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103A54学医七年,我有话说——读《学医七年》有感

标签:
悦读中医 |
分类: 悦读中医 |

翻阅《学医七年》一书,在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学医七年的酸甜苦辣,品味一名中医学子的情怀,欣赏他的“中医梦”。无声的文字巧入心间,与心灵共鸣。
从2009年进入辽宁中医药大学到如今的研究生毕业已然过去七年。七年的时光,在最美的年华之际,我与中医相见,其中滋味,正如作者所言“很难用一个词准确的描述”。在中医的相处的七年,有过欣喜好奇,有过迷茫彷徨,但更多的是一种执着和坚守。这或许正是作者的情怀。
一、欣喜的开始,好奇的追梦
高中报考志愿时,稀里糊涂的进入了中医院校,面对中医茫然无措。何为中医?心中虽有这样的疑问,但是神农尝百草、华佗的麻沸散早已深深的印入脑海中,更有《神医喜来乐》将中医变得那么感性和直观,那时的自己心中窃喜,对自己“迷迷糊糊地学中医”这样“高大上”的专业而感到庆幸和欣喜。
《中医药文化基础》《中国医学史》《中医药古代文化常识》等等这些充满中医元素、这些满载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欲罢不能;体育课上的“太极拳”、操场上的“八段锦”“五禽戏”更是让我如痴如醉,这一切都来得那么的美好,那么的满足,这种满满的中医元素和中华文化深深的刺激着我,激发着我的好奇。我好奇于“阴阳”,一黑一白之间孕育着整个宇宙;我好奇于“伏羲八卦”,长线与短线间描述着整个世界; 我好奇于“五行”,木火土金水间描绘万物的运动和变化……这种好奇对于一个刚刚走进大学校门的我来说,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追梦,正如作者所言“青衿有念杏林入,鹤发无悔悬壶出。但为尽心中华事,几度贫寒亦自如”。
二、迷茫的路途,彷徨的心境
激情过后留下一地感伤。一开始的欣喜和好奇也在“质疑”之中消逝。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又是三年,这满满的十二年之中接受的可谓西方“科学式”的教育,当时的我们无不例外的都在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然而当我们再次接触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中医学”时,我们脑海中时时会浮现:“中医科学吗”的疑问。我们常常因为“阴阳对立”和“阴阳转化”的矛盾而整的头昏脑涨;我们常常因为“火生土、土克木”的复杂关系而不知所措;我们也常常因为“气、营气、卫气”“精、水谷之精”的无形可见而无奈的点头……学的越多,越会发现“中医很假”,很多解释含糊不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以解释一切; 当谈到某某理论、某某用药时,一句“经验”可以说明一切;大力提倡“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然而“古籍”确实解决一切的标准,我不禁怀疑,现代的我们不如古人吗!!这种迷茫的路途让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该如何走下去,路又该走向何方!这恐怕与书中作者那种“何苦西学东浸染,唯恨古语今阐释”的无奈如出一辙。
三、执着的追求,坚守的梦想
执着地在迷茫的路途中潜行,又在彷徨中寻找着答案!用这种心境不断的去思考,去探寻中医原本的面貌。执着的去研读古籍,所谓“朝于斯,暮于斯,沉迷于斯,流连于斯”,“用心去思索着某些问题”并在古籍中找寻着答案;执着的相信中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中医走进我的生活,走进我们的疾患,在临床上检验中医的神奇……中医学的理法方药逐渐成为自己武器,中医的阴阳五行逐渐成为自己的思维方式,而我也不再以所谓的“科学”来评价中医,也不会再幼稚的觉得“中医很假”,因为中医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中医的疗效临床上是真真切切的看的见的!我自己也完成着蜕变!中医这门古老的学科也在蜕变!中医经历了萌芽发展和成熟,至近现代经历着无法想象的低谷,但却以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发展之态走来!青蒿素所产生的医学价值,无不让中医焕发原本就属于她的光辉!继续坚守那份心中的“大医之梦”。
回望七年,时间匆匆而过,在这即将奔赴又一个天地之时,我们的身上无不深深的烙下了中医的烙印。于我如是,于作者如是,于中医学子如是!中医教会的我们太多太多,彷徨时的执着和坚守,从中找回继续向前的动力,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有我,有你的相伴,自己走的并不孤单!“只愿天下每一位医学生,都能快乐而充实地度过这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滑振,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