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转载

分类: 发光如星(见证分享)

http://s1/middle/6795a30cnabdf4a8e9420&690

《失而复得的日记》

作者:宋天真
策划:尼西书屋
出版:团结出版社
书号:978-7-5126-0588-6
页数:464页(普通书的二本厚度),配有宋尚节一生中的相关珍贵照片
定价:39.80元  包装:40本/件

 

    订购联系方式:

    教会团购:手机 13859901759,QQ 674467145

    厦门总店:0592-2191219,2191217
    福州师大店:0591-83479737
    南京大学店:025-87775141

    尼西全恩网店:www.7grace.cn  www.nissi.cn
    尼西书屋淘宝店:http://nissibooks.taobao.com/
    全恩淘宝店:http://shop61139435.taobao.com/
    《失而复得的日记》(宋尚节日记摘抄),原名《灵历集光》。
    宋尚节在世时大声疾呼,曾使无数人悔改得重生;
    如今,他仍藉本书向你发出呼喊,要你彻底认罪、复兴成圣!


《失而复得的日记》内容简介
    文/尼西书屋

    二十世纪上半叶,著名的奋兴布道家宋尚节主为奋战,足迹遍及中国大陆及东南亚等地,为华人教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复兴,其影响力延续至今。
    本书的摘录整理自他四十多本失而复得的日记、许多珍贵的资料及老照片,带我们进入宋尚节那短暂却为主烧尽的一生--------深夜蒙主呼召、入精神病院、抛世上的尊荣于太平洋、主领无数激励人心的奋兴会、硝烟中南下北上、饱受疾病无情的煎熬.......他生命中的软弱与失败、刚强与得胜,一一展现人前。
    当你打开这本灵程实录时,会看到:
    舍弃荣华,决不后退的非凡心志;
    四出布道,不辞辛劳的瘦弱身影;
    痛斥罪恶,使人悔改的生动讲章;
    靠着圣灵,显明治病赶鬼的大能;
    无数信徒得救重生,振奋人心的见证事实.......


主仆宋尚节诞辰110周年感言
    文/宋天真

    2011年是主仆宋尚节诞辰110周年,国内出版社为配合这周年纪念,将「失而复得的日记」一书出版发行,我心万分感恩。
    图书详细介绍在此网站上:
    http://www.7grace.cn/productinfo.aspx?id=3656

    我父亲的日记是我在文革抄家归还物品中神迹般地复得的。这些日记实在太宝贵了,是我父亲的灵历集光,也是中国教会历史的宝贵文献。日记中有他个人向神的祷告、有他读经和讲道后的心得、有信徒蒙恩得救的感人见证、有他个人灵程的经验教训、还有许多他每日代祷的人名。这些日记帮助他每日与主同行,也帮他记下了每日灵里面的得着和看见。
    从我父亲的日记中我看到了以下四要点,愿与大家分享。

    第一,他与神每日有亲密的灵交。
    他时常在日记中写道:”天破晓,起来儆醒恳切祷告。”每天早晚的祷告已经成为他每天生活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每天读十一章圣经,每章圣经他都写出一节钥句,写出自己的心得,并求圣灵光照,看他还有哪些罪没有对付。每天再忙,他都坚持读经、祷告、记日记。

    第二,传悔改之道、竭力追求圣洁。
    一九二七年二月十日的晚上,是主仆宋尚节的重生之夜,他经历了圣灵的洗、重生的洗。圣灵感动他改名叫约翰、传悔改的道,做中国的施洗约翰。他不尽口传悔改之道,而且也把这悔改之道活化在他每天的生活里,他深知只有罪污倒出,活水才能进来,倒空罪污,是圣灵充满、成为圣洁的必要条件。他常讲的话就是:罪恶出去,活水进来。他常讲的道就是”打开棺材”。他在每天写日记的过程中,必要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日记中常出现:”神示我不洁净”,”昨夜的梦不圣洁”,”想起该还借人的钱未还”,昨天对同工说的话不诚实”。1931年6月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神尚未给我非常的灵力,因我尚未完全洁净。罪对工作影响甚大,如我真认罪,神也必令听众认罪,真悔改的传道人,才能带出真悔改的信徒。如我真是完全圣洁,则所在之处必结非常佳美之果。今后只当每日省察己罪,求神示我之罪,求神赦免,则不难领全中华归主。奋兴己,则自能奋兴一切。”

