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凯叔讲故事
凯叔讲故事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4,687
  • 关注人气:10,5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其实是一种伤害。

(2016-05-13 09:59:59)
标签:

杂谈


https://img.yzcdn.cn/upload_files/2015/08/19/FqCECpsMli2kkuARNQ9T1A3muDrd.jpg?imageView2/2/w/730/h/0/q/75/format/webp

因为弱小,所以孩子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引导,但他绝不需要溺爱和包办!

我有一个小学同学,吃母乳到5岁,家人喂饭喂到七八岁。上面有三个姐姐,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小时候真正过的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式生活。

如今三十岁的人了,还靠父母和姐姐们养活。之前也成过一次家,可是因为他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就离婚了。家人原想着有了家庭,他就会变得有责任感,孰不知包办过度导致的缺乏责任感,不是靠猛然组成的一个家庭就可以彻底改变的!

因为过惯了依赖和被施舍的生活,所以他也就不觉得这样的日子有什么不好了。

生活自理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开端,这个能力的培养错过了,长大后再弥补就会很难。


自理和智力同等重要

前段时间有个被疯转的新闻,说是17岁的中科院研究生被迫退学。那位天才少年名叫“魏永康”,他的妈妈认为只有知识需要学习和实践,其他东西长大后自然水到渠成。

魏母觉得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因此除了学习,魏永康啥都不需要做,包括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都是妈妈一手包办。甚至为了在儿子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她还亲自给孩子喂饭。

在这样的教育下,17岁的魏永康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进了中科院,成为硕博连读的研究生。

然而这样一位“天才”却生活不能自理到如此程度:热了不知脱衣服,冬天不知加衣服;房间不打扫,屋子臭烘烘;袜子脏衣服随处乱扔。他常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因有一门功课记零分,而且没写毕业论文,最终被学校勒令退学。

所以,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同样重要,一个人被“爱”到成年后依然生活不能自理,这是何等的悲剧?


包办摧毁孩子的责任感

涵涵最近很热衷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强烈要求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冲奶喝,自己擦屁屁。

有一天,我刚把洗脚水放好,一转眼,竟然自己脱完鞋袜在泡脚了。待我看她时,那满脸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让我不禁动容。

https://img.yzcdn.cn/upload_files/2016/05/12/FiczA1kc8QwQVW0QQJsHFs2j9D5V.jpg?imageView2/2/w/730/h/0/q/75/format/webp

因此,孩子需要从生活的自理能力中,从我自己来做的挑战中,找到“我可以”的自信,找到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自尊。

面对过爱成害的教训,我们在育儿时应该怎么做呢?



控制住想帮孩子的冲动


孩子能不能自己做事,取决于家长肯不肯放手。在涵涵笨拙的穿衣服时,在她总是把鞋子穿反时,我也曾有过帮她的冲动。但她却极力反对我插手,看着她耐心地坚持自己穿好,我满心的欣慰。之后就强忍着冲动不去帮助她,除非她开口要求。


坚持让孩子自己做事

常言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好习惯培养不易,坏毛病极易滋生。当你因为赶时间,或者心有所忧,出手帮助孩子后,他就会觉得这件事情我做可以,爸爸妈妈做也可以。

人都是有惰性的,既然可以不用动手,那我就享受好了。特别是孩子学会某一项技能,觉得不再有挑战性后,就会懒得动手,久而久之,父母就很难再放手。


父母先做好自己


很多妈妈时间比较多,所以就全程都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甚至没有了自我,然后还总是怨妇似地对孩子抱怨:“我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你,你看妈妈有多么的不容易……”。

这种做法不但给孩子带来压力,认为正是因为自己的存在,所以才让妈妈不快乐,不开心。还会因为你的无所不参与,阻碍孩子正常的发展。

https://img.yzcdn.cn/upload_files/2016/05/12/FqZxkpEkzKGwq8r64oMZrPOS5JdR.jpg?imageView2/2/w/730/h/0/q/75/format/webp

因此,我们要有自己的爱好和事业,不能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这对自己对孩子,都是一种负担。

只有妈妈活得幸福快乐,孩子才能真正幸福快乐。

毕竟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懂得放手才叫真爱。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

在此,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我们提倡让孩子独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少包办,并不是叫大家一味地放手,甚至给孩子故意设置一些挫折,磨练孩子。

我很讨厌,所谓的“挫折教育”、“孩子不能多抱”“哭声免疫法”等极端式的独立论。这些育儿论,对弱小的婴儿来说,是毫无人性的,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需要我们的爱和关怀,然后才是在此基础上的培养自理能力。

孩子需要“独立”,但不需要“孤立”。过爱成害,过分强调独立,也是另一种伤害。我们需要把握分寸,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相信很多父母都分得清关爱和溺爱!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 |   涵涵妈

高级育婴师

推崇接地气儿的育儿理念

传播最实用的育儿方法拥有个人微信公众号“我们仨”。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我们仨”  ID:qinlingyewei521

转载已获授权)

-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