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钨业研究笔记

标签:
股票 |
分类: 研究笔记 |
厦门钨业从一个没有任何资源和技术资本的企业发展到今天,刘同高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82年刘同高被组织部调到厦门637厂,自1978年起,这个厂已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当时,福建省里决定让637厂转产钨制品,于是给了这个小厂7万元的支持。然后,637厂向农业银行贷款20万元,这样凑足了30万元。当时,刘同高用这30万元建成了一个号称300吨的钨生产线。直到1983年底,这条生产线进入试生产,1984年初就做出了第一批产品,当年就生产了132吨的钨产品,实现了扭亏为盈,赚了12.7万元。如今厦钨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钨冶炼生产厂商,主要钨产品年出口量占全国年出口总量的35%。
钨是中国具备资源优势的金属,全球钨探明总储量约为290 万吨,我国钨资源探明储量约为190 万吨,占到全球探明储量的65.5%,位居世界第一位,位居第二至第四位的分别是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分别占全球探明总储量的8.6%、4.8%和4.1%。全球钨资源中,白钨矿资源储量约占全球钨资源储量的62%,黑钨矿资源储量约占全球钨资源储量的38%。中国钨矿储量最大的两个地区是湖南和江西。钨的物理特性非常强,是所有非合金中熔点最高的,耐腐蚀、抗张强度最高,因此被誉为工业的牙齿,应用于硬质刀具等领域。
钨矿全球年产量维持在7万吨上下,表观消费率年均增长4%,中国处于资源保护,对钨矿出口设有配额限制。产业链是这样的,最上游是钨矿,中间产品为仲钨酸铵(APT)和氧化钨,下游深加工产品为钨丝、钨粉、碳化钨和硬质合金。产业链越向下游延伸,价值量越大,一吨钨矿价格11万左右,做成APT为17万,延伸到氧化钨为26万,而硬质合金因质量不同价格在40万至上百万之间。硬质合金是钨行业的顶端,瑞典的山特维克(SANDVIK)则是顶尖企业,年销售额940亿瑞典克郎,其中经营硬质刀具有三家公司,分别为山特维克可乐满、山特维克CTT和山特维克硬质材料,合计销售额285亿瑞典克郎。而厦门钨业硬质合金销售额为13亿人民币,差距十分巨大。
下图为钨产业链和实物消耗转化
厦钨上市之初的资产是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主营仲钨酸铵、氧化钨和钨粉。2003年主营钨钼丝材的“四虹”(厦门虹鹭、赣州虹飞、上海虹广合成都虹波)公司开始贡献利润,标志着公司开始向深加工领域渗透。在上游领域,厦门钨业针对中国钨资源中低品位白钨矿高杂钨矿黑白钨混合矿的特点,成功开发了一整套冶炼技术,如“碱性体系离子交换法钨钒分离”、“溶剂萃取法分离提纯钨钴”和“沉淀法除钨酸钠溶液中的络”等关键技术。但是厦钨仍要被上游资源掣肘,2006-2007年间钨矿价格大涨,公司毛利率明显下降。公司在上游也在布局,2004年控股60%的豫鹭投产,目前产能5000吨;2008年控股98.95%的宁化行洛钨矿投产,产能4600吨;2013年公司又出资 36745 万元收购关联方厦门三虹持有的都昌金鼎60%股权,该公司钨矿产能为年产148.5万吨。至此,厦门钨业合计钨矿产能9748.5万吨,仍需以钨回收和关联交易方式获得上游资源。
从中间产品起家,到涉足初级深加工,再上上游渗透,继续攻关深加工。厦钨在产业两上的布局,体现的是企业家最行业本质的深刻理解。目前,厦门钨业形成了中间产品APT和氧化钨22000吨的能力,深加工领域5000吨钨粉、2500吨硬质刀具的能力。九江金鹭和洛阳金鹭的硬质合金产能将在今明两年陆续投产。届时,公司的钨粉能力将达11000吨,硬质合金产能达6500吨。
