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如何做教师——读薛法根《做一个大写的教师》

(2014-07-14 19:36:43)
标签:

育儿

分类: 开卷有益
        越是随性写就的文字越有生命的印记,在读薛法根校长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一书时,我被文章中透着的那份真诚和率真打动——在现实与梦想之间,他一直坚守着对教育对儿童的挚爱,从未放弃。一路知行,他从课堂走向更广阔的教育世界,走向更深邃的儿童世界。如清风一缕,他的文字带我阅读到一段颇具质感的教育人生。
      薛校长的“大写”源于对教育的追问,他始终保持教育观点的独立,始终做那个敢于发声的人。思想独立才会行动果敢,教育者应该秉持对教育的敏感,一次次追问教育的本质与根源,最终发现真实的教育。在现实中,常见把教育当做工作而为的状态,完成某项事情成为目标,至于为什么而这样做,没有人关心——也就不难理解职业倦怠的产生了。保持思想的独立,就是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育存在感。教育在场,思想流淌,生命有光。 
      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薛校长说“长时间的紧张忙碌,让学生学习的心态变得浮躁,消磨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没有了闲适,教育变得越来越忙碌,越来越短视,也越来越逼仄。而如果我们知道这一点,却依然深陷其中,或者推波助澜,那就是学生的不幸,更是教育的悲哀了!”面对孩子们失去游戏的童年,他写道:“过重的负担剥夺了孩子的游戏闲暇,就有可能淡化、扭曲,甚至剥夺儿童以游戏的精神理解和把握世界,催生出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面对教师尴尬无助的社会处境,他呐喊“君不见,为拆迁而让老师停课做家属思想工作,甚至扬言做不通就别回来上班。试问:谁给了你剥夺教师上课的权力?尊师重教,难道仅仅是教师节期间的口号?教师法难道仅仅是几张可有可无的薄纸?报纸揭露出的很多贪官,都有法学硕士、博士文凭,可是他们不是缺少法律常识,而是缺少法律制裁。”面对“不做教书匠”的热议,他说“做个‘教书匠’又何妨?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阅读思考以及‘独具匠心’的教学实践,少些‘匠气’,多些‘书卷气’这样的‘教书匠’不也是很可爱的吗?”当我读到这些句子的之后,原本那个柔弱的书生形象得以颠覆,在他的内心深处有对教育痛彻心扉的爱恋。他一次次的书写,一次次的发声,让我想到吴非老师,在今天的教育体制下能够保持一份对教育的敏感,对教育使命的责任感,实属不易。只有此心常存,教育就有希望。
      薛校长的“大写”源于对课堂的坚守与对学生的成全。一个教师要想获得专业的尊严,必须要要依赖对教学的独特建树。在薛校长的专业发展路途上上,你可以读到一个个经典的教学案例,一次次深刻的自省。在对课堂的坚守历程中,他始终保持对儿童的关注,从未远离对童年的尊重和解读,他的课堂是洋溢着人性魅力的,这种魅力深植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记忆里。常见教师对专业的一次次期待,却难以得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是没有为专业寻得立足的原野,空洞而缥缈的理论固然让人心潮澎湃,却最终只是空中楼阁。课堂是教师传递教育能量的关键所在,如果不能从课堂之处找到尊严的存在,教师的职业感觉也会出现海市蜃楼的失落感。
      薛校长在书中说:“作为语文教师,面对学困生,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不应回避,而要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去解困、去解难。有了这样的专业精神,才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教育学,获得属于你的专业尊严!”掷地有声,一个优秀的教师将所有的挑战当做提高的机会,这种心态其实也是专业的态度。古时候有“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的说法,心中有高超的教育技术,才会“艺高人胆大”。而在一次次专业提升的过程中,构建起自己的教育学又是另一个境界。我在薛校长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一个语文教师深邃而独特的思考,他总是在看似平易中寻得语文的特有味道。这些语文论断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他独立思考的结晶。比如《当讲则讲》《落差的教学转化》《语文教学中‘五重’与‘五轻’》《简约之美——我的好课设计观》等等,这些观念的背后站在一个大写的语文教师,他可以在众人的随波逐流中守得一方宁静,可以在人云亦云中耐得做真自我。我很高兴在众多章节中,读到对儿童的呵护与潜心解读。这是一位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中最闪光的地方,一个没有心怀童年世界的老师不能迸发出颇具灵感的教学体悟来。在薛校长心里,儿童始终有着特别的地位,他知道自己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他知道儿童对文本的认知有着独特的规律,他知道自己要先成为孩子课堂才会充满童趣。一定程度上,他对儿童的成全和对课堂的坚守成就了专业的高度,使得他的教育人生有了更伟大的意义。
      薛校长的“大写”源于成长的勇气与不停歇的状态。在教师的生涯中,你能够诠释自己的方式是教学的业绩和成长的状态。我们不能够改变环境,却能够决定内在的选择;我们不能改变别人的评价,却能够寻找到自己的方向。从教的时间,其实是一部史诗,一部个人的史诗,每一步的奔走都带着青春的印记,每一次冲击都带着对梦想的坚持。我不知道多少人曾经试图超越今天,超越自我,却最终选择烟消云散。我只知道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赢得未来的盛典。在薛校长的成长路上,我读到了一份执着,一份近乎痴迷的执着。
      在从教的最初薛校长经历过滑铁卢,他的导师对他的评价甚至到了一阵见血的状态——庄杏珍老师对他上的《十六年前的回忆》点评:这是在上课吗?上课不是表演,要走语文教学的正道!良药苦口,不是一副,在作文教学的评比中他也曾经黯然失色,结果决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站起来。在从教的最初,摔几个跟头是有益的,薛校长更坚定了对语文教学的探索。他从模仿开始,从贾志敏老师的作文教学录像带,一部部看,一部部模仿,最终有模有样。从模仿到自己的风格创立,再到自然的境界,薛校长的语文教学愈发炉火纯青,他成为全国小语界的领军人物。我读到他对管建刚老师交往的文字,两个人相聚不远,都是语文界精英,在不同的领域坚持着语文教学,两个人亦师亦友的关系令人羡慕。在个人反思与同行互助的路途上,薛校长的专业成长实现了阶段性的提升,每个阶段是清晰的,每个突破是自然而然的。在他一路前行的状态中,我越发感觉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尊严不是来自外部评价,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自我认同。
      纵观薛校长已铸就的教育人生,你会被他特有的文化风范深深感染。从一介书生到名校校长,他最有力量的资源是文化。这种文化不是单纯的固有知识,而是对教育的深刻解读和对儿童世界的精心呵护。懂教育的人,在教育的路途上,他知道如何抱持自己的教育梦想,知道如何将梦想变成现实,知道如何用柔韧的状态来改变现状……我曾经听专家讲解那些国学中的精粹,深奥而博大,但却难以触动我的心灵。那些经典陈放在某处,不能与现实建立联系,就缺乏了生命。我在薛校长身上感受到的,是立体的教育文化,对待学生,对待课堂,对待社会,对待自己,在这本书里如果你愿意倾听,这些知识就会在文字中款款而来。如何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在薛校长的文字里我已经找到答案——痴心教育、守住本真、回归真我、捍卫童年。
      读这本书,没有停歇的想法,这是一本用心写就的书,文字里闪烁着怦然心动的教育者之心。谢谢,这个夏天的夜晚可以与薛老师如此近距离相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