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山塔院
上方山塔院是北京地区最大的塔林之一。塔院现存有墓塔五十四座,始建于辽金时代,清代塔居多,是历代主持的坟冢所在。苍松翠柏中,众塔林立,2016年经过维护,基本保持古塔风貌。塔形多为覆钵式与密檐式,材质多为砖、石类。墓塔或单独或一堆沿山势分布,形成一个个错落有致的小院,塔院周边散落着几座寺庵,使本应该僻静之地的塔院,成了僧人们每天日常生活的必经之地。

第一层,只有一座清塔。
碑圭首,碑阳额篆:慧花遗荫,碑首图案独特,左右为两法轮,法轮中间为十字形。碑文:湛大士塔记,近半字体不清。由碑文可知此僧为:郭公,东安人,明末司礼监太监,李自成攻入北京,郭公到上方山落发为僧。落款:康熙十一年(1672年)岁在壬子暮春吉旦立。碑阴额无字,碑文字已漫漶不清。
第二层,南部有塔三座,北部石墙院内有塔六座。
南部三座塔:中为一座覆钵式塔,塔铭已无存,其余二塔已残,左右并峙于覆钵式塔前。

东南角处有两座,其中一座覆钵式塔:坐南朝北,西侧有一座窣堵坡塔。



塔铭:本山…设按业年起租清钱二十六千六百文,永远敬山供众无上。」观音殿经管均散合山证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秋月
吉日 立塔。

院西侧四塔并立,皆为六棱柱形塔身、重檐、仰莲宝珠刹,下有方座。其中南侧三座前有石供桌及方首方座石碑。
北起第一座,慈寿塔:高3米。

塔铭:慈寿塔,落款:庚寅八月十九日戍时立,应为顺治七年(1650年)。
北起第二座,古清大士塔:高3米,无塔铭。

塔前碑:碑阳额篆:皇清,首题:古清大士塔誌。落款:顺治九年壬辰岁五月十九日。碑阴额无字,碑文皆为人名。
北起第三座,随缘幻迹塔:高3.2米。


塔铭:随缘幻迹

塔前碑:碑阳额篆:皇清,碑文中间刻:古雄州明山陶公文碑,上款:享八十四岁,辛未相七月二十八日辰时建生。下款:顺治十一年九月初七卯时卒。碑阴额无字,碑文皆为人名。
最南一座,云融之塔:高2.9米。

塔前碑:碑阳额篆:皇清,碑文:上款:下款:顺治十八年。碑阴额无字,碑文为工程项目及花费银两数量。
第三层:
路南侧的石墙小院内有两塔,其中北侧为窣堵坡塔。南塔为住公和尚之塔,六棱柱形塔身、重檐、双层仰莲刹,高3.65米。

塔铭:大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修建,药师殿住持慈光住公和尚之塔,四月二十五吉日造功成。

北侧为窣堵坡塔
路北侧石砌残院内,有宝阡塔:为一六角形砖塔,高3.46米。宝阡塔东南,另有一座残塔。
北行,塔密集起来。南北向小路的西侧共有16座塔。

宝阡塔北侧两座无名塔

无名塔1

无名塔2
十方普同塔(顺治十四年):六角柱形塔身,高4.7米,六棱塔身,条石角柱,宝珠刹,塔铭上有一“眼”。
铭文:十方普同塔,上款:大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孟冬吉日,下款:菩萨戒弟子性天建立。
十方普同塔北侧的修道禅师香和尚塔:为覆钵式砖塔,下为八角须弥座,上为九重相轮。高2.9米,


汉白玉塔铭记载了他的生平:师天香和尚讳宗莲,顺天府武清人氏,出家于敕赐法光寺,雪峰之正宗第五代之法孙也……万历七年正月十一日年已七十三岁坐化西归……万历七年(1657年)三月吉日……。

