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茶真味
——茶道艺术工作坊
学员
天舒
这一天感触很深。收获很大。所以要趁着倒入心里的茶未凉,趁着“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的梅花香气还在,一定要在今晚分享一下自心底氤氲开来的茶韵和花香。
初进教室的时候第一个感觉是,真荣幸我能成为这间如此德慧的学堂的一部分。教室美得让人觉得惊艳。古色古香,每一个角落都是经过精心布置,每一个茶杯的摆放都讲究得你觉得把她挪动一毫米都是一种破坏,这间教室像是一个绽放着的生命。
陈茶师的谦逊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今天到这里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台湾小壶泡,如果觉得好的地方你可以吸收,我们可以一起交流茶道。他用“分享”和“交流”两个词,把选择权给我们自己,自己去甄别。没有独断感,没有权威感,却凝聚了很强的亲和力。陈茶师开讲前给我们转变观念,他说,在这个茶席上,壶是主角,人是配角。茶壶是有生命的,一定要与她沟通,和她交流,善待她她才会善待你。所有的事情都是相通相容的,与茶相处就是与人相处。我觉得茶是有灵性的。她会感知你的内心: 她会感知你浮躁焦虑的情绪并像镜子一样的观照出来,她亦会感知你平和温润的性情并透过涓涓茶汤流淌出来。所以,捧起陈茶师泡的茶,看着氤氲的雾气携着茶的清香扑鼻而来,再品上一口茶时,陈茶师透过茶传递给每个人的欣喜感是不言而喻的。
在陈茶师讲课时,我能感受到他对茶的尊敬,一个小细节是,他说,“……这样才能将茶韵请出来”他用了“请”字,这样的小细节太多太多,陈茶师对茶壶倾注的感情像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呵护自己的孩子,泡茶时那种慈爱不自觉的流露出来。所以看陈茶师泡茶的过程和品茶是一样的享受,这过程像是有节奏的,时而缓慢时而加速,让我觉得泡茶是另一种形式的演奏。
方法和技巧都是外在的形式,真正泡出清香甘甜的好茶最重要的是心境的平和,陈茶师说,我们要把自己放空,只有放空自己身体才能够接受新的东西好的东西,持起壶的时候,世界都是你的。第一泡给茶叶适当的压力,唤醒她,轻轻的,我好像能感受到那些鲜嫩翠绿的小精灵在陈茶师的茶壶里扭了扭腰肢,睁开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气,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朝着正面目光慈爱的望向她们的陈茶师调皮的裂开了嘴。第二泡茶水的压力要均匀,用温柔的水流顺时针推茶叶,我总觉得这群刚睡醒的小精灵你推我,我推她,有秩序的围着茶壶底晨跑。第三泡茶叶彻底舒展了,她们懒懒的享受着陈茶师面带微笑的为她们做的spa。从始至终,这群茶叶都是幸福快乐的,那只茶壶也是备受尊重的,陈茶师给放在茶桌上的每一个茶具以浓浓的关爱。
下午,陈茶师给我们看了很多他布置的茶桌,简单通俗的原材料,到了陈茶师的手里,却可以相互映衬得美轮美奂,呈现出绝美的意境。那些掉在地上没人理的枯枝被陈茶师拾起做成了梅枝,赋予了第二次鲜活的生命。我觉得这正是茶道的精髓所在,也是我们女子德慧大学堂的宗旨“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只要心中有美的意向,那么即便是断井颓垣,我们德慧人也会赋予她姹紫嫣红赏心悦目。
晚上,我们一起听了梵呗音乐会,老师圆润浑厚的音域给了我从未有过的美妙感受,我试着放空自己,像王校长说的,把自己当做一壶茶,沉浸在音乐里。盘腿而坐,渐渐进入意境,闭着眼睛体味那种无端的随着音乐涌上来的欣喜。唱颂准提咒的时候,感观一直在被震撼着。准提咒以后是我最喜欢的六祖慧能的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听到的时候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动。在听白度母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美的,我可以这样用心,这样温柔,这样宽容,仁慈。一道温暖的白光自百会照进心上,我的心被温暖着,照耀着,我真的发自内心的爱这个世界,爱素不相识的人,爱芸芸众生。我爱这样的自己,她竟然如此美丽。
在听梵呗音乐会的过程中,脑海里总是与三四岁时那个穿着明黄色衣服的自己相遇。好像又迎着十岁那一年的日出,听到父亲在我旁边轻声说,气沉丹田,呼,吸,感觉打开百会,接受天地能量......后来,老师的话跟父亲的话融在一起。我爱这样的感觉。
最后,感谢女子德慧大学堂,感谢妈妈一样慈爱又亲切的王红校长,见到您的第一面感觉就如同亲人,这是我们的缘分。谢谢您的疼爱,我是有多幸运,能成为女子德慧大学堂的一员,后面的路还很长,请您放心,我会继续跟女子德慧大学堂一起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