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英语学习”讲座问题回复

标签:
沪江英语讲座第二语言习得英语自然拼音拼音和音标印度英语发音 |
分类: 国人学英语 |
除了跟我要讲座提到的两本教科书的具体信息以外,意见最集中的就是关于低龄儿童怎么学英语的问题了,大概有这样一些:
-请问 老师,在家里如何做精读?关于5岁宝宝 或者说精读要做到什么程度好?
-0-6岁孩子最好学习方法是以原汁原味英文儿歌,动画音频和绘本大量输入听为主,6岁后的孩子(加大)听和阅读的比例王博士怎么看?可以給些更好的方法吗?
-请问老师6岁的宝宝如何学英语,要背单词和句子吗?小孩子对语法没有概念,而且词汇量也不多,不知道看了回本后,孩子掌握到什么程度才好。
-5岁的孩子英语学习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应注重什么?
-我们家崽崽对兴趣班还蛮积极的,就是课外部怎么看 说 学 老师有什么好建议?谢谢
-我家的宝宝在国际班(有专门的外教),是不是没必要啊
看起来父母对于这个问题真是纠结的不得了,但是实在是有点过于看重了吧。比如说5、6岁的孩子,能阅读了吗?再退一步想,关于阅读的概念、关于学习的习惯、关于学校要求的标准、甚至于关于应该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小”人这些概念都还没有建立,而建立这些概念又需要有一个得力的助手,就是孩子赖以学习这些基本要求的母语语言。母语还没有建立,哪里又谈得上精读词汇语法呢?我个人是主张0-3岁完全不学、3-6岁至少不要认真学,将来跟着学校节奏走就可以了,而学校理想的学习起点应该放到11岁(五年级)左右。但是就如我在讲座回答问题时所说到,这是一个太沉重的话题,由不得我个人做出什么正式建议,所以我也一直没有正面撰文专门论述此事,但是在以下这些博文中都有涉及,最终可以指向一个明确的观点:学术研究上并没有任何明确证据证明早学外语就会学得更好。
·
让孩子有个快乐美好的童年最重要,英语儿歌和绘本都是让孩子享受音乐和故事的乐趣同时自然保持对英文的兴趣,谩慢培养语音语感
和这些纠结相关的一个问题,以严肃的学术面目出现:
-语言的敏感期错过了岂不是很可惜 语言学家尼伯格(Lenneberg)认为,自然的语言学习只能在语言的“关键期”(2-13岁)进行,因为到了青春期控制语言的左半脑已经发育成熟,这种侧化使大脑不能参与外语学习。芒罗(Munro)和马跃(Mayo)在实验中证明6岁前儿童学习第二外语语音语调的敏感期。神经学家彭菲儿德(Penfeild)研究了人脑生理学,得出这样一种理论:9岁以前,儿童特别适合学习语言,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起就学过不止一种语言的话,他将来再学其他语言的话就容易的多。 由此可见有效的抓住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将对幼儿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博士给家长们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吧?
在这样大型讲座的场合推荐方法,只能走两条路,一是无的放矢,最后变成大而空的罗列。二是卖书办班,拼命推销我个人的主张和产品,犹如我下文中会提到的沪友质疑。具体的建议一定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才有价值。
-我家小孩今年上初二,在英语上化得时间最多,可是总是没有什么效果,我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想问下王博士针对初中小孩应该怎么突破?怎么样才能找到最适合的方法啊?谢了
可能这样的问题很有代表性。不妨推荐您看一篇韩博士的近作《英语课的“神奇”效果?》,或许更有启发。
-其实我有时候在想,对于那些不是那么有语言天赋的孩子,发音是否标准是否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让外国人理解自己所说的话。看那么多印度人的英语发音带那么多口音不是一样的使用吗
-看到发音的问题,就想起遇到的大批印度人发音超烂,但说话极为流利,每每秒杀中国留学生。
关于印度口音的问题,还有什么菲律宾印尼口音的问题,从我的中学英语老师就开始听到对这些口音的嘲笑,最近网上还有热议,要比较中国发音和印度发音哪个更准。其实,这样的对比出现了本质性的错误,混淆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界限。在印度等国家英语是官方语言,很可能我们接触到的印度学生是以英语为(第二)母语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英语称为“南亚英语”,他们的发音差异如同英音和美音发音差异一样,是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的(就像普通话和广东话的关系),因此对于英语是母语的听者来说,听懂是根本没有问题的。我在巴基斯坦短住过,生活和工作中的英语没有半点问题。我导师委员会的一名教授也是巴基斯坦人,没有学生或同事会对他的英语水平有半点质疑。再说一个层次,就是我反复强调的语言的交际性特征,如果剥离了交际性听说读写就都没有了意义,发音也一样。印度英语老美听懂了,完成了交际,发音就是好的。而中式英语别人没有听懂,发音当然有问题,去死扣音标计较单个发音毫无意义。中式英语是因为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导致一些音发不好或被替代,中国人自己听不出,可是别人听着可能就很困难了。希望看到了这一段文字的博友今后再也不要参与中式英语印式英语的发音高下之争了,那样的争论太缺乏语言学常识了。
-现在很多外语培训机构鼓吹自然拼读不主张孩子学英标我们以前都是先学英标就像我们学汉语一样先学拼音请问英标和自然拼读哪个更适合处在的初学英语的小孩子呢
-大家觉得小孩子学英语要不要先学音标还是说先学其他,碰到音标就教一教?
