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108A58读《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后感

(2016-09-14 13:44:03)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108A58读《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后感

读《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后感

作者:马腾茂
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文章编号:Y108A58

20149月,我有幸成为甘肃中医药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不久之后我便接触到了这本让我受益匪浅的杂志——《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从此与《学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学报》是我接触的第一本科研性、学术性杂志。初遇《学报》,我便被深深吸引,淡雅的封面配着工整的文字,给人一种亲切的舒适感。翻开杂志,中英文的目录跃然纸上,实验研究、专家诊疗经验、学术探讨、技术与方法、中药研究……,一个个栏目将几十篇文章进行了合理的归类,井然有序,让人感觉眼前一亮。刚开始接触期刊杂志时,我对文章的质量及杂志的优劣并没有太多的认识,直到后来渐渐阅读了一些期刊和文章,有了一定的眼界,再回过头来发现《学报》的质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无论是所录文章的质量,还是版面的排版,还是语言文字的规范,甚至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是那么的无可挑剔,一丝不苟。这不仅对我的专业知识的提升和眼界的开阔有很大帮助,而且帮助我建立起了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一个省级期刊却有着媲美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及质量。

从文章质量来说,《学报》的文章对于中医临床和科研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专家诊疗经验”栏目,里面的文章都是大家之谈,介绍了甘肃省乃至全国的名老中医的经验,像关于甘肃省名中医王道坤教授的《王道坤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经验》、全国名老中医刘宝厚教授的《刘宝厚教授“病位病性辩证”理论初探》及全国知名儿科专家张士卿教授的《张士卿谈“经方头、时方尾”》等等,都是中医大家临床几十年经验的高度总结,对于中医的临床施治有着极大的启发。再如“实验研究”栏目,收录了兰州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各地的高质量稿件,内容涵盖经方验方的再开发、中药及中成药的研究利用、中药有效部位的提取与研究、甘肃道地药材及藏药等的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等,不仅让我们开阔了视野,了解到国内相关专业的前沿研究,更为科研思路的拓展和科研实验的实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从语言文字规范来说,《学报》中并没有华而不实的炫丽图表,有的只是恰当的文字和简洁明了的三线表,包括植物拉丁名的斜体、单位的规范使用,参考文献的格式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都严格参照标准,更可贵的是,《学报》增设了“作者 编者 读者”板块,为大家普及科研论文中符号、数字、汉字的规范使用,“细微之处见真章”,帮助作者和读者规范了科研论文的书写。

优秀的杂志的背后必定有一批优秀的工作人员在默默的努力着。随着与《学报》接触的日渐增多,我有幸见识到《学报》的编辑老师们的日常工作,他们的无私奉献,他们的一丝不苟,真的让我肃然起敬。他们每一天面对的都是漫天的来稿,都要逐一处理,还要联系作者、外审专家,甚至有时候要承受无端的误会和怒火;日复一日重复繁琐的工作,有时还要为了一个专业名词甚至一句话、一个标点的规范查阅各种资料;还要为了预约专家的稿件一次次的去登门拜访;还要将一篇篇杂乱无章的文章编辑美化排版……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到底付出了多少,也很少有人注意到文章末尾编辑的名字,人们看到的只是一本优秀的杂志,一篇篇真实严谨的文章。我想,他们如此“费尽心机”、“吹毛求疵”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要对自己负责,要对作者负责,要对读者负责,要对期刊负责,更要对中医药事业负责!正是这样的责任心与严谨的态度,才有了这样一本优秀的《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才使得他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不图名利,默默奉献,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而这些精神,恰恰与我们中医所倡导的医德医风不谋而合。中医讲究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劝医六则》有云:“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中医要求严谨的治学态度,“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中药药名的一字之差、中药用量的微小差错,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甚至危及患者性命;若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又如何分的清“麻黄发汗用茎,止汗用根”,又如何分的清“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中医讲求不图名利,无私奉献,“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可见,中医不仅仅是医病,更是教育我们如何做人,而《学报》的编辑老师们很好的继承了这样的中医精神,并将其展现在《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之上,以此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传承中医精神。

    掐指算来,与《学报》相识已两年有余。这段时间里,《学报》教会我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科研写作,更教会了我“责任、严谨、无私奉献”的中医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我觉得我们每一位中医药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将这样的中医精神传承下去,这样才能早日实现中医药的伟大复兴。最后,祝《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越办越好,祝我们伟大的中医药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Y108A58读《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后感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马腾茂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