    第三,圣灵充满使他有一颗火热爱人灵魂的心、充满了福音的大能。
    当他被圣灵充满后,神使他有一颗火热爱人灵魂的心,他常在日记中写道:”渴望中华归主”,”中华归主吧!”1931年1月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金钱、名誉非我所求也,求主在这一年内,使我能领十万人归主。”在他的日记本里夹着一张1932年3月22日的天国银行支票,他亲自用毛笔写了”100,000 souls”,他向神求十万灵魂归主。1932年终,他又向神要二十万灵魂归主。他常说:圣灵充满最大的果子是爱,爱人的灵魂,看一人不得救,心中难过。有哪个工作比传道、救人灵魂更快乐呢?做传道比做总统还光荣,如能多救灵魂,短命也无妨。他的日记中常常写着许多信主者的名字,他每天都为他们点名祷告。他的讲道很普通,却满有圣灵带出的能力,使人归主。

    第四,神借着苦难来炼尽他身上的渣滓。
    我的父亲有内痔,他常说:”保罗身上有一根刺,神也加给我一根刺,免得我骄傲。”正如1940年他所作的”钉死肉体”这首歌的歌词所写:”磨难使你认识自己,磨难使你治死肉体,磨难使你得着恩惠,神的作为今不知道,将来见主必要明白。”1940年12月我父亲在治病期间,在给新加波弟兄姊妹的信中写道:神让我经历十字架的痛苦,甚至是长期的痛苦,当我注目十字架时,我就取得了忍受痛苦的力量,我是神的仆人,当我经过火的洗礼时,我只能闭口,在尘土中谦卑。一个真正神的仆人,越受管教越好,还有一种人不是神的仆人,一打就倒。要作神的仆人,若要他的每一句话有惊天动地的能力,他就必须先为他所传的信息吃苦,没有大患难,就没有大光明,没有大磨炼,就没有大托咐。
    1943年7月28日我父亲在他的日记中画了春蚕这幅灵意图画。蚕代表基督徒,桑叶代表圣经、神的话,一个基督徒生命要成长,一定要常常读神的话,生命成熟了,就要吐丝-分享神的话,从他的口里流出活水的江河来,当他吐尽了丝,他就安息、隐藏在主的茧里,有一天他要飞出生命的母壳,成为一个满有复活生命、带有新荣形的基督徒。宋尚节的一生就像这幅灵意图画所画的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两头燃,文章虽短内涵深,留取丹心耀神国。

    我父亲的一生是蒙神改变、经历神同在的一生,最后,他把学问和生命完全放在主的祭坛上,没有为自己留下一点甚么。他是大胆,无畏,无伪,无饰的人,除了信主、靠主以外,便一无倚傍。他看重信徒生命改变的见证,他认为这些见证是一本活圣经,他也用自己生命改变的见证诠释了这本活圣经,他从过去的骄傲、追求世界的学问和财富、坏脾气、待人冷淡的怪人变成了一个谦卑、酷爱人灵魂、常常为人代祷、清廉布道的传道人和奋兴家。
    今天的教会需要兴起更多像宋尚节一样的传道人,传悔改之道,来复兴教会。
    愿充满宋尚节的灵,今天加倍地来充满我们,愿充满宋尚节的爱,今天能加倍地充满我们,愿我们新一代的传道人和基督徒靠着神的大能,继续撰写宋尚节曾经写过的这本活圣经。

    2011年8月于美国、底特律

阅读    收藏 
标签:

杂谈

分类: 发光如星(见证分享)

http://s16/middle/5627815dnaf25329bd0ef&690

http://s3/middle/5627815dn77ea1f18e1a2&690

   近日,台湾音乐家林照程于北京举行了四场慈善音乐会。音乐会上,优美的大提琴音乐淙淙流淌,伴随着他生命的故事,诉说主爱的大能。

 

沉浸在音乐的爱河里

  林照程,一个帅气的大提琴家。萧雅雯,一个美丽的钢琴家。他们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他们彼此有着共同的兴趣,因着音乐而相识相爱。婚前,虽然遇到雅雯父亲的反对,但两人决定结婚的心不曾改变,婚后两人努力工作,过着优裕幸福的生活。他们也制定了完美的计划,希望出国深造。然而,女儿咏晶的出生彻底改写了这一切。

 

