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如果你是一名企业家——比如明珠姐姐,企业的
成长最有价值,成长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但如果你是一名股民,企业的成长和股票本身的投资或投机价值无绑定关系。
格雷厄姆的“私营企业估值法”,就是提倡投资人以一个私营企业主的身份来评估另一家相似的企业是否值得购买。其具体体现就是再也简单不过的PE和PB了。我的理解是:如果我给自己开的饭店估价是60万,那么收购另一家规模、盈利状况相似的饭店最多不要超过100万(考虑到未来升值的因素),但是,超过600万就是傻子了。
然而,A股市场的所谓的价值大咖一出场就声称格雷厄姆的那一套不管用了,一张嘴就是巴菲特如何在费雪和芒格的帮助下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那个行业“最有前景”,就扎堆到哪个行业去调研,这是成长投资、质量投资、主题投资、远景投资和趋势投资(根据经济发展趋势的投资),和格雷厄姆倡导的价值投资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以李剑、但斌、陈理等人为代表的“价值”大咖在2011年前后提出了“先定性后定量”的“价值投资”理念,对格雷厄姆“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投资理念进行了彻底地颠覆。这一理念最后发展到了“好企业随时买”的极端状态,并成为A股市场的主流智慧,为此后A股市场每一次的“价值投资”的春天吹去了暖风,但也为每一次崩盘埋下了伏笔。
霍华德告诫我们:“很少有战略战术不受周围环境影响的领域。我们踩油门的力度取决于道路是空旷还是拥挤,高尔夫球手根据气流选择球杆,我们随天气选择外套。投资行为难道不应受投资环境的影响?”
霍大侠的意思是不是说:这世界上真的有不问价格随便买的股票吗?作为一名股市投资者,真的可以持有优质公司就可以不关心股市波动吗?
我老套,墨守成规,跟不上新时代的潮流,依然喜欢格雷厄姆保守的投资标准。昨天(3月7日)看了一下账户,还有几支符合格雷厄姆标准(PE*PB不大于22.5)的股票,分别是:
股票
PE
PB
PE*PB
建设银行
8.92
1.22
10.88
新希望
13.01
1.56
20.30
长安汽车
5.59
1.24
6.93
绿地控股
12.01
1.62
19.46
国投电力
12.30
1.59
19.56
只要账户里还有符合格雷厄姆具体的量化投资标准的股票,我还会安心地呆在股市里的。我非常欣赏霍华德《关注周期》这篇文章,我相信周期(钟摆)的力量会让我从低估值、高分红的股票中获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