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347应用心理硕士管理心理学中的|学习人假设|
(2012-05-03 13:16:10)
标签:
心理学专业硕士map347应用心理硕士2013心理学考研管理心理学 |
分类: 心理学 |
学习MAP347应用心理硕士管理心理学中的学习人假设
应用心理硕士(QQ:653762003)原创
我们都知道,管理理念都是基于人的假设而提出的。起源于边沁和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让麦格雷戈提出了“X型”管理理论;马斯洛和阿基里斯的自我实现人假设让麦格雷戈提出了“Y型”管理理论;梅奥的社会人假设让其提出管理方式应该是“人际关系型”;基于雪恩提出的复杂人假设,摩斯和洛希提出了“权变型”管理理论,即大家熟知的“超Y理论”;文化人假设的提出让威廉大内的“Z理论”引人注目;提出决策人假设的西蒙让决策学派受到了普遍重视;而学习人假设的出现,促进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发展,管理理念开始以“学习人”的假设为中心。“学习人”假设认为,在现代组织中人应该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自我超越、完善心智模式、系统思考、共同愿景、团队学习都是新人性的特点。
③共享愿景(shared
④团队学习(team
通过领导与员工心智模式的转换与团队内分享性心智模式的沟通,使组织内全体成员彻底改变旧观念,接受新理念,适应日益变化的新形势,强调组织内个体员工与领导要进行自主学习,团队要进行自我管理。
勤思的讲义中的学习人假设是徐拥军提出的“知识人”假设,在此我认为上面的学习人假设更准确,而知识人假设和学习人假设是有区别的,但学识不深,放在这里,以供大家讨论:
1.学习人主要观点:
湘潭大学管理学院徐拥军等提出了“知识人”假设,也成为学习人假设。该理论认为,知识型员工是“知识人”,他们具有“利己性”、“公益性”和“理性”。“知识人”假设的特点在于:它承认人性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变化性。
知识人具有利己性。知识型员工利己性不用于经济人的利己性,他们不仅追求为了满足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是追求为了满足其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精神享受和其他利益。也就是说,知识型员工的利己性是高层次的,其追求的自身利益虽然首先表现为经济利益,但绝不只是经济利益,而是多种利益的合理组合,是对其多种需要的综合满足。
知识人具有公益性。知识人的公益性一方面来源于知识型员工的“无意为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为,也会增进社会和企业的公共利益。公益性另一方面还来源于知识型员工的“有意为之”。知识型员工作为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愿意将其追求的人人目标与组织、社会追求的整体目标协调一致,愿意使其追求的个人利益符合于组织、社会的整体利益。“知识人”的这种“有意为之”的公益性是“经济人”所不拥有的。
知识人具有理性,知识人的理性包括“自我理性”和“社会理性”,即为自身利益的理性和为社会利益的理性。自我理性是指知识型员工比非知识型员工更有能力做出合理抉择。社会理性是指知识型员工能正确认识个人自我发展与组织、社会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即个人自我发展是组织、社会整体发展相互促进、协调统一。
2.管理方式——引导激励模式
满足知识人的利己性,构筑收入基础,发挥货币的多重激励效应。
增加管理的柔性与灵活性
引导知识人的公益性
3.评价
“学习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方式的理论依据是知识型员工的自身特点。是对传统人性假设的扬弃和发展;是对传统管理学的人性假设和管理方式的突破,它消除了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这是因为创新将使组织和个人实现双赢。
看了学习人假设和知识人假设,我觉得虽然描述和各个表达上不同,仔细一分析确实是一个概念,不知道理解是否正确,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我对“两个”假设做了一个小总结,特征其实就是一下三点:
1.在自我实现的同时,对社会或组织有利;
2.在团队努力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增长有利;
3.以灵活的方式达到以上两个目标。
核心在:双赢!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批评。(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