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2018-07-13 06:31:29)
标签:

崇德中学

平民中学旧址

天主教圣母会法文学校

杂谈

西城区的学府(二)


崇德中学
 
       崇德中学位于西城区西绒线胡同33号,现为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其前身是由英国中华圣公会创办于1874年的崇德学堂。学堂于1897年一度停办。1903年在虎坊桥中华圣公会内复校,1908年迁入绒线胡同筹建崇德中学堂,并于1911年10月28日正式开学,是西城区乃至北京市建校最早的普通中学。当时除校长外仅有教员六七人,学生(包括小学)不过三四十人。首任校长为英国传教士鄂方智,其后由史多玛继任。1920年,校长由新西兰传教士纪多甫担任。1927年,学校在北平市教育局立案,由凌贤杨(英国剑桥大学毕业)接任校长职务,结束了由外国人对学校的完全控制。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2945190000147  崇德中学民国西长安街街道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北京三十一中学有着光荣的爱国传统。"五四"运动时,当时的崇德学生成立了自治会。学生们不顾当时代理校长鄂方智的极力阻挠,在市学联的领导下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崇德中学反英气氛特别高涨,大部分学生纷纷退学或转学,使当时一个200来人的学校,在开学时剩下不到百人。
       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崇德部分学生在12月16日不顾校长凌贤杨的劝阻,走出校门参加游行。1947年春,为反对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崇德中学建立了民联组织,后又建立崇德中学的中共地下党支部。
       1952年10月,北京市的全部私立中学由政府接办。崇德中学从此改名为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全部教职员继续留用。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学校校训
 
       这是一所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完全中学。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两弹元勋"邓稼先以及著名建筑工程学家梁思成等十位中科院院士,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林连昆、凯传,渡海英雄张健,全国劳动模范、小学特级教师、北京育民小学校长翟京华等都曾在该校就读。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学校不开放,从校门处可见东侧的二层民国时期教学楼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平民中学旧址
 
       平民中学旧址位于西四北二条。平民中学是陈垣先生于1921年用庚子赔款创建的一所私立中学。学校原址位于翊教寺2号(现育教胡同),1925年迁入西四北二条萃文中学旧址,即现在的教学西楼。1929年增设高中部,1938年萃贞女中停办,校舍归入平民中学,即现在的教学东楼,1952年10月改名为四十一中学,1954年道济医院结核病房搬迁,其房屋由四十一中租用,即现在的办公楼,至此学校格局形成。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西城区文保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西城区文保碑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西城区说明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学校说明牌
 
       平民中学的创办者陈垣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一生从教70年,一生中当过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老师,先后担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等高校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近20年,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诚可谓无一不精。从某种意义来说,平民中学就是其“为有志于学而无力于学的平民青年设置学校”这一教育思想理念的直接体现。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平民中学自1921年甫一创立,其教育大众、办学为民的宗旨立场既已明确。平民中学在招收的小学毕业生之外,招收的学生大多是来自灾区的青年。除此之外,学校免除学杂费,还对清寒学生发放补助。可以说,北京平民中学的创办正是我国平民教育发展迅猛时期的一个典型代表。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校训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平民中学校内建筑为西洋教会学校风格,坐南朝北,东西两座教学楼为砖结构四层楼,局部有地下室,原有两座楼房均为尖顶建筑,1976年地震导致教学楼原貌受损,经维修后改为平顶。办公楼为二层楼,原为石板顶,后改为铁皮顶,为目前北京地区保存较完整的近现代学校建筑群。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校门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从赵登禹路西侧看校园西侧教学楼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原有浮雕字被损毁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校园东侧教学楼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天主教圣母会法文学校旧址
 
       天主教圣母会法文学校旧址位于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37号  。是一组中西合璧的二层楼建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南堂天主教圣母会在这里创办法文专科学校,由法国工部局管辖,圣母会修士任教,重点培养法文人才,教师一面教书一面传教。学校全部招收男生,毕业时由法国授予学位。每届获得前两名的成绩优异者,还可以保送去法国学习深造。1921年法文专科学校改为南堂小学,1943年又改为南堂中学,均属天主教圣母会管理。建筑面积5 000平方米。前出轩式二层楼建筑。后为职业中学使用。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北京市文保碑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北京市说明牌
 
       天主教圣母会法文学校旧址在宣武门教堂(南堂)东侧,只有一墙之隔。这组中西合璧的建筑,大门朝南,东、西、北是前出廊子的二层楼,包括教室、学生宿舍、图书室、实验室等,庭院当中为体育场。旧址具有近代折中主义风格,建筑为砖木结构,砖砌拱券门窗,红色铁皮屋顶,斑驳的外墙诉说着学校经历的沧桑岁月。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窗子的装饰用了砖雕线条,手法简单,但是效果流畅美观。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349、西城区的学府(二)
建筑门洞上刻有“1908”和“法文专门学校”字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