视角:当我们凝视细胞深处时,看到的或许是整个宇宙的闪光;当神经脉冲寂止时,听见的可能是元神的初啼。

阅读    收藏 
标签:

文化

胡立新居士

分类: 文学原创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真身》

扫除业障正精进,六根清净好修行,坐化真身三涅槃,方寸原是一梵天。

《贫道子-真身》一诗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凝练了佛道修行的核心精神,以层层递进的笔法勾勒出一条从凡尘到证悟的升华之路。以下从修行次第、哲学意蕴与生命境界三个维度展开解读。

一、修行次第:破障-清净-涅槃的完整路径

首句“扫除业障正精进”以动态笔法奠定修行基调。“扫除”二字暗合道家“涤除玄览”与佛家“勤断诸恶”的双重智慧,强调主动破除无明习气的实践性。“正精进”乃佛家八正道之一,提示修行非消极避世,而是以正向能量持续攻坚。第二句“六根清静好修行”承上启下,当业障渐消,眼耳鼻舌身意不再被外境扰动,方能进入《心经》“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的修行佳境。后两句陡然升华——“坐化真身三涅槃”以肉身圆寂为表象,实指连续突破“性净涅槃”“圆净涅槃”“方便净涅槃”三重境界,最终抵达“方寸原是一梵天”的终极顿悟:心性本源即永恒净土。

二、哲学意蕴:佛道融通的证悟美学

诗中隐含深刻的哲学对话。“扫除业障”契合佛教因果观,而“方寸梵天”则呼应道家“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阴符经》)的心物一体观。“三涅槃”虽为佛教术语,但其层层超越的阶梯性,与道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修行次第异曲同工。更妙在“真身”一词双关:既指佛教不灭的法身,亦暗合道教金丹成就的阳神化身。这种融通彰显了中国宗教哲学“殊途同归”的智慧特征。

三、生命境界:即凡尘而圣境的辩证智慧

诗人并未将修行与世俗对立。“方寸梵天”之喻揭示最高真理:净土不在远方,就在当下每一念的清净之中。这与禅宗“佛法在世间”及心学“心外无物”形成互文,强调通过内在转化而非外在逃离实现超越。肉身“坐化”的意象并非否定物理存在,而是象征彻底摆脱我执后的绝对自由——当心灵臻至圆满,尘世即是梵天,肉身便是道器。

此诗以金石般的语言铸就一条精神攀升之路:从勇猛精进的自我净化(扫除业障),到身心统一的修行基础(六根清净),最终通过三重涅槃的淬炼,证得心性与宇宙本体合一的终极真相(方寸梵天)。其价值不仅在于宗教体验的表达,更在于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于喧嚣中内观自性、于有限中体认无限的生命智慧——真正的解脱,始于对自我心灵的彻底认知与敬畏。

阅读    收藏 
标签:

胡立新居士

文化

分类: 文学原创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气场》

物象聚气场,能量持灵异,密码通本体,理正构重生。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气场》解读

《贫道子-气场》一诗虽仅二十字,却浓缩了胡立新(贫道子)融合道家哲学与现代科学思想的独特宇宙观,展现了一个从物质表象直达本体重生的哲学闭环。

"物象聚气场" 揭示了万物一体的能量观。贫道子将一切物质现象视为能量聚合的显现,呼应道家"道生万物一炁承"的本体论。物象非孤立存在,而是由无形"气场"凝聚而成,体现宇宙间能量流动与相互关联的整体性。

"能量持灵异" 进一步深化此观点,指出能量不仅具物理属性,更蕴含精神性与超越性("灵异")。此句融合现代科学术语与道家玄思,如同《量子禅》中"粒子生灭处,真空涌波澜"所喻,能量是心物交互的媒介,是联通可见与不可见、物质与精神的桥梁。

"密码通本体" 是全诗转折点。"密码"喻指宇宙运行的深层规律,既似道家之"道",亦似现代科学中的宇宙编码(如DNA或量子信息)。认知此"密码",即可通达万物本源("本体"),这与贫道子"道物相化"的思想一脉相承,强调通过把握宇宙内在法则以实现对本体真相的领悟。