除了钨产业链,公司着手介入稀土产业连,由于国家对稀土同样采取严格的管制,公司之前的治理结构显然已经与稀土整合的要求相冲突。2012年,公司控股股东股权划转,福建冶金集团控股全资控股的福建省稀土集团公司持有厦门钨业33.6%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2012年又增持到34.55%。而五矿有色则从20.58%降到15.58%。厦门钨业及其控股股东迈向福建省稀土整合并独立发展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
六大稀土集团成立之后,工信部会有序的向六大集团发放。没有进入六大集团的稀土企业,现有的采矿权证可能不再予以延长,也不再发放配额给六大集团之外的企业。目前厦门钨业开采稀土资源主要是依据国土部的规定进行,就福建省来看,稀土格局相对比较简单,福建是以厦钨为主开发稀土。福建省目前稀土采矿权证总共有5本,福建是以厦钨为主开发稀土压覆资源回收。
在稀土产业链上,厦门钨业依然采取的是向上掌握稀缺资源,向下坚定不移地走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道路。目前稀土产业链的投入主要在磁性材料方面,公司3000吨钕铁硼产能定位中高端产品,主要面向空调、汽车领域。2013年产量在几百吨左右。2011年稀土价格高企,长汀稀土大赚3.86亿,2013年稀土价格低迷,公司产能利用率不足,亏损1.1亿。
除了依托资源的钨和稀土产业,厦钨着力发展新能源材料。公司一直不遗余力加大研发力度,跟上电池材料发展步伐。能源新材料最终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是为电动汽车进行配套。公司目前具备5000吨镍氢合金粉、4000吨钴酸锂、5000吨三元材料、1000吨锰酸锂、500吨磷酸铁锂的生产规模,但公司目前电池材料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2013年,实际生产镍氢3000吨,钴酸锂1580吨,三元材料1670吨,锰酸锂60吨,磷酸铁锂20吨;实现销售镍氢2900吨,钴酸锂1480吨,三元材料1530吨,锰酸锂60吨,磷酸铁锂20吨。公司预计到2017年,将达到镍氢合金粉8000吨、钴酸锂8000吨、三元材料15000吨、锰酸锂4000吨、磷酸铁锂2000吨的生产规模。
三元材料方面,公司具备NCM产能3600吨,基本可用于生产汽车用NCM。2013年实际生产1670吨NCM,销售1530吨。公司目前是松下NCM的两家供应商之一,供应松下NCM需求的50%左右,其中约一半是用于汽车锂电池。国内企业主要有NCM国内产能总规模在15000吨左右,2013年产量有13000吨。厦门钨业基本具备NCA技术,虽暂时存在市场开拓问题,尚未给松下供货。以公司与松下在各领域的长期合作关系来看,未来给松下供应NCA的可能性较大。公司预计2017年三元材料(包括NCM和NCA)产能将达到15000吨。
NCA方面,规模化生产有两个障碍:一是技术要求,NCA生产在后端控制上比较严格;二是NCA的专利限制(由松下和住友拥有,在全球有效)。目前全球NCA主要由住友生产(住友拥有6000吨左右产能),松下拥有1300吨,优美科应该也有部分产能。国内研究生产NCA的企业主要有:众和股份200吨的中试线(在进行松下等企业认证),中信国安蒙固利在进行NCA中试,厦门钨业有NCA的中试样品,以及一家重庆电池企业。目前NCA的盈利空间较大,NCA比NCM生产成本高2万元/吨左右,但是目前NCM国内价格在十二万到十四万元/吨之间,而NCA在四十万元/吨的价位。(很大一部分需要反映专利费用)
(新能源材料部分来源于厦门钨业投资者交流会和长江证券研究所纪要)
--------------------------
以上内容倍霖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拷贝。
截至2014年4月15日,已有2103名用户订阅倍霖山观察。欢迎关注并推荐倍霖山观察公共微信
方法1:点击右上角的按钮,选择“查看公众账号”,点击关注
方法2:在添加朋友中搜索montpelerinas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