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机构量化 |
分类: 实盘播报 |
今天最劲爆的消息莫过于北上资金被爆出净卖出创下单日之最,近200亿,看上去这些长线资金对A股有了新想法,所以问答平台上也有不少朋友而我们,这会不会导致市场出现持续回调,主要是现在涨起来快,跌起来也快,一跌就是好几万,心疼的不行。对于这个问题,也有些朋友说现在北上资金早就变味了,很多都是内地资金借道港港那边来做的,而且其中不少都是配置做的股票,自然是来去如风,大可不必理会。
大家各取所需
对此,我不这么看,我觉得两种声音背后其实就是大家心里都没谱的表现,切莫说北上资金的成份很复杂,根本理不清楚,妄自揣测毫无意义。实际上但就成交量这一点来看,目前还是机构博弈的阶段,1.5万亿成交量,难道是机构和散户在交易嘛?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么大的成交量背后,基本可以确认就是机构和机构在玩,也不排除有些机构自己上演一出「左右互搏」的好戏。
按这么说,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当然不是,毕竟行情不是刚上来,从2950到3450,期间几乎就没有像样的调整,现在调整也是合情合理,而配合调整的则是一批接着一批的处罚令,就像今晚传来消息由企业用纾困基金炒股(我也是醉了!!!),这不是敲山震虎又是啥?应该说这轮行情中,监管和操作配合的相当默契,大家各取所需,对监管来说,为牛市降温了,对操作来说,借道开始换手了。看清楚这一点,那就会明白,真正需要担心的就是眼下很多股真的走到了十字路口上了。
盘面上有猫腻
行情在这个位置上反复,如果遇到长阳,涨停自然是好,但都涨起来了,看看就好。真正有意义的是看清楚他们是如何运动起来的,照样抓单,找到那些还未突破的股票,此刻更有抉择价值。
就像最近连着两天大涨的一拖股份(601308),看上去是防汛形势升级带来的短期刺激,但是从我用的博尓量化系统,对其资金行为进行量化的话,就会发现,股价从7月6日到7月10日,是小幅震荡的走势,5个交易日波幅还不到5%,看上去毫不起眼,但是量化后的资金行为显示,博尓系统中反映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机构库存」数据从7月1日开始就呈现出明显的持续增加的态势,然这一幕告诉我们,股价震荡的背后,其实是机构资金在暗中蓄势,积极程度不断提高,所以上涨是早有预谋的。
这种股票如果拿不住的话,那结果就心酸了,像这种股价横盘,但是「机构库存」的增长已经很明显,伴随着机构行为的越来越强,最终必然会试图发力,导致股价加速。我的经验告诉我,一般连续三天「机构库存」数据增加的话,就是机会所在。目前连续10天都有「机构库存」活跃的个股数量还不到200家,而且不少都还是像我刚才说的一拖股份前两天的那种表现,值得跟踪,趁着行情折腾,做好功课,岂不美滋滋,大家也可以和我一样,去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博尓系统」,目前各大应用市场都可以下载,搜索「博尓量化」就可以了。
不要做傻白甜
有的朋友看到这里,会说,这还用这么麻烦,行情好,拿着就好了,但事实上行情在这个位置上折腾,成交量这么大,绝对不是说自己买了倒腾,必然有一批股票会被抛弃。有组数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别看指数已经创下了2018年3月以来的新高,但个股方面同样创下这一新高的还不到700家,也就是不到两成,为啥会这样,18年别说股民,机构也是无一幸免,那个3月的「堰塞湖」谁敢动,谁又想动呢?被放弃的股票一定不会在少数,所以不要太傻太天真。
就像这两天跌的惨不忍睹的交通银行(601328),看上去好像是社保减持导致的,但实际上大家想想也知道,减持股份这种事情,肯定是提前被知晓的,所以参与其中的机构得到消息必然是提前出走,而实际上从博尓系统对该股交易行为的量化来看,从7月7日上午11时30分开始,「机构库存」数据就已经开始下降了,到7月9日彻底不活跃了,结果之后就是一路跌。所以看到今天尾盘回上来,大家不要觉得高兴,反而更要多个心眼,建议大家去关注下和我一样下载一个「博尓量化」APP去看资金行为的变化,目前各大应用市场都有的。