面对迟缓儿的打击

  咏晶刚出生时一如其他孩子可爱。五个月后,外婆发现咏晶异于同龄的婴儿。她的肌肉张力非常低,4个月的孩子脖子应该挺直,然而5个月的咏晶,头还是搭下去。此外,咏晶对声音、光线等刺激,反应似有若无。医生经过检查,宣布了她是迟缓儿的噩耗。起初照程雅雯不能接受这事实,经过8―9个月的名医鉴定后,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

  雅雯用尽所有力气照顾咏晶,带她到各地上课、做复健,回家后还要继续复习。她总是期待,咏晶有一天会和别人一样!而照程面对了更直接的压力,一种羞耻感如影随行地伴着他。他在逃避中混日子:雅雯早上带咏晶去做复健。照程就赶去公司,晚上估计雅雯和孩子已经睡下,才回家。

 

屋漏偏逢连夜雨

  面对特殊的女儿,照程雅雯做了许多检查,并没有发现任何基因、染色体的问题。医生将咏晶为迟缓儿归为意外,鼓励他们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这样对咏晶的复健会形成正面刺激。而照程雅雯更希望将来,即使有一天他们走了,有个弟弟或妹妹来照顾咏晶。

  雅雯再次怀孕了。怀孕期间,他们非常紧张。每月做3―4的产检。他们去找了台湾很有名的妇科医生,并做了胎儿脑部超音波检查。几乎所有的医生都保证这个孩子发育健康。带着紧张和期待,孩子出生了!五官健全。接下来是等待孩子发展的时间,夫妻二人心急如焚。

  直到二女儿逸华4个月的时候,医生给了非常残忍的答案。咏晶是极重度发展迟缓,而逸华是重度发展迟缓!在之后近乎半年的时间,照程的脑子一片空白,在极深的黑暗中看不到前方的道路。

  他们开始寻求超自然的求神问卜,只要风吹草动,都不假思索地试试。最可笑的是,一个自称通灵人,说他们做音乐克到孩子,要求他们改行。虽然听起来好笑,照程雅雯仍然照办了,还用大笔的钱做投资。这使他们一下子负债两千多万。心力交瘁、走投无路的时候,林照程甚至都想过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世界。

 

走出死荫的幽谷

  林照程借钱医治孩子,遇到了一个基督徒朋友。这个基督徒朋友不要利息,只要照程去一次教会。而林照程一家也因此从黑暗走向了光明。

  带着应酬的心态,他抱着孩子坐在教会的角落里。一首《主是平安》打动了他的心,“主是平安,将忧虑写给他,因他顾念你。”他感到一股很热的温度包着他,“好像被抱起来”。

  “上帝全然知道我的困苦。他也愿意将他的爱给我,我一个三四十岁的大男人,在一个公众场合就嚎啕大哭起来。””林照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听到神对我说话,将你的忧虑卸给我,我已经等你很久了。”每一个字敲进了照程的心门,他只能点头。他说,“风在吹,我们看不到,但感受得到。当爱触摸你的时候,你看不到,但你感受得到。”之后,林照程开始认真地每晚开始看圣经,花很多的时间在聚会中,并参加两个敬拜团的服事。他们的生命改变了,虽然现实仍然艰难,但心中有难以言喻的平安与喜乐。他们深知,只有仰望上帝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于是夫妻二人受洗归主。

 

迟来的爱

  因为发育迟缓,女儿一直不会叫“爸爸”、“妈妈”。在家里,照程和雅雯只能互称“妈妈”、“爸爸”,来稍微满足一下这种渴望。在二女儿逸华三岁生日那天,他们祷告希望神能实现他们的心愿。

  隔天,照程在办公室接到雅雯的电话,“逸华叫爸爸、妈妈了”!照程马上扔下手中的工作,赶快回家。回家后,他们哄孩子说,“叫妈妈”。逸华终于开口叫“妈妈”,他们不禁眼泪纵横,逸华又回头喊了一声“爸爸”!这一声让他们夫妻等太久了!他们的二位小天使让他们看见上帝的爱,是一种坚定不移的爱。

 

尝到父母的喜悦

  有一次,雅雯的朋友无法脱身,请雅雯帮忙带她的两个孩子回家。雅雯牵着两个孩子的手,思绪万千。“我也是做母亲的人,原来牵着孩子走路是这种感觉。难道我只能牵着别人孩子的手吗?”

