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婴儿抚触的手法及益处

(2012-05-10 10:50:59)
标签:

婴幼儿

抚触

方法

好处

注意事项

技巧

头部

腹部

四肢

手脚

屁股

育儿

分类: 婴幼儿早期发展
http://s1/middle/8c694d8bgbfa633621650&690

婴儿抚触观念在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抚触可以减少应激反应,提高免疫力,增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增进亲子交流,减少哭闹和增加睡眠,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抚触已在发达国家广为推广,在我国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可。两年前,由中华儿科学会组织全国10家医院开展了婴儿抚触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的效果观察。结果证实:在出生后02个月开展抚触的儿童比不做抚触的儿童智能发育指数(MDI)高7.4分。换言之,做抚触的孩子比不做抚触的聪明,早开始做的比晚开始的(3个月后开始)效果好。抚触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呢?

 

婴儿抚触是在科学地指导下,有技巧地对婴儿全身进行爱抚和触摸。整个过程充满了母子间爱的情感交流,是一个亲子互动的过程。通过母亲的手让大量良好的、适度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到孩子的大脑,起到促进脑发育,进而提高智力水平的作用。

 

抚触是由受过培训的医务人员教会孩子的父母,由父母和自己的宝宝共同完成的一项活动。抚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抚触的时间应选择在孩子半空腹,沐浴后为好,每次15分钟,每天23次;刚喂过奶或孩子饥饿时均不适宜。

2)抚触时孩子最好能裸露全身,因此要准备温暖舒适的环境。

3)最好能在抚触时放些轻柔的音乐,把母子情绪调适得轻松、愉悦。

4)操作者要摘下首饰以免划伤孩子。充分洗手后,用婴儿润肤油或爽身粉在自己手掌中搓匀后再开始做。

5)先和孩子沟通。在和孩子用眼神和语言充分沟通后,再进行抚触性的操作。

6)孩子哭闹时要停止操作。

7)不能把抚触机械地等同于做操,口中喊着“1234”来做就大错而特错了。恰当的沟通语言可向教您的医生咨询,如:头部第三节,就可以说“宝宝,笑一笑”。

 

抚触手法:每节46拍。

1)头部。

http://s1/middle/8c694d8bgbfa6a7aebe40&690

第一节:两手拇指从小儿眉心部位交替向上滑动,止于前额中部。

第二节:两手拇指由小儿眉心沿眉弓上缘向外滑动,止于太阳穴,然后向上移一指再重复46拍,依次向上做至发际。

第三节:两手拇指由小儿下颌中央分别向外上方滑动,止于耳前。

第四节:四指并拢,用指腹从小儿前额中央发际插入,向后经枕骨粗隆绕至耳后乳突处,轻压一下后止。每46拍完成后,在插入发际时向外侧移一指,大致移动46次可完成整个头部的抚触。

 

2)胸腹部。

http://s11/middle/8c694d8bgbfa6a8d1674a&690

第一节:并拢食指和中指,用指腹(或手掌外缘)由小儿肋缘下端腋中线部位起,经胸前向对侧锁骨中点滑动,两手交替进行。请注意不要触摸小儿乳头。

第二节:母亲右手四指并拢,沿小儿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方向滑动;左手加半圈,即沿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方向滑动。注意:不要按压膀胱部位。

 

3)四肢:上肢。

http://s2/middle/8c694d8bgbfa6a9d3e561&690

第一节:双手抓住小儿上肢近躯干一端,虎口向外,边挤边滑向腕关节处,大拇指止于小儿掌心

第二节:依上一节顺序搓揉大肌肉群和关节。

第三节:两手拇指置于小儿掌心,两手交替用四指腹由腕部向指尖按摩小儿手背。

第四节:两手拇指交替于小儿掌侧,由腕部向四指根部按摩掌心。

第五节:用拇指、中指捏住小儿手指,食指在上方起固定作用,由指根部捏向指尖,每个手指做4拍。

 

4)四肢:下肢与上肢(1)、(2)、(4)、(5)操作相同。

http://s15/middle/8c694d8bgbfa6ac52a27e&690
http://s15/middle/8c694d8bgbfa6ad188f7e&690

 

5)背部。

http://s10/middle/8c694d8bgbfa6aad5b5f9&690

第一节:小儿呈俯卧位,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在小儿脊柱两侧由上向下滑至骶尾部。

第二节:双手拇指由脊柱两侧水平向外滑向两侧,每4拍向下移一指再做,直至骶尾部止。

 

6)臀部。(见背部图最后一张)

两手掌心分别按住小儿臀部,均向外旋转46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