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佛尊道元风盛
穆如清风精铸钱
元《穆清铜宝背至正》银样(母)供养钱展赏

穆清铜宝——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所铸。属于供养钱性质。元代供养钱品种较多,乃元代铸币一大特色。
元代大部分时间通行纸钞,各年号也铸铜钱,然铸量不多,有年号甚至只见寺观供养钱存世。寺观供养钱在元代可作为也能进入流通领域流用,这是因为在元代佛教机构属于官方机构之一部分,是故元代寺观供养钱与民间私铸不同,乃属官铸之钱。元代供养钱有两个大的类别,一是年号钱,二是佛教吉语钱。
在上述第二类吉语钱中,“穆清铜宝”钱,即是其中之一。关于“穆清铜宝”钱,曾经有人认为乃年号钱或寺观名号钱,其实皆为不对。经查阅相关资料,其中有一说本人甚以为然《见,1995年5月,吉林省钱币学会会刊,郭相武,文》其认为属于吉语钱。
由此我亦略做查询,可见“穆清”二字之含义如下:
1.指天。《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 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泽流罔极。” 宋
刘攽《<东汉书>刊误》:“穆清,天也。”
2.指清和之气。 三国 魏
曹丕《迷迭香赋》:“随廻风以摇动兮,吐芬气之穆清。” 明 方孝孺
《上巳约友登南楼》诗:“景风生穆清,佳趣溢鱼禽。”
3.谓太平祥和。 汉
蔡邕《释诲》:“夫子生穆清之世,秉醇和之灵。”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天下穆清,明君莅国。”
4、《诗经.大雅.丞民》中亦有“穆如清风”之雅句。
显而易见,“穆清铜宝背至正”中的“穆清”二字,非常明确的表达了上述含义,确实为上佳吉语,其出处明确,涵义丰富。是故,“穆清铜宝”钱乃元代供养钱中上上妙品是也!
“穆清铜宝背至正”,主铸为铜质。其并不常见,遗存不丰,颇有收藏价值。而其银质钱则罕出。然,罕出不等于没有,在下有幸获藏一品银质,则可为证。
本品银质“穆清铜宝背至正”钱,非为一般银钱。但见,其钱体厚实,字口和边穿廓皆为深竣挺拔,钱文书写端庄,铸制精整,一派母钱或者样钱尊貌。其包浆淳厚自然,黝黑浆衣,乃银独有,耄耋之相,极难伪制。由此可见,本品乃为山门洞开,如穆清风矣。
本品的铸工和钱文书写,乃正无邪。实为官铸,而官铸者,历朝历代,多有银品,甚至金品。此钱出现银品,自然非惊不怪!根据其品貌,愚见断识,其至少为银质样钱,进一步亦不排除,其乃雕母直接翻铸之母钱级别之品。
关于史上某些所谓具备典型母相的银质样钱,愚见以为,其应是由雕母首次翻铸用于批量钱模的母钱时,一并以银为材同时铸制。其并不做翻铸流用子钱使用,而做样钱留档,或成纪念币抑或成赏赐钱之用矣。
此“穆清铜宝”钱,曾见两版式,一是正写“寳”版,二是俗写“宝”版。其中俗写“宝”,恐为某寺观自铸,其字粗疏,与正写“寳”版,差别甚大,即可为证。同时表明,此“寳”版官铸钱亦是元代供养钱中铸制最为精整的钱之一,
今将此品银样遣上博来,展赏一番,拙见一二,难免疏漏不足,唯与众泉好共赏共鉴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