  有段时间,雅雯感觉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她,“这是妇科疾病,你以后可能不能再做妈妈了。如果想再怀孕的话,要接受治疗。”因为两个特殊的孩子,照程雅雯早就没有勇气再要孩子了。听到这个消息,雅雯反而很高兴。但在避孕的情况下,雅雯竟然再次怀孕了。

  开始他们非常恐惧,很担心孩子还是迟缓儿。很多亲戚朋友都不看好,劝他们不要生下孩子来。但因着对上帝的信心,照程和雅雯决定留下这个孩子,即使仍然是迟缓儿,也用感谢接受。孩子出生,结果竟是活泼又健康的小女婴!他们欣喜若狂,给三女儿起名“美恩”,这是上帝赐给他们最美丽的恩典!上帝的恩典远超过人的意念,后来照程雅雯一不小心,又生下了第四个健康美丽的女儿――奕恩。照程说,“前两个女儿是神给我的祝福,后两个女儿是神给我的恩典。”

 

成立“天使心”

  2005年3月6日,大女儿咏晶在睡梦中,安息主怀。照程雅雯非常悲痛,为咏晶举行追悼会,教会挤满了人。在追悼会上,他用大提琴演绎《音乐盒之梦》――献给咏晶的作品。这首曲子是圆舞曲,又是小调,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述说着对咏晶的爱。

  照程说,“咏晶14年来,没有说过一句话,没有走过一步路,却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爱。透过天使般的孩子,大人看到自己的软弱,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真正的潜能。同时也经历耶稣一般无私伟大的爱。”因为咏晶,照程雅雯决定成立天使心家族基金会,希望通过一个团体的结合,更多地服务身心障碍儿的家长,让父母们在照顾孩子的路上,有一个温暖的陪伴。

  几年下来,许多家庭因为父母亲自己的成长,带来夫妻间、亲子关系间的突破。即使在困境中也能重拾生命的喜乐与盼望,在如此温馨敞开的家庭中,这些如同天使的身心障碍儿也得到更大的幸福。

  音乐会的每首曲子都倾注了林照程最深的感情。他把对上帝的爱和感恩敬拜,用生命演绎出来,并融入到赞美中。他说,两个特殊的女儿是为要彰显神的荣耀。就如《圣经》中有个生来瞎眼的,门徒问耶稣是不是因为那人父母有罪,耶稣说是要在他的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当我们眼光改变的时候,世界也为之改变!

本文转载自:全球基督徒见证分享网 http://www.god611.com/xgyg/332.html

阅读    收藏 
标签:

杂谈

分类: 活水江河(神学真道)
按圣经的教导, 守主的晚餐时该用无酵饼还是有酵饼? 葡萄汁还是葡萄酒?

  在解答这问题以前, 让我们先清楚知道一件事. 首先, 旧约和新约是不同的, 神在旧约律法下禁止他子民做的事(指种种律例典章), 在新约恩典下却不然. 例如旧约律法禁止以色列人吃猪肉(利11:7-8), 新约却说: “凡神所造的物, 都是好的. 若感谢着领受, 就没有一样可弃的”(提前4:4). 神在旧约律法下所设立的事物, 不过是“将来美事的影儿”(来10:1), 这些旧约律法下的外在事物, 已在它们所预表的真体(耶稣基督)身上得到应验. 比起旧约, 主耶稣流血所立的新约(路22:20)是“更美之约”(来8:6), 也取代了旧约(来8:13). 身为神在新约的子民, 我们基督徒不在旧约的律法时代, 而在新约的恩典时代, 所以不必守律法规条, 也不该自立规条来守(请读西2:16-17, 20-23). 顺从种种规条不是基督信仰的精神, 就如达秘(J. N. Darby)所表示, 除了浸礼和主餐外, 顺从其他规条都是不当的, 因为主已在十架摧毁它们了.

    有人强调守主餐一定要用无酵饼和葡萄汁, 也有人强调一定要用有酵饼和葡萄酒. 笔者决不怀疑这些人当中很多是忠心爱主的人, 他们的争论也出自爱主之心, 笔者为此敬重他们的心态. 但为了对主忠诚, 笔者将在下文的讨论中证实他们双方都看错了, 因为圣经在这事上并没规定要采用哪一种. 硬性规定“只能”采用其中的一种, 实质上是踏入在圣经以外自立规条的危险, 令圣徒挟制在律法规条的轭下, 也在圣徒当中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分裂了圣徒的合一, 把圣徒分成“无酵饼派”和“有酵饼派”. 这是中了魔鬼的诡计啊!

