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75 寻找狮子崖

标签:
南窖古道火石咀狮子怀与蝉蛾水山石崩塌麻梨疙瘩 |
分类: 房山篇 |
县志“交通·驼运山路”篇有:“南北窖沟,由红煤厂村东入沟,南行北窖(十里许)、中窖(十二里)、南窖(十五里),东由大岭而过。偏南通黄山店沟,偏东南通長沟峪沟,偏东通十字寺沟”。
还有:“黃山店沟,由楼子水(北入黄院沟,过龙宝峪、长流水,与黄山沟合,半由山腰行)、黄山店(十五里)、下寺(五里),西北过蔡树庵,通南窖沟”。
过村委会西行,沿大路东转,走《房山68上寺岭》曾走过的路线上山,然后走“山腰”古道。
水泥路东通葫芦棚、长流水北的小猫耳山采石场,可下长沟峪。那里应是“真正的火石咀”。现在驴友习惯把“杨家大岭的蔡树鞍”称“火石咀”了。
这是第一次由葫芦棚登上寺岭起点,当时车停小煤矿。
上山脊后有岔口。左进沟,可直接登下文的东山口。想看古道,右侧走山脊登顶路线。
拉近以后要逐个描述的众景。
五岭鞍和平塔窑山口。
东通长流水、长沟峪。
登主峰的路线,在驴友的踩踏中,清晰易行。
对面的西山口。
《房山65南窖北安与火石嘴》到过山口。
元旦的清晨,山脚下有2人从村西直接登山。
狮子崖地图。
“?”处是《房山68上寺岭》火石咀登西峰的第一个山包位置,曾怀疑是“蔡树庵”位置。现在还是觉得“蔡树庵”是“火石咀”。
沿古道北去。北坡大小3块巨石从阴影中显露出来。
拉近。巨石2到像一只卧狮。另两块不像。与民国版《房山县志》不符。
《县志》描述狮子崖:“北为大狮,作卧形;南为小狮,作蹲形。左右相顾,眉目口鼻宛然逼肖。盛夏草长蒙茸下垂,仿佛皮毛,情致尤韵。旧有太师少师之目。其下即蝉蛾水,韩村河之上(北)源也”。
判断:石1就是大狮。已近百年,石2从石1剥落,从而破坏了大狮的形态。
这段山道因时有行人,路好走许多。其中,水沟处,沿沟攀上房屋处。
“吴”下小字:“定州——狮子怀,宜议——唐山地震,18(6)40——1976”。
让人费解,难道是:吴姓1840年由定兴迁此,1976年唐山地震又迁下吗?
小屋下,驴友葫芦棚西来、过分水岭、登西峰的山道,路线明确(地图黄线)。
因为林密,沿山路西上,待巨石高度东穿。
到石前,真可谓披荆斩棘,步步难行。
《房山68上寺岭》走过的山梁。
大狮的东侧。
返回小屋,下行。
可见曾有棚顶。
泉从石壁流出来,下有水池。
西山口。
现在改行了,用两位老哥的工具,在老哥帮助下也挖起麻梨。
不想挖了个30多斤的大疙瘩。
到狮子怀、西山口的岔口,离村还有一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