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点糊味,但未烤焦

(2017-07-04 20:01:54)
标签:

价值投资

成长投资

护城河

估值

股票

    这一段时间,随着茅台、格力、上汽为代表的一批白马股的高歌猛进,一种熟悉的味道再次飘荡在A股市场的上空。比如,高毅资产首席执行官邓晓峰在2017年华泰证券中期策略会上发言《在中国做价值投资的思路》指出:投资要做三好学生,要选择好的行业,好的公司,要有好的价格。

    其实,邓首席的观点并不陌生,2011年消费垄断大行其道的时候,几位价值前辈所宣扬的先定性后定量就是这种观点的原始版。

    不过我还是认为邓首席的思路不应冠以价值投资的名号,正如我认为那几位前些年鼓噪“消费垄断”的价值大V不应自称为价值投资者一样(他们更应该称为主题投资者)。理由很简单,因为在好的行业里选择好的企业,选择增长型的行业,处于生命周期早期阶段的行业,这种依据经济趋势、自上往下选股、提前潜伏的方法分明就是成长投资的典型思路。

    我没有诋毁邓首席以及成长投资的意思。只是想说: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是两种不同的投资体系。如果你走的是成长投资的套路,就不要把自己往价值投资上扯。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就是费雪的弟子有什么不好?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果我是一位私募,我也会随波逐流的跟随当今市场的主流观点,因为哥也得吃饭啊。

    但是,我只是一只股市里的小耗子,如果不想被机构吃掉,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我更喜欢把邓先生的投资策略倒过来,即价格——公司——行业。

     价格:确切的说是估值。一个25倍市盈率的上限,几乎把所有最热门的股票拒之门外,这里面不乏真正的好企业。但是,天下美女多得是,错过范冰冰,不是还有李冰冰吗?给自己设定一个估值上限,就好比纪委给党员干部设定的高压线,你不碰它,一切安好,老婆孩子热炕头。你若碰它,轻则烧伤,重则变成植物人。

    公司:是不是好公司,几项数据就足够了,比如现金流、ROE、历史分红、未分配利润、负债等。我的逻辑是:如果这几项指标好,企业不会太差;反过来,如果是好企业,这几项指标就不会太差。至于护城河,就让董事长去挖吧。

     行业:行业分析是最不靠谱的。新兴产业就是好行业吗?传统产业就是差行业吗?手游、传媒、在线教育前几年火得不行,现在怎么没人提了?我认为A股市场几十个行业都是好行业。关键是你出的什么价。当然,我还是很喜欢把自己的股票分散到多个行业中的。

     这几天,我打开博客中心,里面漫天飞舞的都是巴菲特、成长、护城河、长寿企业等耳熟能详的词汇,仿佛回到了2011年吃药喝酒的火红年代,心里有些不安。

哥边打边撤了,卖出部分仓位的白马股,充实现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