(A)饼和葡萄汁的原文字义

(A.1)饼在原文的意思

  主设立晚餐时所用的饼, 原文(希腊文)是 artos {G:740}(太26:26; 可14:22; 路22:19; 约13:18).[1] 这希腊文字的意思是“饼、面包、粮食”.[2] 这“饼”是用面粉制成的食物(大麦、小麦、黑麦等均可磨面制饼). 在圣经中, artos 常用来指生活中所用的普通饼(ordinary bread), 即有酵饼. 主在祷告中说: “我们日用的饮食, 今日赐给我们”(太6:11). “日用的饮食”(daily bread)原文是“日用的饼(希腊文: artos {G:740})”. 无可置疑, 犹太人日用的饼是有酵饼(即所谓的面包). 有人半夜到朋友家中向他借“三个饼( artos )”(路11:5), 这饼肯定是平日一般所用的有酵饼. 此外, 主耶稣要门徒防备法利赛人的酵, 过后他们“才晓得他说的, 不是叫他们防备饼( artos )的酵”(太16:12), 这饼是指有酵的饼, 不然“防备无酵饼的酵”就自相矛盾了(既是无酵饼, 又怎会有酵可防?). 这些经文证实, artos 是指一般或日常所用的有酵饼(参太7:9; 约6:9), 所以中文圣经《和合本》也将之译作“饭”(帖后3:8,12; 可7:5; 路14:1; 约13:18), 表明是日常食物.[3] 

  在新约中, 无酵饼的希腊文字是azumos {G:106}, 指“没经过任何发酵过程的饼”(without any process of fermentation). 这字在新约出现9次,  只1次被译作“无酵饼”(林前5:8).[4] 但在旧约的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 简称LXX)中, 无酵饼往往就是 azumos (例如创19:3; 出12:8,39; 利23:6). 所以神若要我们擘饼时用无酵饼, 他必定采用特指无酵饼的 azumos 一词而非 artos , 可是新约每一处提到主的晚餐所擘的饼时, 都是artos , 没有一次是 azumos  (太26:26; 可14:22; 路22:19; 约13:18; 2:42; 20:7; 林前10:16-17; 11:23,26-28).

  然而, 这并不意味着擘饼“一定要用”有酵饼. 因为严格说来, artos 只是指饼, 可指“有酵饼”或“无酵饼”(it only means bread, leavened or unleavened), 因为利2:4的“无酵细面饼”(AV: bread unleavened)在《七十士译本》中是 artous azumous (即 artos azumos的复数), 可见 artos 在少许情况下单单指“饼”而言(否则利2:4就得译成“无酵有酵饼”). 正因此故, 路6:4和来9:2的“陈设饼”( artos )很可能是无酵饼.[5] 简之, 神既然不用 azumos (无酵饼)来指擘饼时所用的饼, 那么坚持擘饼一定要用无酵饼的人, 便是硬性规定了圣经所没规定的事, 超越了圣经的启示和教导; 另一方面, 既然 artos 也偶尔可指无酵饼, 那么坚持擘饼一定要用有酵饼的人, 也同样犯了上述的错.

(A.2)葡萄汁在原文的意思

  主设立晚餐时是用葡萄汁还是葡萄酒呢? 无酵饼派常说当然是葡萄汁, 因为福音书都记载是“葡萄汁”(太26:29; 可14:25; 路22:18). 但这三处经文的“葡萄汁”译得不够准确.[6] 在原文中, 这三处的“葡萄”是 ampelos {G:288}, 按《圣经原文字典》, 这词的字义是“葡萄树”(vine);[7] 约15:1,4,5、雅3:12、启14:18均将之译作“葡萄树”(新约中只有1次译作“葡萄”, 启14:19). 至于这三处“葡萄汁”中的“汁”一字, 原文是 gennêma {G:1081}, 这字照《圣经原文字典》的意思可指“产物、后裔、子孙”. 希腊文学者佐德亚特斯(Spiros Zodhiates)表示, 当 gennêma 用作树时, 它是指树的果子或产物(fruit or produce).[8] 换言之, 这三处经节的“葡萄汁”原义是“葡萄树的产物”(the produce of the vine). 现在请问“葡萄汁”是葡萄树的产物吗? 答案当然是. 那么“葡萄酒”是葡萄树的产物吗? 答案也是. 因此, 擘饼聚会时用葡萄汁是对的, 用葡萄酒也绝对没错.

