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姐姐的文章 - 使出浑身解术,异乡过新年

(2018-02-08 11:19:55)
标签:

杂谈

​跟新认识的德国朋友见过几次面后,如果聊得投机,话题渐渐从公事进入一些私人生活范围;想要真正了解这个人,我发现,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你圣诞节是怎麽过的?跟谁过?做了什麽圣诞大餐?家裡准备了圣诞树吗?收到几份礼物?」


同样的,对象若换成了华人,想要进一步了解他,就问:「你农曆春节是怎麽过的?做什麽年夜饭?备不备红包?贴不贴春联?拜不拜年?」


这个问题若是问到长年都生活在华人文化区的朋友,回答通常很淡然,除了「年终奖金」,其他的一概「波澜不惊」;比如:「啊就在家补眠啊,没去哪儿啦。哪儿都挤死人,有什麽好去凑热闹的?」「出去有啦,陪老妈去庙裡拜拜吧。」「年夜饭?7-11 订的年菜,超方便的说,干嘛跟人家挤传统市场,找罪受啊?」「新衣新鞋啊,一年四季不都在买?也不差农曆春节这一套,哈哈。」


千万别以为这样回答就是不重视家庭传统或年节习俗了。这种人被年復一年的「张灯结彩喜洋洋」给闹腾地逐渐无感,就像「鱼」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水」为何物一样;这种「波澜不惊」的「过年补眠族」一旦离开他的文化圈(不是出国渡假喔)离乡背井地住到一个没人拜年、没有锣鼓隆冬锵、红纸金字、没有挤死人的年货大街的地方,便能体会到那种「没有年过就睡不着」的心情了;别说补「眠」了,心中有一个洞,补什麽也填不满似的。


为什麽西方世界华人圈、唐人街裡的过年气氛总是这麽热闹夸张?就是这个道理了。他们在做的,就是想尽办法填补一个思乡的洞;一阵锣鼓喧嚣、十几道年菜下肚,就把异乡生活的空白给暂时填满了。


住在德国二十四年,我每年都使。尽。浑。身。解。术。地过年!


如今可以说,这个思乡的洞已经满溢,几乎快变成突出的赘肉了。我住的森林小镇上的华人不多,一个手的手指头就数得完。若说过年得回娘家,我们几个不分出身自大江南北,全都指望着回Cindy这个「娘家」过年。十几年前,各家的孩子都还小的时候,华人妈妈们更是「勐母三谆」,只差没学岳飞的娘,在孩子背上刻下「恭喜发财」了,苦口婆心教孩子说好一口标准(德文腔)的「吉祥话」,再备齐了红包和年菜,杀到我家来五胡乱华大过年。


两年前的春节我辜负了想回娘家的一帮中国姐妹们,扬言姊姊我这回不忙乎了,改飞到米兰听歌剧去。结果,年三十当晚歌剧赶场之前,随便在歌剧院附近的小餐馆解决晚餐,点了个什麽义大利麵之流的东东,边吃边打开脸书,滑阅台湾朋友各家贴出的年菜, 一家比一家丰盛,一家比一家年年有馀(鱼)。这时,嘴裡咀嚼的番茄酱汁pasta,越嚼越没味,简直如同嚼腊;这大年夜的,我竟然跑来米兰小巷子裡吃这玩意儿,着实荒唐到了极点!马上打开WhatsApp,发讯息给众华人姐妹淘:「等着!我两天后回来,就订在大年初三吧!咱补做年夜饭,这次不做个满汉全席誓不罢休!」


有一年过农曆春节,电视台WDR来我家採访,标题是「在德国的华人如何过春节」。我准备了红纸写春联、备了红包、教孩子在摄影机前磕头拜年给德国观众们看,还打算包元宝饺子、做火锅围炉入镜头。我研了墨、摊开红纸下笔,写一元復始,万象更新,记者问,这八个字是什麽意思呢?我回答,简单地讲,就是「It’s New Year, everything is new!」的意思。记者一脸不解,「这⋯不是废话吗?」


