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对于孩子是该独自睡觉还是和大人同睡这个问题好像并没有什么定论,不同的育儿书有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听起来也都挺有道理。主张让孩子独自睡的认为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主张孩子和大人一起睡的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亲子关系。中国人好像一般都是大人和孩子一起睡,而西方人则一般让孩子独自一个房间睡,甚至从一出生就开始了,这样做也兼顾了父母的隐私。当然人家也有这个条件,地广人稀,家里动辄就好几个卧室。他们的孩子感觉独立性确实比较强,很少有太依赖父母的。孩子的安全感应该也没有受损,要不他们也不会普遍那么自信了。但是他们和父母间的关系却好像的确显得不那么亲密,尤其成人之后,很少有子孙和老人三世同堂的。虽然这其中也许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已经有西方教育专家提倡父母像东方人学习,和孩子一起睡,以更好地照顾到孩子的需要。
丫丫两岁了,在独自睡和与我们睡之间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了若干次。现在回过头来看时,我觉得到底孩子该怎么睡没有绝对的答案,要依孩子的年龄阶段、喂养方式(母乳还是配方奶)、环境变化以及家庭实际状况(如父母身体和作息时间,是否和老人同住等)而酌情处理。
丫丫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里是和我同床睡的,丫爸被赶到了客厅,这样也是为了半夜里不吵到他。因为我觉得躺着喂奶最舒服,所以丫丫和我同床睡时喂奶就很方便,不用把她挪来挪去的,我可以以最少的力量和最小的姿势变化完成喂奶工作。她那时候想吃奶了并不哭,而是双手挥舞,两脚乱踹。我通常是被她的手脚碰到而醒来,迷迷糊糊把身体侧过来,搂着她就开始喂,喂完了身体再侧回去倒头便接着睡,而且经常在喂奶的过程中就睡得不醒人事了。可同床睡有一个问题,就是我总怕自己庞大的身躯把这个小东西给压到,睡觉不敢翻身,不敢曲腿,不敢侧伸胳膊,只能中规中矩保持立正姿势,睡得很累,睡得不实。而且,我脑中一直有一个印象,孩子和父母同床习惯了,长大后很难再把她赶走,要是对父母依赖到这种程度我也是不能容忍的。
于是在丫丫满月后,我把她放在了类似小摇篮那样的bassinet里面睡。Bassinet不似正式的婴儿床crib那么空旷,而是比较窄小,对于才一个月大的宝宝来所应该会觉得更加温暖舒适些。而且bassinet床沿较矮,不似crib那么高深,对于我这个产后频频腰疼的人来说也能省力些。Bassinet还能摇,要么手动要么电动,丫丫烦躁不睡的时候还挺管用。可是,虽然bassinet紧靠着我的床,每次喂奶我要费的功夫还是比同床睡时要多很多了。我需要下床,把她抱出bassinet放在大床上,我再上床躺着喂奶。喂完后我需要再次下床,把她放回bassinet,我才能再次上床睡觉。这样一系列动作又带来了另一个小麻烦:吐奶。婴儿胃肠发育不完全,很容易吐奶。即使我努力做到小心翼翼轻拿轻放,但终究不比同床睡时根本不用去挪她,自然免不了的轻微振动竟也能让丫丫吐奶。吐完了肚子又空了一块儿,我还得再重新喂一遍,否则过不了一会儿她又会饿醒的。如此反复折腾一番导致每次喂奶往往都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我实在是筋疲力尽了。
就这样硬挺了大半年后我终于动摇,在丫丫八个月的时候又将她请回到了我的床上。可是,此时丫丫绝非彼时丫丫,她现在可绝对不会像在月子里和我同床时那样简简单单地吃了就睡睡了就吃了。由于我没有给她用安慰奶嘴,并且任由她一边吃着奶一边就睡过去了,还时不时用奶头堵住其实不饿的她那半夜里一觉醒来就要哭喊的嘴以免吵到别人,所以一不小心把她养成了只有叼着我的奶头才能睡觉的坏习惯,对我有着强烈的依赖。如果还不是我的睡觉时间,我喂完奶看她睡着了,就会下床去忙别的事情。她没睡一会儿就会醒,见我不在身边就开始大哭,我只能急急忙忙赶回去再把奶头献给她,她咂巴咂巴其实根本也没吃几口奶,可就这么一点儿心理慰藉已经足够让她心安理得地接着睡了。晚上我睡着睡着就能感觉到她突然一挺身坐起来,看她闭着眼睛用手在四周摸一圈,摸到我了就“扑通”倒下接着睡,没摸到就哭,我自然又得上奶头了,无比沮丧地边喂边想:这样的日子何时有个尽头,我什么时候才能睡个整觉啊!
也曾经想训练她自己睡觉,哭也不管她,感觉她哭累了应该自然而然就睡了。可是丫丫不但能声嘶力竭哭上十几分钟不停歇不降调不走音,而且就算哭累了也只是把脑袋搭在床头上站着睡会儿而绝不躺下,小憩过后接着嚎。她哭的这十几分钟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年地狱般的煎熬,不只是心疼,更多的是心烦,还有忐忑。时不时望望窗外看有没有警车过来,房子不隔音,邻居没准儿会嫌吵而报警。最终,我们还是投降了!
