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41 半壁店王仙洞洞群

标签:
大石河河套王禅传说天然洞穴群房山知县道教寺址 |
分类: 房山篇 |
房山又称“洞穴王国”,大石河河套就有众多洞穴,现开放石花洞、银狐洞不提。前文已讲过正觉洞、背阴洞、孔水洞。紧邻孔水洞的王仙洞洞群是户外探洞的好去处,内容全、不深、安全、易到达。
另,前文几洞宗教不明;王仙洞是道教,大石河河谷道教庙宇众多。
王仙洞(也叫王禅洞)洞群分布在半壁店南、万佛堂西百米长的小山两侧,与石花洞隔黄土坡村。原有洞穴十多个,现可进5个。
一、溶洞
开挖石灰石毁坏的小山西侧崖壁上。下文的《王仙洞新建庆寿庵记》有“其东北数武复有二洞”,估计渣土还填埋了其他洞口。
1、前室,长 20米左右。
2、二室。
二室分两洞顶,长10多米,可见高度10多米。
前洞顶中央有根钟乳石贯通上下,就叫金箍棒吧(叫擎天柱,不够粗)。
相邻有许多被打断的钟乳石。心痛:形成一块钟乳石要成千上万年,不易;钟乳石硬脆,受力易碎,打断无用,糟蹋了。
3、三室。近20平方米,高度低,基本1.5-2.0米,弓腰。
其中右侧洞低矮,入口约1米左右,里面半米左右,向东通去。
这里鹅管多。潮湿段的鹅管尚在生长。水慢慢挥发,积累溶质(也是一种水垢)而成。
又分2层洞室。洞室为漂亮的鹅管穹顶。可纳2、3人。
二、矿洞。
里面约3米高,估计是人工开掘的矿洞。
三、王仙(禅)洞。
矿洞位置上望。溶洞在电塔下,王仙洞则在右侧崖壁高处的石墙之上。
注:部分早期手机拍摄。
南侧碑文抄录: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新进士中优秀者,授职前在翰林院学习)知□(房)山县事黎德符□(撰)
磁务司巡检李芳书
王仙洞新建庆寿庵记
□□□□□居万山之中,层峦叠嶂,幽湥奇□,不可胜□。盖多前贤□迹之□云。余□庚申(1800年)夏四(月)承乏是职,公事繁剧,休沐无暇,有志游观而未□□。署南三里许,有云梦山,山有王仙洞,邑乘(县志)所谓王禅阴(隐)居之地也。旧有庙宇,风雨倾颓,无有过而问者。岁三日,余梦一道人,仪容端严,问其姓氏,王仙也。醒而异之,厥明亟徃(往)视。積雪渐消,流泉鸣响。□藤而□,得一洞,内有仙像,□梦所见。复登极顶,得大钟,审视知万历间僧人所铸,题曰庆寿庵。其为昔日洞前之庵名與?否则不可得而名矣。感旧迹之沦泯,慨□(然)有兴起之思,乃谂(shěn)土人以筹厥事。圮者起之,坏者修之,闕者补之,咸不日而就。洞之前建殿,以奉关圣帝,□□左右为僧徒□□之所。其东北数武(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复有二洞,以奉大士及诸神。建亭殿前,以悬旧钟。即以庆寿名其庵,存古迹也。惟我
知县黎德符捐银叁拾两,巡司李芳捐银拾伍两,宋王捐钱伍拾千(时约一两白银换钱一吊,即一千文),官窑商人捐钱四拾伍千,张传业捐钱贰拾千,大有当捐钱拾伍千,泰源店捐钱拾贰千,东来厂、锦泰厂、四益厂、六合厂、隆春厂、万成厂、天德厂、同兴店、意合店、和顺店、殷从善、吕明、西晋源号、风口槽窑、王治宏、义和店、范同蠡、陈秉荣、子儿窑、天顺窑、郭铁铺………(人名、商号、煤窑不一一列录)。”
碑文可见:
1、王仙洞可追述到明朝万历年间,嘉庆前期重修。
2、王仙,王禅也,即鬼谷子,中国战国时期最具神秘色彩的人物。他的记载,史书甚少,传说甚多。修行地叫云蒙(梦)山,故事多是孙膑、庞涓学艺。大石河一带流传:孙膑、庞涓就是在这里随鬼谷子学艺,学成后到马鞍山(戒台寺南,现千灵山)修炼。千灵山有孙膑洞、庞涓洞(现观音洞)。根据传说,现在普遍认为王禅修行在河南淇县。可见,古代各地也“争”名人;同理,云蒙(梦)山名也是“争”来的。
3、文中:“其东北数武(步)复有二洞”,说明当时洞穴利用情况。现在地貌已变,不能确定是否包括上文的溶洞。
4、前文提过的清末奕绘贝勒夫妇在大南峪园寝常住,同样多次来王仙洞游玩,故王仙洞在他们诗文中存有记载。
5、据了解,王仙洞随这一带采煤业而兴隆;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百业凋零,道士只好四散谋生。
6、据传,抗战时期,那口明代万历年间古钟,被军队(国、共不清)运往山里,做了炸弹。
7、庆寿庵遗址毁于上世纪80年代半壁店村开山采石烧灰。现仅存此碑。
碑文续前:
“(人名、商号、煤窑、村庄不一一列录),半璧店孙成又捐白灰捌千觔(斤)。
大富庄(常乐寺东,王佐西)李万春捐钱伍千文(不知为何将此人最后大字突出)。
嘉庆玖(1804)年岁在甲子菊(九)月
建造会首刘达,□工柒祥、于鸿、李秀、李起、杨义成、孙成,
搃理督工高清伦,承办布施马有一,写帐□云祥,承□布施□□,□□郑永,
“凡出资者并列其姓氏于左”部分碑文,同前文《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的《重修孔水洞关帝庙碑记》一样,反映了清代嘉庆时期房山县商业,特别是房山北部及大石河河谷一带村庄、民众、煤窑状况信息。
王仙洞在东侧崖壁下,除嘉庆碑外,洞前残基已不能看出道观痕迹。
碑东北可上山脊,但乱石坡陡。
山顶古松柏不粗,但苍劲;台地不宽,但平直。就是传说中的孙膑、庞涓学艺台。
四、东洞。
小山东侧山脚另有一溶洞,与万佛堂煤矿平房区相邻。东洞GOOGLE地图可见。
穿过住户开垦的一片片小块菜地,可见洞口。
远处是磁家务的半壁山南侧,可看出半个馒头的山形。北侧有背阴洞。
右口下望支洞,宽大,约4、50度坡向西北下方延伸,根部淤平,洞道多是生活垃圾。
支洞向西、平缓下伸,根部淤平。
出东洞,可到万佛堂、孔水洞。或沿山脚小道绕回半壁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