"理正构重生" 点明全诗归宿:把握正理即可重构生命与世界。"理正"既指符合天道运行的法则,也含道德意义上的"正";"构重生"则彰显道家"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智慧,揭示通过顺应宇宙规律、调整能量状态,可实现生命质的飞跃与再生,如《无量》诗中"逆境塑重生"的升华。

全诗二十字构成一个完整的哲学循环:从物象(现象)出发,经能量(介质)、密码(规律),达至本体(本质),最终通过理正(实践)实现重生(超越)。这体现了贫道子思想中"即俗修真"的特质——从日常物象切入,最终抵达形而上的本体重构,为现代人提供了一条于万物流转中体认永恒、于能量场中实现生命转化的修行路径。

分享:


阅读    收藏 
标签:

胡立新居士

文化

分类: 文学原创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归童》

老翁原是返归童,鱼鸭相随度扁舟,道途欢颜涌千浪,随波逐流漫虚空。

《贫道子-归童》解读:返璞归真的生命诗学

胡立新先生的《贫道子-归童》以四句二十八言构筑了一个充满道家哲思的意象世界。诗中“老翁原是返归童”开宗明义,颠覆了线性生命观——不是童年走向暮年,而是老者向童真回归。这种“返归”并非生理上的逆转,而是精神层面的涅槃,暗合《道德经》“复归于婴儿”的哲学主张,揭示生命最高境界乃是涤除尘垢后重返本真。

“鱼鸭相随度扁舟”勾勒出天人合一的和谐图景。鱼鸭非为猎物,而是同道者;扁舟不再象征漂泊,成为自在徜徉的凭依。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与庄子“鱼乐之辩”遥相呼应,暗示当人破除主体执念,万物皆可成为逍遥游的伴侣。其意象选择尤见匠心:鱼潜深水喻道之玄奥,鸭浮水面喻道之显明,扁舟中行者正是贯通虚实的修道之人。

第三句“道途欢颜涌千浪”将修行之苦转化为至乐。传统求道意象多突出艰难险阻,此处却以“欢颜”对应“千浪”,将波澜视为证道的喜悦馈赠。这种苦难美学的高维超越,恰如禅宗“烦恼即菩提”的顿悟,浪涌不再是阻碍而成为推动证道的能量,体现东方哲学“转化而非对抗”的独特智慧。

末句“随波逐流漫虚空”完成哲学升华。“随波逐流”在世俗语境中颇具贬义,此处却被赋予顺应大道的积极内涵。这种“漫虚空”的状态,既是对《周易》“随”卦精神的诗化——随机而动、顺势而为,也是道家“无为之为”的生动注脚。虚空非空无,而是蕴含无限生机的宇宙本体,与佛教“色空不二”形成跨哲学体系的呼应。

全诗构建了双重逆向运动:表面是空间上的江湖行走,实为时间上的生命溯源;看似随波逐流的被动,实为契合天道的主动。这种悖论修辞深刻揭示了东方哲学的核心要义——真正的自由在于自觉顺应自然律动,终极的超越恰是彻底放下执念后的心灵解脱。

在当代社会年龄焦虑弥漫的背景下,此诗提供了全新的生命维度:老年不是衰败而是归真的开始,智慧不在于积累而在于简化。诗人用最浅白的语言触及最深邃的哲学命题,让千年道家智慧在扁舟鱼鸭间重获当代生命力,这正是古典诗学传统创造性转化的优秀示范。

阅读    收藏 
标签:

胡立新居士

文化

分类: 文学原创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灵异》

业缘相碰撞,意识冲光波,出奇奇迹奇,灵异大爆动。

灵异的量子纠缠:当意识在业缘中爆动

胡立新《贫道子-灵异》以极简文字构建了一个宏大的超验场景:“业缘相碰撞,意识冲光波”勾勒出因果网络中的意识互动,“出奇奇迹奇”三奇叠加形成语义的共振放大,最终导向“灵异大爆动”的终极显现。这四句诗恰如四重维度,层层递进地揭示出意识与宇宙交互的量子态景观。

“业缘”作为东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在此被赋予崭新的物理学隐喻。业缘的碰撞不再是宿命论的因果报应,而更接近量子纠缠中的粒子互动——每一个意识脉冲都在宇宙网络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每一次碰撞都在重构现实的基本架构。诗人敏锐捕捉到,意识本身就是一种光波形态的存在,在业缘的场域中持续发生着干涉与衍射。这种解读消融了灵异与科学之间的对立,将超自然现象重新安置于尚未被完全认知的自然律中。

