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斌斌:走向觉醒的修行】

(2015-01-18 10:22:54)
标签:

菩提书院

三级修学

学员心声

分享

分类: 【我与书院】
【谢斌斌:走向觉醒的修行】

  2014年4月,我有幸进入书院学习佛法。作为一个初上大学的学生,独立的生命才刚刚开始,然而,生命中的疑惑在经历中不断萌生。感恩佛法解答我生命中的诸多困惑。

  人生在世,希望活得明白。我是谁?何为幸福?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何为命运?活着为了什么?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对这些问题做过深入的探索。作为有思想的我们,哪一种最让你信服?

  从佛法中,我了解到我是众缘和合的产物,身体只是无数细胞的组合,精神也只是经验的积累。我们所说的我,是一种暂时存在的假我。幸福是一种不稳定的感觉,人生的本质是苦。生死皆遵循轮回的规律,当下起心动念皆造作善恶之业。作为人生,最根本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通过修行获得解脱。

  不仅仅是我们,整个世界也是众缘和合的产物。世界无边无际,但即使是这样一个我们难以思量的伟大的存在,同样也遵循着成住坏空的规律。世界也好,人事也罢,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常。我们所纠结的名与利、爱与仇,最后也终是一场空了。这是世间发展的真相,而不是面对世界的消极。具备了世界观、人生观的正知正见,改变命运就此开始。

  佛法是教育,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死记硬背和转述概念。觉悟只是在思想上意识到我应该这样做,距离真正的解脱还相距无比遥远。惭愧的是,在理论上我已经接受了佛法正见,但仍然有诸多烦恼。如何减轻这些烦恼呢?我尝试着如此去做:

  观照内心,追本溯源。譬如一次考试失利、一次竞选失败,这些都足以成为我们难过的理由。为什么我会难过?考试失利,竞选失败,我认为这无法体现我的能力,或者我无法得到我想要的东西。为什么我要体现我的能力?因为这能体现我的人生价值。这种人生价值是我真的想要的吗?一部分是自己想要的,一部分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你是为自己生活还是为别人生活?为自己生活。如果你得到了你想要的这个东西,你觉得下一步你会怎么样?短暂满足后,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在那样的一个位子上又会有新的需求,进而再去执取,并在执取中不由自主地造作不善业……不可否认,世俗生存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生存技能。但是满足了基本生存条件后,我们一次又一次追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到最后剩下的无非就是贪嗔痴和我执。

  养成写东西的习惯。在观照内心的过程中,我们这一刻会萌生出无数个念头。但是也许这个念头的问题刚刚想通,另一个奇怪的念头又出现了。而且,或许此刻我想通了这个问题,但过几天我又忘记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写东西的方法解决。写下文字的那一刻,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的结论性判断。用文字把各种思绪记录下来成为系统,也更利于我们对自己心念的理解。对于暂时不能想通的问题,先记下放在一边。对于想通的问题,今后再看时,我们便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怎么我当初会如此执着于此境?!我们大多数人的手机上都有备忘录这一软件,每日睡前观想、记录这一日的活动,慢慢积累下来,我们的生活必会有质的改善。

  多看书,多观听师父的影音法义。我们都是轮回中的重病患者,而佛陀是大医王。佛法是治疗我们贪嗔痴的良药,只有自己按时按量服药,最终才能成就生命的解脱。在听闻法义的过程中,一个词、一句话都极有可能触动我们的内心。此刻的一丝正念,便极可能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有诸多烦恼,当我们无法自行解脱烦恼时,不妨暂时把烦恼放到一边。保持平和的心态听闻法义,也许几天后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想通了——只是那时候自己太执着于彼境,其实这事并没那么复杂。

  关注贫苦,热心公益。我们的很多烦恼都是来源于贪执的欲望。不能满足现状,我们为之焦虑、愤怒、奔波……看看偏远山区的人们,贫困让他们从未拥有过很多我们所认为的美好事物。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还在为每日的衣食而忧心。当看到这些图片、文字时,我们的心会不为之触动吗?生活条件优越的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抱怨生活呢?人性的贪婪是永远无法满足的,难道我们要一直这样历经一个又一个追逐个人私欲的轮回吗?在我们内心萌生出扶弱助贫的慈悲心的那一刻,为什么我们不努力真正去实践这一份想法呢?投身公益,你会接触到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简单,心中却时刻怀着一份助人的信念。与这群人为伴,你会感觉到社会的关爱。在公益中,我们会有缘了解到公益工作的每一细节。譬如一份爱心包裹,从南京寄到西南偏远山村,我们的义工要整理善款、联系厂家、联系运输商……这一处处细节,都能让我们感知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时常有公益的体验,我们怎么还会不满足于现世享有的福报呢?

  以上所说的方法及讨论的问题,很多时候更偏重于学做人、修身养性。但如果连人都做不好,如何走向解脱?佛家依证得的果位,粗略地分为佛、菩萨、阿罗汉等,越往上修行,难度越大。先修好人天乘善法,安住当下改变自身,是解脱道、菩萨乘的基础,唯有此才能使今后的修行之路走得更扎实,更有效果。想要最终解脱烦恼,我们还有一段很长很长的修行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