拼音、音标、自然拼音,永远要带来这样的困惑。自然拼音“教学法”目前在中国突然蹿红,这是一个中国特色,就是什么一红大家就拼命追,其实九成的人并没有弄明白什么是自然拼音。自然拼音最好的类比对象是“汉语拼音”,因此我个人主张应该叫做把它“英语拼音”,以正视听。“英语拼音”和“汉语拼音”一样,是用于母语的语文教学的,是帮助孩子识字的手段。由于汉字的“准象形”特点,孩子看到字念不出来,于是就有了“汉语拼音”,拼出音来孩子就可以念出声,念出声了因为已经会说母语了,就懂得了意思。这是在学习识字和阅读。英语的拼写有大量不规则的现象存在,于是就用“英语拼音”来拼这些不规则的音,念出声孩子就能懂意思了,这也是学习识字和阅读的过程。“英语拼音”有四百多条规则,美国小学从0-4年级花5年时间学习,还不说孩子入学前5、6年时间的母语发展。这样一套“英语拼音”怎么能够帮助中国低龄儿童学外语我个人完全不能理解。而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多以美国为出发点,脱离了美国的英语环境和学校系统的“英语拼音”教学,怎么用“英语拼音”学英语的研究极少,有的恐怕主要来自一些台湾的留学生和学者,因为在台湾官方曾推行过“英语拼音”。
再到国际音标,又涉及了另外一项第二语言的特点,就是目的语的发音要教。而规则设计科学严谨的音标才是教发音的有效工具。所以台湾现在的做法是音标和“英语拼音”两套都学,一个解决发音问题,一个解决阅读问题,不规定先后顺序。他们5年级开始学英语,即使这么大的孩子同时学两套系统,叫苦的声音还是很响的。
-就算成年人去国外待两年回来英语说得也好啊
-不一定哦,有的人出去三四年了,跟当地人交流还是有问题的
关于这个现象的讨论,请看我的下一篇文章《孩子学英语,兴趣最重要吗?》
-一般来讲课的都是卖书的,办班的,王博士为啥?
还有好心沪友看到这个问题替我打抱不平的,再次感谢了。其实问题是个有效问题,只是折射了两个目前中国社会的奇怪思维模式在里面。一是凡是专家就是“砖家”,要遭到质疑。如果我就是一个草根妈妈,自己带出一个神童儿子,七岁就上了哈佛,那倒反而没有质疑了。二是中国的教育是被动式教育,人们看问题时缺乏独创的眼光,喜欢以挑毛病来表现自己的犀利。其实吗,我就是一个全职爸爸在家观察自己孩子上学,又适逢我的专业是语言学,自然就整理出一些跟英语学习有关的文章,跟其他父母分享。建设性的思维在这里不是要质疑我的动机,而是在对动机略作分析和猜测之后,把精力放到分析自己的得失上。如果自己得到的启发和收获值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那就抓紧来听。过些日子等到我为衣食所迫真要出来卖书办班了,或是沪江因为什么考虑不提供这样的免费课了,想听都没有了。质疑别人,自己可是不会有什么实质性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