  在这事上, 神给我们自由选择. 所以其他有关擘饼聚会(主的晚餐)的经文, 圣灵不指明是“葡萄汁”或“葡萄酒”, 而是选用“杯”(cup, 希腊文: potêrion {G:4221})一字作代表, 例如林前11:25记载: “饭后, 也照样拿起来, 说: ‘这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也参相同的经文, 太26:27; 可14:23; 路22:17,20), 接下去的经文也说“喝这”(林前11:26,28)或“喝主的”(林前11:27). 论到有关主的桌子时, 保罗说“我们所祝福的”(林前10:16), 也说“主的”(林前10:21). 为什么不清楚指明杯中所盛的是葡萄汁或葡萄酒呢? 这就是主的智慧和慈爱! 若指明“葡萄酒”, 有些穷苦的基督徒就买不起, 无法守主餐. 若指明“葡萄汁”, 真正的葡萄汁必须新鲜, 放久后就会发臭, 不宜久留. 所以在这事上, 主给我们自由, 让各地的信徒按各自能力和智慧去选择最适合他们的. 主既不制定规条, 我们是何等人, 竟胆敢自立规条, 把律法规条的轭挟制在弟兄身上!

(B)分析无酵饼派的论点

  无酵饼派强调擘饼聚会时一定要用无酵饼和葡萄汁, 并举出很多所谓的“圣经根据”以支持他们的看法. 让我们将这些论点逐一分析.

(B.1)有关无酵饼的论点

  那些规定必须使用无酵饼的人常争辩说, “酵”(leaven)预表罪恶, 并引证出12:5,8,14; 太13:33; 路12:1等. 赖恩(Charles Van Ryn)解释道: “我们都赞同在圣经中, 当酵被用作预表时, 往往象征邪恶(evil)、罪(sin)和腐败(corruption). 但我们也该留意, (在旧约中)当酵不用作预表时, 就不象征邪恶. 出12:15,18,19证实这个结论: ‘你们要吃无酵饼七日. 头一日要把酵从你们各家中除去(出12:15). 这节连同18和19节证明在(逾越节和除酵节以外)其他的时间, 酵是被允许存在家中, 因为它没有涉及或包含预表性的意义. 在律法下, 这相同原则适用于每一个其他禁止用酵的场合. 只有当酵被用作预表时, 它才被禁用, 除此之外全无禁止.”

  赖恩继续表示: “在新约中, 自十架后(自主在十架受死成就了所有预表的意义之后, 笔者按), 使用确确实实的酵(literal leaven)或这酵的存在就没有预表性的意思了. 在旧约中, 使用或存有这确确实实的酵是含有预表性的意思, 但这方面的意义在新约中(指自十架后)就没有了.”[9] 这是重点所在. 预表是旧约的某些人、事、物在神的计划下, 被神用来预示新约中(特指与基督有关)的真理. 旧约的节期、会幕、献祭、祭司制度等都有预表性的意思, 特别是预表基督. 但所预表的真体(基督)已经来了, 也完成救赎大功, 应验了预表的意义(路24:44). 所以自十架后, 主餐的饼和杯不再是“预表”而仅是“表明”或“象征”基督的身体和宝血(不是预示未成之事, 而是记念已成之事). 既然饼不是预表, 而酵在没有涉及或包含预表性的意义下并不象征邪恶, 所以有酵饼中的“酵”就不象征邪恶了. 换言之, 擘饼时使用有酵饼绝不抵触圣经在这方面的教导.

  在旧约中, 当确确实实的酵(literal leaven)不用作预表时, 就不象征邪恶, 那么新约又如何呢? 我们不否认“象征式的酵”(figurative leaven)在新约中有邪恶之意, 例如: (1)心态上的虚假(路12:1); (2)道德上的败坏(可8:15; 林前5:6); (3)教义上的缺陷(太16:5; 加5:9). 但请不要忘记, 这些经文的“酵”都不是指确确实实、可见可摸的酵(literal leaven), 而是“象征或比喻式”(figurative)的酵. 论到主餐的饼, 我们是谈到确确实实的酵,  而非象征式的, 故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强调一定要用无酵饼的人常引证的另一个经文是林前5:7-8“你们既是无酵的面, 应当把旧酵除净, 好使你们成为新团. 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 所以我们守这节不可用旧酵, 也不可用恶毒邪恶的酵, 只用诚实真正(或作“真理”, truth)的无酵饼.” 亨特(J. Hunter)正确表示, 这节并非指主的晚餐而是信徒的生活. 保罗的论点是除酵节是紧随逾越节羔羊被杀献祭之后. 基督的死带给信徒新的生命, 脱离罪的权势. 旧酵指得救前的旧生命, 这生命已经过去了(林后5:17). 恶毒和邪恶已被诚实(动机上的纯洁)和真理(行动上的纯洁)取代.[10] 诚然, 除酵节预表信徒在生活中以圣洁相交,[11] 而在象征上, 无罪的基督是我们每日当吃的无酵饼, 整段经文是指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圣洁, 效法诚实真理的基督, 而非在主餐擘饼时用无酵饼.