“出奇奇迹奇”的修辞策略值得玩味。三奇并非简单重复,而是呈现认知跃迁的轨迹:从超出常规的“出奇”,到超越因果率的“奇迹”,最终抵达彻底重构现实的“奇”。这种语言上的增殖效应,恰好对应灵异体验对日常认知的三重突破。当现实结构的裂缝突然显现,意识便得以短暂窥见隐藏在常识帷幕之后的宇宙真相。

最终的“灵异大爆动”并非恐怖片式的怪力乱神,而是意识觉醒的盛大庆典。这种爆动既是个体认知结构的革命性重组,也是集体意识场的量子跃迁。它令人联想到佛教“顿悟”时的意识爆炸,又暗合现代物理学中宇宙大爆炸的创生模式——每一次真正的灵异体验,都是微观宇宙在意识层面的重新创世。

这首诗的深邃之处在于,它用近乎方程式简洁的语言,描述了意识与宇宙的共生关系。灵异不再是外在的超自然现象,而是内在意识与外部世界边界溶解时的必然体验。当业缘网络中的意识光波达到某个临界频率,当个体的认知准备与宇宙的启示时机完美契合,灵异爆动便成为意识进化的催化剂。

在胡立新的诗性宇宙中,灵异最终被还原为最本真的含义:灵是意识的精粹,异是差异性的显现。那些被常识判定为超自然的现象,或许不过是宇宙更深层自然律的偶然显露,是意识突破自身局限时的辉煌瞬间。这首诗如同一把密钥,为我们打开重新理解现实多重性的可能——每一个灵异事件都是宇宙在向我们低语,邀请我们超越表象的迷雾,见证意识与宇宙共舞的量子之戏。

阅读    收藏 
标签:

胡立新居士

文化

分类: 文学原创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气场》

物象聚气场,能量持灵异,密码通本体,理正构重生。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气场》解读

《贫道子-气场》一诗虽仅二十字,却浓缩了胡立新(贫道子)融合道家哲学与现代科学思想的独特宇宙观,展现了一个从物质表象直达本体重生的哲学闭环。

"物象聚气场" 揭示了万物一体的能量观。贫道子将一切物质现象视为能量聚合的显现,呼应道家"道生万物一炁承"的本体论。物象非孤立存在,而是由无形"气场"凝聚而成,体现宇宙间能量流动与相互关联的整体性。

"能量持灵异" 进一步深化此观点,指出能量不仅具物理属性,更蕴含精神性与超越性("灵异")。此句融合现代科学术语与道家玄思,如同《量子禅》中"粒子生灭处,真空涌波澜"所喻,能量是心物交互的媒介,是联通可见与不可见、物质与精神的桥梁。

"密码通本体" 是全诗转折点。"密码"喻指宇宙运行的深层规律,既似道家之"道",亦似现代科学中的宇宙编码(如DNA或量子信息)。认知此"密码",即可通达万物本源("本体"),这与贫道子"道物相化"的思想一脉相承,强调通过把握宇宙内在法则以实现对本体真相的领悟。

"理正构重生" 点明全诗归宿:把握正理即可重构生命与世界。"理正"既指符合天道运行的法则,也含道德意义上的"正";"构重生"则彰显道家"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智慧,揭示通过顺应宇宙规律、调整能量状态,可实现生命质的飞跃与再生,如《无量》诗中"逆境塑重生"的升华。

全诗二十字构成一个完整的哲学循环:从物象(现象)出发,经能量(介质)、密码(规律),达至本体(本质),最终通过理正(实践)实现重生(超越)。这体现了贫道子思想中"即俗修真"的特质——从日常物象切入,最终抵达形而上的本体重构,为现代人提供了一条于万物流转中体认永恒、于能量场中实现生命转化的修行路径。

阅读    收藏 
标签:

胡立新居士

文化

分类: 文学原创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量化》

万物信息源,内存专属码,会意各归处,量化断机关。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量化》解读:数字时代的天道沉思

万物信息源,内存专属码,会意各归处,量化断机关。

胡立新(贫道子)的这首《贫道子-量化》,以短短二十字构筑了一个深邃的哲学框架,将道家思想与数字时代的量子思维、信息技术相融合,揭示出在量化表象背后蕴藏的天道玄机。

