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代币作为奖励好吗?

(2013-08-13 08:19:49)
标签:

正面管教

启发式提问

解决问题的七个步骤

建构主义

人本主义

分类: 教育理念

代币作为奖励好吗?

文:广州涵爸

 

二十年前中国很多家庭和学校就知道使用惩罚的方式对管理孩子的行为不太好之后,很多人开始使用各种奖励的方式,在直接奖励法的不足慢慢显现之后,中国近十年又开始使用奖励的变形方式――代币法,通过这个方法建立一套规则体系来管理孩子的行为,下面我和大家聊聊这种方法。

代币管制法是种利用强化原理促进出现更多适应性行为的方法。代币是一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兑换物品的证券。其形式有小红旗、小铁牌、小票券、小贴纸、小印章、积分等,被管理者可以用自己获得的这些代币换取自己需要的物品。比如说孩子今天弹钢琴很认真奖小红旗一面,或者今天自己刷牙了,奖小红旗一面等等。这种方法如果在使用时只加不减感觉还好一些,如果又加又减感觉人就象变成木头一样,没有情感了。我有一位家长学员,其原来管教孩子的形式,就是使用代币法,规则大致这样:孩子这次好好吃饭了奖励积分五分,没有收玩具扣除1分,等等,一大堆规则写满了一张纸,家中还有一张大大的表格,每行写着各种行为习惯,每列是得分与扣分,定期整理整个表格的得分情况,根据不同的得分可以换取不同的奖励项目。该家长在课堂上说出其方法后,我问其它家长怎么看这种方法,有家长打趣道,这样管理学龄前孩子的行为效果会怎么样不好说,可孩子的数学肯定会学得好(^_^)。这种方法在一些幼儿园、学校经常使用,下面我说说这种方法的不足:

  • 容易让孩子由关注行为转向关注代币本身;
  • 可能会使一些孩子懒得思考,变得盲目服从;
  • 容易让孩子从关注个人的内在精神转变为关注外在物质;
  • 用于兑换的奖品容易失去吸引力。如果学校、家庭都使用代币法激励,哪一方的奖品比不上另一个环境,其吸引力就会下降,或者单一环境中的奖品不是孩子喜欢的,其功效也会失去;
  • 随着孩子的长大,可能对规则提出质疑,而规则体系往往经不起质疑;
  • 代币容易滥发。代币本身价值并不高,当孩子耍赖时或者发放者一高兴,就可能多发甚至滥发,结果奖励效果大打折扣,代币的规则体系就可能逐渐的名存实亡;
  • 通过欺骗、隐瞒、强取、买卖等非正常手段取得代币,遇到聪明的孩子,可能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代币,代币发放者一旦发现可能会施以很重的惩罚,代币奖惩体系可能因此受到严重挑战;
  • 可能会造成孩子在不同的环境行为明显不一致。比如在家表现好,在学校不行,或者在学校好,在家表现差。大体情况是:什么环境使用代币法,在那个环境表现就好,没有使用的环境家长期待的行为往往也较难出现。

代币法可能会有这么多的缺陷与不足,那这种方法还为什么会被学校广泛使用呢?到底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代币法呢?

1、目标的达到:行为主义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期有效,所以可以使用代币法去实现一些短期目标达成。本人曾经跟一位北京的爸爸交流过,他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请了一个英语家教,家教老师每周上课后,就给孩子进行一些小检验,每背出一句对话,就盖一个印,经过一段时间盖上了一千多个印,老师后来约定好,达到2000个印时,可以换一个台灯,结果孩子经过努力,真的达到了,英语学习目标已达成,代币系统随即停止。因为管理的是目标,不是习惯,目标达到了,是否有每天学习的习惯并不在管理之列。上面的这个案例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使用代币法,产生的影响还在可控制范围之内。

注意:如果家中不断使用这种代币法或者奖励法去达成一个个目标,孩子关注物质等外在动力而不关注精神等内在动力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2、行为习惯的短期养成:在学校使用代币法促进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初期确有一定功效,比如管理课堂纪律、提高学生写作业的认真程度等。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功效会逐渐降低,所以在行为稳定之后记住一定要逐渐撤出代币。在逐渐撤出代币系统时,细心的人可以观察到,有些孩子的习惯并没有真正的养成,从这方面可以看出代币法的不足。

代币法就象是糖果,吃一点没有问题,吃多了就会有问题,那么什么情况下不适合用代币法呢?

1、家庭中大量好习惯的养成。代币法是短期有效的方法,在幼儿园或学校使用是因为老师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逐个管理孩子,而在家中,家长有是一对一或者是多对一,有较多的精力进行管理,有较长的时间等待改变,所以家中应该使用更为正面的、内在的方法进行管理。

2、大龄孩子。代币法一个特点就是对低龄孩子有效,一般来说8岁之前可以使用,超过8岁很容易受到各种挑战,负面的影响也会很大。

3、长期使用。代币法是行为主义的方法,其针对的是外显的行为,行为主义的那些缺点,这种方法都有,包括关注短期效果、不注重精神、感觉淡漠没有人情味、不愿意思考、不关注动机等,如果长期使用,上述的不足会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些不足对于孩子未来走入社会都会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家长可能会问,如果我不使用代币法或者奖励法,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孩子的行为呢?在正面管教中可以使用启发式提问、选择轮、解决问题的七个步骤、日常惯例表、自然结果和逻辑结果、家庭会议等很多方法进行管理。一方面让孩子思考,另一方面让孩子感觉受到尊重,从而发自内心地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养成的习惯,不会随环境的改变而变化,也更加有持久效用。

在人本主义方法中也有积极倾听、我信息、双赢模式可以使用,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论是人本主义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如果能深刻理解,通过满足孩子的某些需要产生动机,通过动机产生行为,从而改变孩子的行为。养成稳定的好习惯和与环境无关的稳定行为还是需要来自内在的精神动力,这样才会有长期效果,而不是象行为主义那样关注短期效果!

皮亚杰、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对于幼儿园、小学是非常好的理论,可惜,在国内能够将建构主义作为核心教学思想的幼儿园少之又少,小学更是凤毛麟角了。我今年上半年拜访了北京一位建构主义幼儿园的园长,园长告诉我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是灵活机动的,很难形成固定教案,在教育局难以审核通过!作为家长,我们可能不能把孩子送到建构主义的幼儿园,可我们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创造建构主义的家庭学习环境,从而让孩子健康与完整的成长。

 

后记,因为这篇文章与新浪的两位博友引发了一些讨论。大家可以看看这几篇文章,或者对您对代币法有更多认识:
  涵爸:与点点阳光讨论“代币法”

点点阳光:代币法在幼儿管理中具积极作用

当学而立:与“点点阳光”讨论代币法简谈“代币强化”[随笔]失误的“家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