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5、颐和园的城关

(2017-01-10 07:26:27)
标签:

文昌阁城关

千峰彩翠城关

宿云檐城关

通云城关

寅辉挹爽城关

颐和园的城关
 

  颐和园里有一些在其他园林中是很难见到的,像城关一样的两层建筑,其下层有圆形的门洞,上层有城楼。共有六处,分别是:文昌阁城关、紫气东来城关、寅辉城关、宿云檐城关、千峰彩翠城关和通云城关。

  这些城关建于乾隆年间,与其说有防卫上的功能,倒不如说是为增添园内点景建筑的景观效果更为恰当。如文昌阁与宿云檐,一文一武;寅辉与通云,一东一西;千峰彩翠与紫气东来,一高一低,都是相互照应的巧妙对景。

 

 

昌阁城关

 

       颐和园东堤上连接知春亭的知春桥头,矗立着一座高大巍峨的城关式建筑,这就是文昌阁,文昌阁得名于文运昌盛,“文昌”即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是道教中主掌功名利禄之神,受到古代文人的特别尊崇。清代中状元者有幸到颐和园一游时,必定要到文昌阁来拜谒文昌帝君。在清漪园的造园设计中,在万寿山西麓宿云檐供奉关帝,在这里供奉文昌帝君有文武辅政之寓意。

 

185、颐和园的城关

185、颐和园的城关
       文昌阁始建于1750年,是园内六座城关(宿云檐、文昌阁、千峰彩翠、寅辉、紫气东来、通云)中最大的一座。乾隆时期,昆明湖东、西、南三面并没有围墙,这座城关即成为从东南方向入园的门户。


185、颐和园的城关
       文昌阁是建在城关基座上的楼阁式建筑,城头四隅角廊平面呈“人”字形,中间为三层楼阁。1860年遭英法联军破坏,直至慈禧重修颐和园时才将其改建。改建后为上下两层,顶部为十字形黄琉璃绿剪边琉璃屋面。

 

185、颐和园的城关

185、颐和园的城关
       文昌阁中供奉着文昌帝君铜像,两小侍童伴其左右,旁边一匹铜骡,体态自然,传说是帝君的乘骑。

 

185、颐和园的城关


 

 

千峰彩翠城关

 

       在万寿山佛香阁东侧的山上有一座城关式建筑,名曰:“千峰彩翠”,这是颐和园内唯一修建在山上的城关,也是目前颐和园内唯一允许游人登上的城楼。由城关一路沿山道蜿蜒而下,可到达前山的各个景点。由于它位于万寿山上,居高临下,因此,前山前湖的景色几乎都在它的视线之内,因此确实是个很不错的观景所在。


185、颐和园的城关

185、颐和园的城关
这座城关所处地势也险要,颇有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姿。

 

185、颐和园的城关
城门洞上有石刻匾额“千峰彩翠”

 

 

 

宿云檐城关

 

       始建于乾隆年间,在万寿山西半壁桥南面,城上原有楼,内供关羽银塑像,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走,光绪年间重修颐和园时改为亭式建筑,内供关帝牌位。此关可控制西如意门一带,与万寿山东的文昌阁象征“文武辅弼”。 

185、颐和园的城关

185、颐和园的城关
       城楼内供奉关羽、周仓、关云银铸塑像。咸丰十年(1860年)为英法联军掠去。城内有古树一株,枝干扶疏,为乾隆时旧物。


185、颐和园的城关

185、颐和园的城关
       乾隆时期,昆明湖三面设有围墙,这座城关就是从西部入园的门户,此关可控制西如意门一带。


185、颐和园的城关

  

 

 

通云城关

 

       是一座建在后湖岸边小山坡上的一座很小的城关,城门洞上方石刻“通云”二字刚劲有力,拾级而上过门洞登城,上有一亭式建筑,飞檐高挑,砖雕十分精美,环亭筑有城垛,与东部的寅辉城关遥相呼应,皆是苏州街的陆上关口。城关位置较隐蔽,位于苏州街游览区西北角,需购票进入。

 

185、颐和园的城关

185、颐和园的城关

185、颐和园的城关
南侧匾额:通云


185、颐和园的城关
北侧匾额字迹看不清了

 

 

寅辉挹爽城关

 

       位于万寿山后山的中御道上,始建于乾隆年间,左控山谷,右临后溪河,陆路与水路并据,颇具苏州盘门之势。城关东、西有券门,门上石额东曰“寅辉”,西曰“挹爽”。城台四周有垛口,正中建有一座歇山顶城楼。关前石桥为花岗岩桥身,青石桥面,两侧有青石栏板。

 

185、颐和园的城关

185、颐和园的城关
与西部的“通云”城关遥相呼应,皆是苏州街的陆上关口。


185、颐和园的城关

185、颐和园的城关

185、颐和园的城关

185、颐和园的城关
西边石额刻“挹爽”


185、颐和园的城关
东边石额刻“寅辉”

 

 

 

紫气东来城关

 

       位于谐趣园南面,建于乾隆年间,城关上建有两层阁楼,阁楼四周有刻花青砖砌成的城垛。远远望去,高大巍峨,颇有古意。城关南门石额刻“紫气东来”,源自老子出关的典故,北门石额刻“赤城霞起”,源自晋代文学家孙绰《天台山赋》中的名句。此两额均为乾隆帝所题。

185、颐和园的城关

185、颐和园的城关
城关既是点景之处,又是当年园内分区防卫据点。

185、颐和园的城关

185、颐和园的城关
北面题额曰“赤城霞起”


185、颐和园的城关
南面题额曰“紫气东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