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2021-09-23 14:47:32)
标签:

赅春园

味闲斋

杂谈

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颐和园的后山有好多清漪园时的建筑群,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始终没再重建,一直荒废至今。赅春园、味闲斋遗址位于竹板亭对面(从北宫门穿过后溪河后右拐,沿御道行200米)。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赅春园、味闲斋平面图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赅春园西北角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赅春园院墙东北角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赅春园的宫门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进宫门后登高向南可以进入蕴真赏惬、竹籞、清可轩、香岩室、留云阁。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进入赅春园宫门后,登对面八字石台阶往上即是蕴真赏惬。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东西院墙的院门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八字石台阶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赅春园园内三米多高、垒砌精巧的虎皮石台上,建有“蕴真赏惬”殿。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蕴真赏惬大殿坐南面北,建筑为三间,清漪园时,殿内安设紫檀五屏宝座,供皇帝游园时休息。从殿前檐廊沿两边的爬山廊东可到敞厅竹籞,西可达钟亭。竹籞是一座竹制的小巧敞厅,敞厅内原陈设梅兰竹三屏文塌。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从石台上再沿陡峭的石阶拾级而上,是赅春园中最为著名的建筑“清可轩”。一块突兀的巨石前建起的“清可轩”,以天然岩石为后墙,殿顶的后檐椽部分残存还嵌在岩石缝中。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赅春园的主体建筑清可轩,矗立在万寿山后山西部的半山腰处,屋宇的后半部分嵌入天然岩石中,建筑曾为乾隆皇帝的一处书房,它的别具匠心之处按乾隆皇帝御制诗中所说是“山阴一片石,覆以三间屋。”大殿利用万寿山后山飞起的山岩搭建出一座奇特的宫缩殿,将皇家建筑的飞梁画栋与陡峭山石的古朴自然结合成一体,山屋相融,虚实难辨,创造出“屋包山”和“山包屋”的艺术效果。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从今日遗存的建筑基址上,依然能看到当年瑰丽的模样,轩室由巨大山石围合成的后檐墙,皴皱如云,依然如故。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清可轩的岩壁上,镌刻着乾隆御题的‘清可轩’轩额。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崖壁间还镌刻着“方外游”、“诗态”、“烟霞润色”、“苍崖半入云涛堆”等摩崖石刻,并雕有大量诗文。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清可轩西面山岩拐角处,有一西向天然岩洞,名为“香岩室”。香岩室洞内曾供奉石观音像,岩壁上雕有大量诗文题刻,多数字迹已经模糊,难以辨认。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香岩室的岩洞,洞门西向,洞内有许多乾隆皇帝御题的诗刻,从其所居的环境可以看出这是一座“静室岩依窟,窈深取自然”的山洞。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这是桃花沟,它从赅春园、味闲斋中间穿过,桃花沟洞的上方就是赅春园的钟亭,桃花沟西边是味閑斋,东边是赅春园。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味闲斋是乾隆皇帝的书斋,味闲斋坐南朝北,面阔五间,前接抱厦三间,东山墙有净房一间,乾隆皇帝吟咏此处的诗句中提到:“山西转山北,书馆必经由。聊以片时憩,几曾半日留。”不管从这座庭院的名称还是从乾隆皇帝的诗句中,可以推断这里应该是一所书斋。根据清宫陈设档案记载,建筑内的陈设也是按照书房的格局布置,摆放着各类图书、册页,非常符合乾隆皇帝诗中所谓“书斋、书馆”的氛围。虽然这个书斋环境幽雅,但是乾隆皇帝却很少真正的在此闲坐,他在诗中多次感慨:“每到未能坐逾刻,却因无逸忆其间。”、“每至山斋咏未闲,偷闲少坐片时还。”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味闲斋宫门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味闲斋院墙东北角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味闲斋内西院墙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围栏的左侧是通往赅春园游廊地基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从院子里遗留的地基圆形柱墩数量,可知味闲斋是面阔五间,因东西一排六个石墩。而最前排却是四个柱墩,说明有中间三间前出抱厦。
  
       味闲斋后面山岩上曾建有“留云阁”,留云阁是一座面阔两间的空中楼阁,阁的后檐柱倚着壁立万韧的山峰,前檐柱基在陡峭的山坡上用大木支撑,好似悬挂在半空中的高阁。这座“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精致悬阁仿照南京永济寺内的建筑所修。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留云阁前临崖后靠岩地形狭窄,利用岩壁作后墙,巧建殿舍。现在两旁尚有砖砌后墙残存。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山岩上刻有:“留云”两个大字。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留云”两个大字下面的岩石间,雕着一尊高不盈尺的释迦牟尼佛像,四周围十八罗汉群像围绕。据说这些佛像是清漪园的石雕珍品。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造像虽然多数残破不堪,但仍反映了乾隆时期古朴精湛的石雕水平。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悦欣庄:在味闲斋西边,慈禧太后游览休息的地方,是一处独立的小院。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868、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