  坚持一定要用无酵饼的人常说, 主既是圣洁无罪(这点我们全心赞同), 代表主身体的饼就决不可有象征罪的酵. 不过, 请持这看法的人留意, 利7:11-13献平安祭的条例中, 不单要用无酵饼(12节), 也要用有酵饼(13节), 与那“为感谢献的平安祭与供物一同献上”(13节). 为何有酵还要感谢? 答案就在林后5:18-21. 保罗在18-20节论到基督使人与神和好(这是平安祭所预表的), 方法是什么? 答案在21节: “神使那无罪的, 替我们成为罪, 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 这岂不是我们现今守主餐时所记念和感谢的事吗? 基督若只是本身圣洁无罪, 却不为我们的罪而死, 我们如今还是绝望的罪人, 根本没有感谢可言. 所以今日在擘饼时用有酵饼, 表明基督“替我们成为罪”, 这是合乎圣经的教导. 我们先前讨论过, artos 一词在新约中多数用来指有酵饼, 所以若说摆在神面前的陈设饼( artos )是有酵饼, 这看法也没有错, 因为在预表上, 基督“替我们成为罪”是赎罪的真理, 是我们在擘饼时要记念和感谢的. 基督是生命的粮( artos )(约6:48)也可以有这方面的意义.[12]

(B.2)有关葡萄酒的论点

  那些强调一定要用葡萄汁的人常说在圣经中, 酒预表腐败或邪恶, 所以常被神禁用; 例如拿细耳人“要远离清酒、浓酒”(民6:3; 也参士13:4). 但这节也提醒拿细耳人“不可喝什么葡萄汁”, 所以拿细耳人的例子不适用于主餐, 不然连葡萄汁也不能喝. 反对用葡萄酒的人还引证下列经文来证明“酒”的坏处, 如弗5:18(“不要醉酒, 酒能使人放荡”)、提前3:8(在执事的必须“不好喝酒”)、多1:7(作长老的必须“不因酒滋事”)、多2:3(老年妇人不该“给酒作奴仆”)和彼前4:3(外邦人“醉酒”)等. 可是这些经文都表明人滥用酒(希腊文:  oinos {G:3631}), 而不是酒本身有问题. “酒”若善用得好, 能带来好处, 例如保罗劝体弱的提摩太“可以稍微用点酒”(提前5:23).

  赖恩(Charles Van Ryn)评述道: “根据一般的原则, 酒(wine, 希伯来文: yayin {H:3196})在旧约中不预表邪恶. 注意以下经文: 出40:29; 利23:13; 民15:5-10. 这些经文是论到与燔祭有关的奠祭(drink offering). 这里的酒( yayin )预表基督事奉上的最大喜乐, 将他的生命(如奠祭般)向神倾倒(pouring out), 以致于死. 比较诗40:6-8  —  ‘燔祭的诗篇’  — ‘我的神啊, 我乐意照你的旨意行’(第8节); 也参赛53:12‘他将命倾倒, 以致于死.’”[13] 此外, 就如赖恩(Charles Van Ryn)指出, “酒”也可代表创造或救赎的喜乐和福气, 是象征良善而非邪恶的事, 下列提到酒的经文证实这点: [1]在奠祭方面(出40:29); [2]神的创造所带的福气(诗104:15); [3]给疲乏者的供应(撒下16:2); [4]预表基督的爱(歌1:2,4; 4:10); [5]甜美的交通(歌5:1; 7:9; 8:2); [6]福音的福气(赛55:1); [7]千禧年的福气(摩9:13,14; 亚10:7).

  总括而言, 虽说“酒”在新约中可象征“神的烈怒”(启16:19)和“背道的邪恶”(启17:2), 但无可否认, 它肯定也可以预表“喜乐”(参诗104:15). 正如上文指出, 奠祭中采用酒, 因为它预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事奉上的喜乐, 将生命倾倒(出29:40), 酒在这方面预表我们的主, 当然不能预表邪恶. 所以坚持不能用葡萄酒的论点是断章取义, 曲解圣经整体的教导.

