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勒永恩府遗存
贝勒永恩府遗存位于砖塔胡同42号。 爱新觉罗•永恩,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十四日卯时生,生母侧福晋西林觉罗氏头等侍卫噶尔萨之女。
雍正十一年(1733年)其父崇安(袭康亲王)逝世,崇安之子永恩是当然的继承人,但在雍正十二年(1734)四月,雍正皇帝却选中了永恩的伯祖父巴尔图承袭亲王,只封永恩为贝勒。永恩在西四大院胡同小府内住了二十年,直到乾隆十八年(1753)巴尔图去世,乾隆皇帝才让永恩承袭了亲王,住回了王府中。贝勒永恩就是奉旨重修万松老人塔的那位康亲王。

西城区文保牌
棍贝子府花园
棍贝子府位于新街口东街。先为诚亲王新府,即贝子弘景府。嘉庆年间,又赐给仁宗四女庄静公主,又称四公主府。光绪六年(1880年),庄静重孙棍布扎贝袭贝子爵,成为此府的末代府主,俗称棍贝子府,直至清朝灭亡。嘉庆年间引玉河水入府,在积水潭之南和西岸存有花厅,潭东有土一座。积水潭医院在此。
西城区文保碑
据记载,繁盛时期,整个府邸面积约65100平方米,约合98亩左右,其中花园面积29479平方米,约合44亩左右,是清代一座大型的王府花园,其继承了明代名园太师圃的风韵,主体格局一直保存至今的却也不多见。
西城区说明牌
据《啸亭杂录》载:“诚亲王新府在蒋家房。”诚亲王旧府位于官园,因改赐慎郡王,故于蒋家房(新街口东街)建新府。雍正十年(1732年)允祉卒后,其第七子弘暻继为府主。弘暻于雍正八年(1730年)被封贝子,故此府又称固山贝子弘暻府(《宸垣识略》)。据乾隆《京城全图》,此府东起水车胡同,西邻光泽胡同,北抵积水潭南岸。占地面积大,规制严整,府正门面阔五间,大殿面阔七间,东西配楼面阔五间,后殿面阔三间,后寝面阔五间。主体部分在西路,东部以花园为主,规模很大,园中有亭台楼阁,古树参天,山石点缀,土山环绕。园内有一湖,湖中有一土石相间小岛,湖水引自积水潭。按清代制度,积水潭水为御用,非经特许,不得擅引。弘暻无特殊建树,亦享受了特殊恩准。

据《北京历史地图集·明北京城》记载,此园位于明代镜园旧址。弘暻之后府主分别是永珊(弘暻第三子)、绵策(永珊第三子)、奕果(绵策嗣子)。奕果于嘉庆三年(1798年)承袭不入八分(八种待遇标准:朱轮、紫缰、宝石顶、双眼花翎等)辅国公,改迁别所,此府改赐庄静固伦公主。并御赐引玉河(即西海)水入园。庄静公主为嘉庆帝第四女,又称四公主府。光绪六年(1880年),庄静公主重孙棍布札贝袭贝子爵,成为此府末代府主,俗称棍贝子府。清末至民国年间,此府被称棍贝子府。该府归制为王府,后大体延续旧制,至民国年间犹存。
棍贝子府花园重修记:
棍贝子府花园位于积水潭医院内,原为诚亲王新府花园。诚亲王即康熙帝第三子允祉,雍正之兄,雍正六年被革爵治罪,雍正八年(1730年)复爵、因原府邸已改赐慎郡王为府,故在后海西岸现积水潭医院位置另建新府,称诚亲王新府,其后代世袭居此。嘉庆年间,此府改赐庄静固伦公主为府,并御赐引玉河水入园。光绪六年(1880年),庄静重孙棍布扎贝袭贝子爵,成为此府的末代府主,俗称棍贝子府,直至清朝灭亡。1956年积水潭医院在王府旧址上建成,王府花园被完整保留遂成为医院的后花园。1989年8月1日,棍贝子府花园被列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为庆祝建院五十周年及保护古都风貌,积水潭医院对花园进行了保护性整修,加装自动水系循环及净化装置,使古老的皇家园林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零零六年元月立
北京积水潭医院

棍贝子府的刻石示意图
20世纪50年代王府的原有建筑绝大部分拆除,仅存三间卷棚歇山筒瓦顶的花厅,两幢硬山过垄脊的重楼,以及湖与假山。1956年,积水潭医院在王府旧址上建成,王府花园被完整保留遂成为医院的后花园。
医院北部那个讹传为“砖塔”的烟囱也算是医院内的一景。
摄政王府马号
摄政王府马号位于什刹海后海北沿43号。马号坐北朝南,有东西二个院落。建筑面积约1900平方米。东院有北房、南房和西房。西院有北房、南房、西房。院内仍保存有石马槽。现作为北京第二聋哑学校校舍。
西城区文保牌
西城区文保碑
西城区说明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