这样又是两个月过去了。丫丫十个月的时候,我们去刚新买房子的一个朋友家玩了一个月。他们儿子嘟嘟比丫丫大近三个月,由于一直混合喂养,白天母乳,晚上配方奶,他才几个月大就可以睡整觉了,从那时起就一直自己睡一个房间。每到睡觉时间,他们把嘟嘟放到小床里,跟他说拜拜,然后把门一关,里面就一点儿声音也没有了。他睡醒了也不哭,可以先自言自语玩一会儿才叫人。睡觉这么省事,真让我们艳羡不已。于是在朋友的大力鼓励和怂恿下,我们决定再尝试一次。我们将丫丫的小床放在了他们家楼上有一个最靠里的卧室,因为即使她在里面大哭,在楼下听得也不是很清楚。
这天中午我喂完奶后,丫丫已经睡着,当我把她往小床里放的时候她就惊醒,一骨碌爬起来,拽着栏杆大哭。我还试图安慰了她一小下,告诉她我们就在楼下,不是不要她了,但她反而越哭越凶。结果我牙一咬,心一横,头也不回地走出房间关上房门来到了楼下。这个世界终于清静了,听不清她的哭声感觉确实好多了,再也不会百爪挠心,我们也能够更坚定地将训练进行到底了。这一次丫丫整整哭了半个小时才停歇,睡了没多久就醒了接着哭,我们还是没有管她,她又哭了半天才再次睡着。睡了两个小时左右后她醒了,依旧是哭。这回我们觉得睡的时间可以了,上楼打开房门一看,丫丫还是睡前大哭时站着拽着栏杆的那个姿势,衣服湿了一大片,看见我们哭得更厉害了,委屈至极。我们虽心疼,但是既然决定了就不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晚上睡觉丫丫还是哭了将近半个小时,我们则是等她睡熟了才蹑手蹑脚地进去睡觉。半夜里她醒了就站起来冲着我们哭,本不想理她,但是在同一房间里就实在无法抵挡了,再加上困得要命想赶快让她闭嘴,而且考虑到她可能饿了,于是还是把她抱出来和我们一起睡了。第二天丫丫睡前哭的时间明显缩短,十几天后已经基本可以做到被放到小床里睡觉时不哭了,但是半夜还是会起来一次吃奶,然后就无法再放回小床。等到丫丫十一个月我们即将离开朋友家时,我决定给她逐步断奶,半夜那次就不喂了。于是我们搬到另一个房间去睡,睡前给她在睡梦中喂一次,这样还比较容易将她放回小床,半夜里也隐约能听见她的哭声,但是没去管她,我也终于得以睡上一个难得的安稳觉了。
至此,丫丫独自睡觉的训练大功告成,已经完全可以和嘟嘟媲美了。得到充足睡眠的我白天心情舒畅,能够以更多的耐心来应付日渐强大的丫丫。而且,由于我不用陪她睡,她白天的睡觉时间加上晚上比我早睡的时间就成了我难得可以自由支配的休闲时光。每天的这段宝贵时间我是绝对不会浪费在做家务上的,而是走出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暂时回归单身时的我,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写博客),生活更加简单而有意义。后来当我周围的妈妈们知道丫丫睡觉如此省心时也和我当年一般羡慕,我就告诉他们这是残酷训练的结果。如果有老人同住千万不要轻易尝试,要是搞得家庭不合、老人急火攻心就不值当了。
后来嘟嘟一岁半上幼儿园时哭了一个礼拜,自此这个当年的睡觉模范再也不能独自睡了,一定要和妈妈一起睡,妈妈也就由着他了。即使现在都有了小妹妹也还是如此,而且比从前要粘妈妈。我觉得也许是因为年龄太小安全感还不足够强的时候就上幼儿园的缘故吧,在幼儿园里失去的安全感就只能从和妈妈同床中来找齐了。
丫丫习惯自己一个房间睡觉后也会有小小的不便,那就是出门住旅店时。她一岁刚到加拿大时我们住过两个晚上,由于没有订到客厅和卧室分开的那种套间,不能分开睡,结果她该睡觉时我们就把她往那种便携式婴儿床上一扔,跟她拜拜,灯一关,便向卫生间撤退,如果她看到我们还留在房间里是绝然不肯去睡的。我们两个则在铺着被褥的狭小卫生间地板上躺着看电影,等到站起来回房间去睡觉时已经腰酸背疼了。
其实丫丫自打训练成功后也还是偶尔会有反复的,最近这几天又开始睡几个小时后就哭醒,叫“爸爸/妈妈”,不知是因为怕黑还是做了噩梦,说什么也不在小床接着睡了,非要和我们一起睡。如果到我们大床上睡,她确实睡得很安稳,一觉到天亮。但是我会睡得很不好,通常她哭醒时我是在睡梦中被惊醒,从床上挣扎起来走到她的房间,把她从小床抱出来,再回到我们床上,再加上途中给她擤鼻涕或者喝口水什么的,等我重新再次准备入睡时,已经有些精神了,还要再酝酿好一会儿才能睡着。而且,丫丫睡觉太不老实了,360度转着睡,压我挤我踢我也是常事。我好几次一觉醒来身边都找不着她,要么在我脚底下窝着,要么在地上,搞得我因为担心踹到或摔到她半夜里不知要醒多少次,第二天一整天都晕晕的。可如果坚决不让她过来和我们一起睡,她就会站在小床上边哭边可怜巴巴地说“妈妈/爸爸陪陪”,我们中的一个就只好裹着被在她房间里的沙发上睡了。后来经过几次睡前教育,当再问丫丫半夜里醒来怎么办时,她就说“不叫爸爸,不叫妈妈”,可还是不能完全保证做到。
好了,写了这么一大篇丫丫两年里睡觉经历的流水帐,总归就是要说明一点:没有最好的睡觉方式,只有最适合的;不只要适合孩子,还要适合大人;大人的身体和情绪也很重要,没有必要因为某些没有太多科学依据的理论而牺牲太多!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