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文学城子女教育论坛上一位妈妈发了一个帖子“如果11岁的儿子当众打你的耳光,你会怎样?” 赢得了53500多次点击和117个评论,可见11岁孩子当众打母亲耳光这件事在众多人心目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原帖引用如下:
“如果你11岁的儿子当众打你的耳光,你会怎样?
有朋友自远方而来不易乐乎?周末,有十几年没见的朋友来,一快出去玩。朋友问儿子,你钢琴几级?他说零级。然后他说,他的老师在帮他准备六级。朋友说,你是六级了?我说那是his
dream, my dream, his teacher's dream. He said, you lied, I said, I
didn't, it is his dream. 我儿子立即打了我一记耳光.”
当我读到这个帖子是,首先的反应是惊愕,不可思议,怎么会有这种事情?
在读者的热烈的讨论中看到最一致的观点是:诚然母亲在外人面前伤了将要进入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固然有错,但无论父母做错了什么,孩子打父母就是不应该,是“大逆不道”,也是非常没有人性的。
据说孩子打父母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家庭暴力。据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心理卫生医院心理科主任孔繁晔介绍:“2005年、2006年那个时候前来咨询的人还很少。可是,最近几年,我发现,就诊的患者开始多了起来,每周都能接诊1-2名此类患者,这数据是前几年的2 - 3倍。”
“最严重的打父母现象还是存在于十几岁、二三十岁的子女中,”孔繁晔表示,在这个年龄段对父母暴力的是“主力”。基本上来就诊的多数家长,反映的都是他们对父母的暴力。
《三字经》里写道:“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也就是说每个孩子在生下来时都很善良,可爱,只是后天由于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接受不同的教育和影响,才产生性格和教养上的差异。俗话说:没有不好的娃娃,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养不教,父之过”明确表明了父母在子女教育所应担当的重要责任。孩子的教养有瑕疵,父母是永远逃脱不了责任的。
所以,在我看到“11岁儿子当众打母亲耳光”事件后,觉得这个母亲很可怜,同时也很可悲!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11岁的儿子胆敢当众打母亲耳光,一定是孩子成长路上点滴错误的不断积累所致。如果当孩子第一次出现使用对父母不尊的语言或行为时,父母高度重视,马上纠正孩子,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具体可参加博文:两岁孩子打人,怎么办?。同时在家庭中确立正确的家规和严厉的奖惩制度,那么孩子一定会从自己的错误中接受教训,学到尊重,关爱父母的良好行为规范和习惯。如果父母从小对孩子放纵溺爱,碰到孩子犯错,听之任之,不予以纠正,到头来岂不知这样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大教育家高尔基说过:“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如果仅仅为了爱,连老母鸡都能做到这一点。”
我还以为那位母亲更应仔细反省自己的平时的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父母是孩子生活中最直接的榜样,说话大声的父母,孩子往往也喜欢大吼大叫;喜欢阅读的父母,孩子也会养成自己阅读的习惯;“棍棒教育”下生长的孩子也喜欢使用暴力。孩子是白纸,孩子的很多行为都与父母自身的行为有关,父母的所作所为孩子记得最清楚。如果父母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一言一行成为孩子们的表率,那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和树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可以使父母掌握教育孩子的主动权。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青少年在处在身心发育期间,他们的心理成熟还需要一个过程,情绪较成人更不稳定,所以肢体暴力很容易成为他们的宣泄方式。而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在有暴力存在的家庭中生长的孩子更容易有暴力倾向。所以当孩子试图用打人的方式解决问题或者发泄内心的愤怒时,父母一开始就必须尽快制止其暴力行为。希望那位母亲可以通过这次事件检讨自己的育儿方式,吃一堑长一智。如果这次还对孩子的错误放手,那么将来父母必然面对的是“自食其果”。
更多博文:
七招让洋老公成儿子知心友
DIY --圣诞装饰松果的妙用
新生儿定时定需喂奶要不得
亲子--变废为宝的枯树枝
圣诞节,给老师的礼物如何送?
儿子独立制作的南瓜灯
18岁了,请你搬出家去
加拿大的秋天-摘苹果的季节
加拿大学校的体育-儿子的足球
国外婴儿的益智玩具有什么?
加拿大国庆日party
我给老外上了一堂课
迟到的感谢贴
10岁“留学生”总结的中,加小校不同…
我给老外上了一堂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