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杂谈

分类: 公民社会
标签:

文化

高考

教育

语文

分类: 现代文教学
用好课文例 打开经典窗
——以《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为例
 (市我读经典一等奖,发表于《学语文》第五期)
学校:肥东一中   姓名:谢发茹
电话:13515655680  邮箱:jingnvqishu2008@126.com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文学成就最高的古典小说,是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但由于篇幅长,而且学生普遍对书中的文言诗词感到困难,不了解相关的背景等,尤其记不住书中的众多人物,因而很多学生对原著望而生畏,放弃了阅读,甚至《红楼梦》因此被网友评为“死活读不下不的十大名著”之首。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故笔者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就在思考尝试用好本课这个例子,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经典的窗户,让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领略长篇名著的魅力,欣赏经典名著斑斓风景之一隅,
(2015-10-12 08:35)
标签:

高考

高中

语文

教育

分类: 语文教育
    【摘 要】叠音词的运用,能达到增强韵律感、增加音乐美的效果;在摹状拟声绘色上,叠音词对景物特征可以做出传神的描绘;在抒写情感上,叠音词可达到细腻生动、绵密曲折的表达效果;有时叠音词可起到加深程度、强调范围的作用;几对叠音词连用,可以增强气势、强化氛围。 

  【关键词】叠音词 表达效果 节奏 氛围 
   
  在高中阶段,无论是平时的检测还是高考,对诗歌及散文中的叠音词表达效果的考查都是比较常见的。本文拟就此作些粗浅的总结。 
  一、叠音词的运用,能达到增强韵律感、增加音乐美的效果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标签:

高中

教育

作文

分类: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作家麦家说人生必须配备几副

标签:

高中

语文

教育

分类: 语文教育

描写与记叙的区别是什么

  描写与记叙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 有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内容不同、作用不同和语言特 点不同三个方面。
  第一,内容不同。
  记叙是对人物活动、经历或事情经过等情况的一般叙说。描 写是对人物、环境及各种事物形象化的述说。请看下面的例句: (1)我一口气读完了普希金的诗集,心中充满了喜悦。 (2)那是普希金的诗集。我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心里满是 如饥似渴的感觉,应当像一个人无意间来到一个以前没有见过 的、美丽的地方,总想一下子把这整个地方都跑遍似的。一个人 在沼泽地带的树林中,在那生长满青苔的土墩上走了很久,突然 有一片干燥的林边草地在他的眼前展开,那里满是鲜花和阳光。 一时间他如醉如痴地瞧着它,然后就满腔幸福地跑遍这块地方。 他的脚每一次碰到这块肥沃的土地上那些柔软的青草,都会使他 感到宁静的喜悦。
  不难看出,(1)是记叙,是对读普希金诗集后的心情的一般 叙说;(2)是描写,它把“我”内心的喜悦和欢愉用形象化的手 法———比喻描绘出来。
  第二,作用不同。
  记叙是向读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师手记

向中小学德育干部、班主任推荐的德育专著

2006年第一批10本)

标签:

高考

语文

文言文

实词

分类: 古诗文教学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总结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
(2009-12-23 15:33)
标签:

教育

分类: 古诗文教学
《劝学》教学设计
史建筑
【环节一】美文品读
1.情境导入。由本单元话题导入或由课文作者简介导入。
如“单元话题” 导入:托尔斯泰说:“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智慧是燧人氏执着不渝而最终敲出的思想之火,智慧是经典美文诵咏百代永不凋落的风情流韵。正是有了对愚昧的逃避和对文明的渴求,人类才从浑沌迷蒙的
标签:

教育

分类: 语文教育
                 《春》教学评点

 

  第7期和第8期,我们连载荆州实验中学熊芳芳的教学案例《春》(人教版语文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熊芳芳是湖北省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教坛新秀、在全国获得较多荣誉的优秀青年教师之一。

    开始留意熊芳芳,是1999年。她在湖北省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排名第一)。芳芳灵动、流畅、清醇的课堂教学风格,令人难忘。2000年,我们又选派她代表湖北省参加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她不负众望,力拔头筹。2002年,我们再次推荐她的录像课《行道树》在中国教育电视台西部教育频道“走进新课程”中播出,获得好评。

    《春》,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怎样有诗意、有创意、有新意地组织《春》的教学,是许多执教者永远的追求。正因为是传统的名家名篇,所以出新就更难。熊芳芳对我谈到,在构思《春》的教学的时候,她想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春天带给人们的希望和鼓舞、创造的欲望和生命的动力……这一些,都被她定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价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