在镜头前教孩子说吉祥话,当然,是演给德国电视看的,就得说德文了。当年猴年,六岁的大儿子想了一下,对着摄影机祝爸爸妈妈「愿猴上帝与爸妈同在!」我听了暗吃一惊,O.S.:「哪有什麽猴上帝?谁教你这孩子这样说的?」顾着电视台工作人员在场,也不好在电视上骂他了,就依剧本发了红包。谁知他又说:「这个我不要啦,又不是那个你不让我买的乐高星际战舰。」


至于饺子、火锅也免做了。记者一进门就递给我两大袋血淋淋的东西,一脸诡诘地说:「为了提升收视率,麻烦您做点悚人视听的玩意儿,鸡爪和猪耳朵。传言道,中国人吃这些怪东西的嘛⋯。」


我面有难色,凤爪我固然在港式饮茶餐厅吃过,但都是浸在酱汁裡美美地送上桌,而眼前这一大袋刚斩下来的鸡脚,惨白的皮肤毛孔粗大,还渗着血丝,爪子(指甲)奇长无比,只怕这样下锅会刮坏了我的防沾锅铁氟龙。所以就找来了剪指甲刀,「开麦拉」一喊,记者旁白:「现在,欣蒂?库恩女士给观众朋友示范如何料理凤爪;请问第一步该怎麽做呢?」我战战兢兢地一手抓着滴血的鸡脚,另一手操着剪指甲刀说:「就从给鸡脚剪指甲开始吧。」咔嚓、咔嚓,鸡指甲飞溅,「咔嚓」声中除旧岁。


还有一年春节,我不甘心德国这裡没人跟我拜年,为了乞讨吉祥填补空虚,就把YouTube上「恭喜恭喜」的年歌连结传给德国朋友们,并解释歌词「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裡,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的意义,期待接下来就会得到一大堆的「恭喜恭喜」的祝贺了。结果芭芭拉带着他三岁的儿子来玩,小朋友在我家地板上玩玩具小汽车,边玩边唱「拱吸拱吸拱吸里呀」;芭芭拉说:「我们家提姆超喜欢这首歌的,觉得”拱吸拱吸”是汽车引擎加速的最佳音效呢!」


去年我父母亲特地从台湾跑来德国森林小镇过年,我逮着了机会,缠着爸妈给我写春联、批横批,还教我家瑞士种的大狗拜年的礼节:「乖乖丫滴狗狗,跟爷爷奶奶拜年,拜得好就有骨头红包可以拿喔。」我在厨房裡站了一整天,当晚给一家六口大团圆做了十个菜,每个菜都刻意讨喜:


蚝油牛肉(既豪华又揩油)


海鲜豆腐煲(又嗨又领先)


棒棒芝麻鸡丝(棒棒又自摸 )


粉蒸排骨(粉会蒸蒸日上喔)


豆酥鳕鱼(请用台湾国语唸:都是写一(ㄉㄡ ㄙㄨˋㄙㄝˇㄧ)考试都写第一名啦)


开阳白菜(开运又阳光)


焗烤起司茄子(聚靠齐思切定好投资)


剥皮红椒(撒娇红嫩又不怕丢脸)


三丝鸭片汤(做事三思就既没压力也不被诈骗)


八宝饭(八方宝藏都来我家聚拢喔)


过年过上了瘾,今年狗年春节我打算扩张排场,一口气请了四十个客人,中德客人都有,一齐来我家过年。每个客人带一道「中国菜」,请大家尽情发挥想像力,上网找菜谱、去亚洲超市挖掘可能性、乔装成中国人出席;切莫拘泥,好玩最重要。昨天我收到附近「爱尔兰管乐团」(20人)的自荐信,「欣蒂,听说您要在森林扩大庆祝中国年,可以让我们来为您迎接狗年的嘉宾演奏两曲呢?像Danny Boy或Sally‘s Garden这种爱尔兰名曲会适合您的庆祝会吗?」


我说欢迎啊,这可要挑战我的吉祥联想力了;估计会这麽介绍曲目:Danny就是财神爷溷都柏林时给自己取的英文名字,而Sally 就是王母娘娘,演奏这首歌的时候,我势必得端出吃了会延年益寿的仙桃!


https://wx3/large/7c3f7547gy1fo8td2pufcj21e0151qv5.jpg使出浑身解术,异乡过新年" TITLE="姐姐的文章 使出浑身解术,异乡过新年"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