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参加升学考试的同学们
(2022-04-14 10:30:29)
此时此刻,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不应该过分地被考试焦虑所左右,而是应该静下心来,理一理考试的战略与战术,使得考生在考试场上张弛有度、游刃有余。
升学考试的时候,怎样的心理状态对考试最有利?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不过我认为:
第一、为最坏的考试结果找出应对方案,同时屏住一直以来的那股“精气神”,认真踏实地准备考试的技能技巧。前者叫“放”,后者叫“搏”,合起来叫做“放手一搏”!
第二、树立正确的考试成功与否的标准观。考试不是与他人的成绩相比,而是自己的水平与实际发挥的结果相比。比如,总分150分,他人都只考了100分,自己应该考到145分,然而只考了135分,这叫“考试不成功”;相反,人家都考了145分,自己的水平可能只有90分,但实际考出了100分,该做的都做了,做出的都对了,而且还有超常表现,这就叫“考试成功”。只有关注自己,才不至于产生严重的焦虑感,这样有利于自身潜力的发挥。
第三、千万不要进入“牛皮糖”陷阱。所谓“牛皮糖”是指,一道题仿佛可以“拿到手”,但一旦“扎进去”却是一个“无底洞”。当你不得不放弃的时候,已经耗费了大量时间,这样会严重扰乱考试节奏,导致“一败如水”的悲剧。
第四、千万要注意平时的“强势科目”。我们把考生学得最好的一门叫做该考生的强势科目。一般情况下,考生的强势科目往往会出现“考试失利”的情况,弱势科目反而有可能会超常发挥。我们把强势科目会失利的现象叫住“强势悖论”。如果该考生的水平远远高于该科的平均水平,可能不会受到“强势悖论”的影响,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原因是:一旦考生自己认定了谋科是“强势科目”,就会产生极高的期望值,这种期望值逐渐转化为“完美主义”解题心态,投鼠忌器、患得患失,此时“墨菲定律”的效应就将特别显著,从而发生不该发生的错误。
那么我们如何走出“强势悖论”呢?本以为,认真总结所谓强势科目存在的问题,包括考试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题型、基本思维以及考试心态和考试策略,把问题想得严重一些,避免产生“解题完美主义”的心理暗示,不要对强势科目给予太多期望,更不要把强势科目当成扬眉吐气的绝佳良机。气沉丹田、保持淡定、保持平常心,以无为换取真正的强大。
此外,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把平时积累的学习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应该做到:
1.无论在任何场合,千万不要生气 ,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为孩子的正常发挥营造最佳的心理环境。
2.每一场考试前夕,一定要协助孩子保持温和的心态,避免过度兴奋或过度紧张。假设孩子有一些紧张,不一定是坏事,一旦开考,这点小紧张很快就会转化为思维推动力。
3.孩子进场考试期间,不要与他人高谈阔论,最好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心平静气、闭目养神,从量子纠缠的角度,孩子与家长生理信息最为接近,心理感应最显著,家长的心理起伏会影响到孩子的思维状态。
4.每场考试结束,对于考得好的孩子,肯定很兴奋,考得不理想的孩子,可能很懊恼,希望你既不要一股脑堵回去,也不要随意渲染放大兴奋或懊恼的气氛,让他们一吐为快之后,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平静下来,用二十分钟时间简单地温习下一场的考试科目,以此使孩子的思维重心进入下一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