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力量》第二章 识别论证 (要点摘抄)
(2013-01-22 21:44:19)
标签:
逻辑学摘抄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第二章
P35
2.1
非支持性断定:并非论证,仅仅是一种断定,它没有提供支持性陈述(即前提),也没有得出任何结论。
1)报道(report):是一个希望提供情况、主体或事件等信息的陈述系列,可以是没有包含任何论证的许多信息的陈述。
P36
2)举例(illustration):是与解释或阐明案例联系在一起的陈述
3)解释性陈述(explanatory statement):对一种现象的原因的断定
(只有断定而没有依据(前提),不是论证)
P37
4)条件句陈述(conditional statements):对一定条件下的结果的断定
P39
2.2
良构论证(well-crafted argument):当重要的逻辑特征得到明确的陈述时,
论证将变得更易于评价。当一个论证这样陈述后,称之为良构论证。
原则1:识别前提和结论
1)前提指示者(premise
P40
2)结论指示者(conclusion
蕴含、我们可以推出、可推得、据此证明
经验原则是先识别结论,一旦弄清作者试图证明什么,论证的其余部分通常都各得其所了。
P41
3)标准形式(standard
应将任一条件句前提或结论纳入标准形式——
即“如果A那么B”。
以方便抓住逻辑含义,认识论证形式。
4)修辞:可能是一种假装陈述,即用修辞(如反问)来强调一点。
需根据上下文及作者意图将修辞的原义还原为陈述。
例:难道说幸福的人是穷人和失业者吗? ——幸福的人绝不是穷人和失业者。
P42
5)命令:一般不是陈述,但可能是假装的“应该”的陈述。
例:做一个医生吧!——你应该做一个医生。
原则2:消除多余冗词
1) 折扣(discount):即承认一个事实或可能性,该可能性被认为致使一个论证无效、弱、不可靠或不可信。
尽管事实上、我知道…但
P43
2)重复(repetition):用稍微改变的词语,重述一个前提或结论
3)确信(assurance):指示作者相信前提或结论的陈述、词或词组。
简直、那是不可否认的、明显地、那是一个事实
P44
4)樊篱(hedge):指示论者犹豫于前提或推论的陈述、词或词组。
但通常不会影响一个论证的有效性、强度、可靠性或可信度
可合理地、在我看来、这似乎可靠地
P45
原则3:使用一致的语言
对于保证论证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所依赖的词项,应保持其语言风格的一致性。
P46
原则4:在解释一个论证时应公平和宽容
公平,包括忠实原文,而不是曲解清楚的含义。
不能由自己的想象来改造对方的论证:改写或润色关键的陈述、省略重要的前提、增加原文中未提供的前提等。
在有效识别未陈述的假设前提前,人们必须首先准确表达已陈述的或明确的论证形式而不是歪曲其意义。
P47
原则5:不要混淆子结论与(最终)结论
子结论(subconclusion):它被前提所支持,但它又至少支持一个进一步的陈述,
该陈述可以是结论或者是另一个子结论。
P53
附录:逻辑图
首先需要在论证的每一个陈述前后画上括号,说明任一个前提或结论的标志者和每一个陈述的数字序号。将数字序号独立画出。
例子(1)【竞选改革是必须的】,因为(2)【对政治竞选的许多捐助在道义上等于贿赂】。
用箭头表示前提和结论间的支持关系。从表示前提的数字向表示结论的数字朝下画箭头
最后要注意,条件句(如果——那么)和析取(或者——或者)不能被括号分为多个部分,应作为一个整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