(C)结语

  圣灵在新约中选用“一般的饼”( artos )和“葡萄树的产物”( ampelosgennêma )来描述主餐所用的饼和杯中之物. 这两者都是笼统(general)而非特定(specific)的词语. 这是神的智慧和恩典, 赐我们自由, 按照各召会的能力去选择各自认为最适合的饼和葡萄产物. 选择无酵饼和葡萄汁没有问题, 选择有酵饼和葡萄酒也行, 两者都同样能讨主喜悦. 不过硬性规定只能采用其中一种, 便是加添了神的话语(启22:18), 犯了分裂圣徒的罪. 求主保守我们脱离这可怕的罪, 阿们. 

作者:棱镜

刊登于2004年9&10月份第54期<家信>


[1]约13:18说“同我吃饭的人”, “饭”字原文是“饼”(希腊文:  artos {G:740}).

[2]参王正中所著的《圣经原文字典》第35页.

[3]Artos (饼)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食物, 参 W.  Bauer , W.F.  Arndt & F.W. Gingrich,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Revised Edition by F.W. Gingrich & F.W. Danker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9), 第110页. 因此, 主在约6:48说: “我就是生命的粮( artos )”, 表明他能供应信徒“每日的需要”.

[4]Azumos在新约出现9次, 最多次被译作“除酵节”(4次, 太26:17; 可14:1,12; 路22:7); 其次是“除酵的”(2次, 徒12:3; 20:6); “除酵”(1次, 路22:1); “无酵饼”(1次, 林前5:8)和“无酵的面”(1次, 林前5:7).

[5]根据犹太人历史学家约瑟夫(Josephus)在其作品(Jewish Antiquities III, vi. 6)的记载, 以及《密西拿》(Mishnah, 即犹太口传律法集)和后期犹太作者的记述, 陈设饼是无酵的, 所以有学者认为“陈设饼”一定是无酵饼; 参 James Hastings (ed.), .A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vol. 4) (Peabody, Massachusetts: Hendrickson Publishers, 1988), 第496页; Merill C. Tenney (gen ed.), The Zondervan Pictorial Encyclopedia of the Bible (vol.5)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76), 第421页. 基于上述根据(陈设饼是无酵的), 有者指出路6:4和来9:2的“陈设饼”原文是artos , 所以擘饼用的 artos (饼)肯定是无酵饼. 但照笔者目前所知, 圣经从未记载陈设饼一定是无酵的饼(参利24:5-9).

[6]“葡萄汁”这词句按新约希腊文本(Greek text)是tou  gennêmatos  tês  ampelou , 意思就是“葡萄树的产物”(the produce of the vine) (即tou [= the] gennêmatos [= produce] tês [= of the] ampelou [= vine] ).

[7]参王正中所著的《圣经原文字典》第14页.

[8]Spiros Zodhiates, The Complete Word Study Dictionary: New Testament (Chattanooga, TN: AMG Publishers, 1992), 第365页.

[9]Charles Van Ryn, Unleavened Bread and Unfermented Wine (Iowa: Walterick Printing Co.), 第1-2页. 有者认为在太13:33的“面酵之比喻”中, “酵”预表邪恶. 但那是指进到“天国”的邪恶, 与主餐中的饼所象征的“主的身体”完全无关.

[10]Hunter & Albert McShane, What the Bible Teaches (vol. 4): I Corinthians and II Corinthians (Kilmarnock: John Ritchie Ltd., 1986), 第59页.

[11]有关除酵节的预表, 请参2004年3/4月份, 第51期《家信》的“本月主题: 除酵节里的基督”.

[12]有人认为主餐之前是逾越节筵席, 故主餐必定采用无酵饼. 但圣经显示主是在真正逾越节和除酵节之前, 进行逾越节筵席和设立主餐(约18:28证实主被钉十架那日清晨, 犹太人还未吃逾越节的筵席; 至于太26:17表示主餐是在“除酵节的第一天”, 因犹太人很可能为全面除酵而把实际的除酵节推前了一两天, 参林后11:24和申25:3). 若当晚不是真正的逾越节和除酵节, 主在当晚就不受律法约束一定要用无酵饼. 有兴趣者请参阅 G. C. W., A Few Thoughts on Unleavened Bread in Our Time (Christian Book Room), 第7-12页.

[13]Charles Van Ryn, Unleavened Bread and Unfermented Wine, 第3-4页.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