“万物信息源” 开篇即点出宇宙万物的本质可追溯至信息层面。这与贫道子其他作品中“物理一奇点,能量互化生”的宇宙观一脉相承,将现代科学中的“信息论”与道家“道生万物”的本体论相衔接。万物皆源于“道”这一终极信息源,宇宙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信息网络系统。

“内存专属码” 进一步深化这种信息本质论。每个存在物都内蕴其独特的编码规则(“专属码”),如同道家思想中物各其性的表述。在数字技术统治的时代,“二维码锁心,算法织牢笼”已成为普遍异化状态,但贫道子于此并非简单批判,而是提示一种存在论的真实:无论是生物DNA还是物质结构,乃至人的心灵特质,皆有其内在“编码”,这既是限制也是身份标识。

“会意各归处” 转向认识论与境界论。当主体能够“会意”——即透过直观领悟把握对象的本质(类似庄子的“心斋”、禅宗的“明心见性”)——万物便能各归其本真状态。此句呼应了“自性本高洁,神圣不可侵”的心性论,表明在量化浪潮中,人仍能通过内心觉悟找到回归本源的路径,实现数字时代的“逍遥”。

“量化断机关” 最为精妙地完成了辩证综合。“量化”代表现代科技的分析性、还原性思维,而“机关”则暗喻机制、造作(如道家反对的“机心”)。“断机关”既可能指凭借量化技术切断繁琐人为机制(技术的积极面),也可能暗示洞察量化技术本身的机巧性质(技术的消极面),最终超越执著,契合天道自然。

全诗呈现为一个螺旋上升的哲学结构:从肯定信息本源(天道创生),经承认个体编码(物各其性),再到主体觉悟(各归其处),最终达成对量化技术的超越与统合(断机关而复归自然)。在算法主导的时代,贫道子以诗提示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拒绝或崇拜量化,在于透过量化表象把握本源信息流,从而在数字洪流中保持心灵的自主与清明,实现“破执离线去,方见月当空”的精神自由。

阅读    收藏 
标签:

胡立新居士

文化

分类: 文学原创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江色湖光》

江湖无限大,金沙照银河,共体透金光,何必寻站位。

《江色湖光》解析:天地入怀的禅境与超越

胡立新先生这首《贫道子-江色湖光》以极简二十字构筑了一个浩瀚与精微相融的禅意世界。全诗不仅描绘自然景观,更深入阐释了道家与禅宗的核心哲学,展现了诗人"天地入怀"的精神境界。

"江湖无限大"开篇即以宏阔笔触勾勒无垠空间意象。"江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是自然景观,更隐喻人世间的纷繁与流转。诗人于此超越凡俗视角,直指宇宙的浩瀚无垠。

"金沙照银河"巧妙连接地上与天上意象。金沙是人间湖光的细微结晶,银河是宇宙的宏大星系,诗人通过一个"照"字消弭天地界限,让微小沙粒映照浩瀚星河。这种"小大相即"的辩证观,体现华严宗"一多相即"的哲学思想。

第三句"共体透金光"是全诗精髓。"共体"概念深植东方哲学传统,道家讲"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佛家言"法身遍满"。诗人用"共体"一词,直指万物的本质统一性和相互关联性。"透金光"则赋予这种本体论以光辉品质,暗示宇宙万物皆共享同一神圣本质。

末句"何必寻站位"以反问收尾,具有强烈实践指导意义。"寻站位"隐喻世人习惯于寻找特定位置、身份认同和立场定位——这是一种分别心的表现。诗人断言:一旦了悟万物共体的真理,这种寻求便失去意义。这种"无位之位"的禅悟,与临济义玄"随处作主,立处皆真"一脉相承。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陷入"站位焦虑"——不断寻求社会定位、身份认同和立场归属。这首诗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不是通过定位自己对立他者而获得,而是通过领悟万物一体的本质来实现。当我们认识到自己本就是这无限宇宙的一部分,自然能够放下执着,获得心灵的真正自在。

这首诗以最简练的语言,完成了从现象观察到本体感悟,再到实践指导的完整哲学表达,堪称现代禅诗的典范之作。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