十方普同塔东北角的无名塔3

紧挨无名塔3的无名塔4

无名塔5
十方普同塔(乾隆二十年):六角柱形塔身,高4.1米,条石角柱,隔心外抹白灰,仰莲宝珠刹。
塔铭:十方普同塔,上款:大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初一日立,下款:赦孤会建立药师殿佛住监造。
三师共葬塔:为覆钵式砖塔,下为八角须弥座,上为九重相轮。高3.5米,


塔铭:“圆寂大悲堂上第四代天朗禅师塔、圆寂大悲堂上第三代觉岸禅师塔、圆寂大宅佛堂第五代住持闻慧塔。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
吉旦后嗣源利立”。

三师共葬塔后面的无名塔6

第3层塔院最北侧无名塔7
塔林内南北向小路西侧:
怡公和尚灵塔:覆钵式塔,原为石筑,现修缮为清灰抹面,高2.4米,

塔铭:圆寂本师怡公和尚灵塔。上款:遗教孝徒真阐庄严报地,下款:正德九年(1514年)三月吉日。
向北走:
雪凭泉公和尚灵塔:砖砌覆钵式塔,高4米,六角形须弥座,上为九重相轮。

塔铭:圆寂本师雪凭泉公和尚灵塔,落款:正德六年(1511年)春造。
同隐之塔:六角形石塔,攒尖顶,高2.85米。
塔铭:上方山兜率堂上本枝前立后化同隐之塔”,左侧小字:妙德英然常觉性,真如智慧本元明。洪宗福法降慈济,嗣祖全新道戴兴,右侧:大清顺治五年(1648年)岁次戊子季春吉旦,第十四代明官建立。石匠景子月。
其他小塔:

无名塔8
恩公和尚塔:覆钵式塔,攒尖顶,高3米。条石砌方形须弥座,高1.30米。


塔铭:圆寂本师恩公和尚灵塔,上款:孝徒、、、柳民,下款:正德十一年夏四月八日建造。
海公和尚塔:青砖砌覆钵式塔,覆莲宝珠顶,高2.1米。八角形须弥座,高1.10米。

青砖塔铭:海公和尚灵塔,落款:……卯年夏月吉日立。
走小路向上走上第四层,由北向南:

玉阜塔和莹域塔并列
玉阜塔:六角砖塔,高3.05米,须弥座高1.10米,柱形塔身,叠涩檐,六角攒尖顶。
塔铭汉白玉质,中横书:玉阜,右竖书:圆寂师祖普公讳如江觉灵塔,左竖款:大清康熙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为。
莹域塔:六角砖塔,高3.05米,须弥座高1.10米,柱形塔身,叠涩檐,六角攒尖顶。
塔铭青白石质,中横书:莹域,右竖书:圆寂本师王公讳性亮觉灵基,左竖款:大清康熙十七年九月十五日为。
如公瑞峰和尚塔:六角石塔,高2.3米,塔身柱状,条石柱角,砖砌隔心,双层塔檐,六角攒尖顶。


塔铭:天台贤首宗第二十七代如公瑞峰和尚塔铭,落款:大清顺治二年岁次乙酉仲春吉日立。
如公瑞峰和尚塔南侧为一座六角形石塔,高2.5米,塔铭已失。
再向南为一座辽代六角形砖塔,高5.6米,须弥座高1.2米,束腰处浮雕瑞兽,其中一头奔狮保存较好,情态逼真,动感极强,活灵活现。塔身前有券门,后有假门,其他各面辟直棂花窗。重檐下各角斜斗拱一攒。顶部为仰莲托宝珠。
无名塔9

无名塔10
向南,有塔院庵遗址,院内内有忏悔上人塔。此塔建于辽大安年间,是上方山塔院中最古老的一座塔。为六角形砖塔,高10米。塔身前后有龛门,其他四面设假窗。上下两重檐,塔刹为莲花承宝珠。
旁边有明碑,碑高1.4米,宽0.61米,厚0.11米。额篆:重修塔记。
碑文:重修上方兜率寺塔记。
塔院庵南侧的院内有三座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