震荡的背后,「机构库存」能不断增加,往往都能成为大机会。相反,如果震荡、突破中,「机构库存」越来越小,甚至消失,说明机构投资者对突破并不积极,甚至放弃。那么这种股票,突破了变数也大,震荡也是夜长梦多。
大家各取所需
对此,我不这么看,我觉得两种声音背后其实就是大家心里都没谱的表现,切莫说北上资金的成份很复杂,根本理不清楚,妄自揣测毫无意义。实际上但就成交量这一点来看,目前还是机构博弈的阶段,1.5万亿成交量,难道是机构和散户在交易嘛?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么大的成交量背后,基本可以确认就是机构和机构在玩,也不排除有些机构自己上演一出「左右互搏」的好戏。
按这么说,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当然不是,毕竟行情不是刚上来,从2950到3450,期间几乎就没有像样的调整,现在调整也是合情合理,而配合调整的则是一批接着一批的处罚令,就像今晚传来消息由企业用纾困基金炒股(我也是醉了!!!),这不是敲山震虎又是啥?应该说这轮行情中,监管和操作配合的相当默契,大家各取所需,对监管来说,为牛市降温了,对操作来说,借道开始换手了。看清楚这一点,那就会明白,真正需要担心的就是眼下很多股真的走到了十字路口上了。
盘面上有猫腻
行情在这个位置上反复,如果遇到长阳,涨停自然是好,但都涨起来了,看看就好。真正有意义的是看清楚他们是如何运动起来的,照样抓单,找到那些还未突破的股票,此刻更有抉择价值。
就像最近连着两天大涨的一拖股份(601308),看上去是防汛形势升级带来的短期刺激,但是从我用的博尓量化系统,对其资金行为进行量化的话,就会发现,股价从7月6日到7月10日,是小幅震荡的走势,5个交易日波幅还不到5%,看上去毫不起眼,但是量化后的资金行为显示,博尓系统中反映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机构库存」数据从7月1日开始就呈现出明显的持续增加的态势,然这一幕告诉我们,股价震荡的背后,其实是机构资金在暗中蓄势,积极程度不断提高,所以上涨是早有预谋的。
这种股票如果拿不住的话,那结果就心酸了,像这种股价横盘,但是「机构库存」的增长已经很明显,伴随着机构行为的越来越强,最终必然会试图发力,导致股价加速。我的经验告诉我,一般连续三天「机构库存」数据增加的话,就是机会所在。目前连续10天都有「机构库存」活跃的个股数量还不到200家,而且不少都还是像我刚才说的一拖股份前两天的那种表现,值得跟踪,趁着行情折腾,做好功课,岂不美滋滋,大家也可以和我一样,去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博尓系统」,目前各大应用市场都可以下载,搜索「博尓量化」就可以了。
不要做傻白甜
有的朋友看到这里,会说,这还用这么麻烦,行情好,拿着就好了,但事实上行情在这个位置上折腾,成交量这么大,绝对不是说自己买了倒腾,必然有一批股票会被抛弃。有组数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别看指数已经创下了2018年3月以来的新高,但个股方面同样创下这一新高的还不到700家,也就是不到两成,为啥会这样,18年别说股民,机构也是无一幸免,那个3月的「堰塞湖」谁敢动,谁又想动呢?被放弃的股票一定不会在少数,所以不要太傻太天真。
就像这两天跌的惨不忍睹的交通银行(601328),看上去好像是社保减持导致的,但实际上大家想想也知道,减持股份这种事情,肯定是提前被知晓的,所以参与其中的机构得到消息必然是提前出走,而实际上从博尓系统对该股交易行为的量化来看,从7月7日上午11时30分开始,「机构库存」数据就已经开始下降了,到7月9日彻底不活跃了,结果之后就是一路跌。所以看到今天尾盘回上来,大家不要觉得高兴,反而更要多个心眼,建议大家去关注下和我一样下载一个「博尓量化」APP去看资金行为的变化,目前各大应用市场都有的。
震荡的背后,「机构库存」能不断增加,往往都能成为大机会。相反,如果震荡、突破中,「机构库存」越来越小,甚至消失,说明机构投资者对突破并不积极,甚至放弃。那么这种股票,突破了变数也大,震荡也是夜长梦多。
后一篇:开盘就抢没错,但要避开这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