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青年旅舍
的阁楼聆听摄影家潘叔叔和掌柜@忘城
谈摄影,这一段经历,对我这一摄影菜鸟,有极大启发和指导作用。这是当时记录下的,他们对摄影的各个阶段的交流,被我贴在书桌的墙上。能参透这张图,相信就能从小白变高人!本图片欢迎另存为,希望能启发更多摄友。(字丑,请看官们多包含!)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这样,因为旅行而慢慢喜欢上摄影。我想在这个数码和崇尚旅行的时代,应该为数不少吧。
本来对摄影这种高消费的兴趣,一直有保留,平时都是用着普通消费数码相机。两次出门(四川阿坝州之旅;徽、杭、苏、南之旅),相机都是能借就借。2012年8月走川藏线,想留下美丽的影像,由于超过1个月时间太长,借无可借,才入手一部半画幅的单反套机。
以自己拥有第一台单反算作正式接触摄影,正好差不多两年,是时候开始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理顺将摄影作为爱好,日后要怎样继续提高。
菜鸟前传:瞎拍
九寨之旅(2011),借表姐的相片,瞎拍了一堆照片,去年在空闲时间整理之前的相片,发现那时候拍了4000
张照片,删了超过一半,而一年多后看,比较好的只有50 张。那一次,最大的感受就是单反的对焦和拍完一张拍下张的反应时间要比普通相机短很多,用起来很爽快。

去年翻看照片,更多是感觉风景美,照片自然美,基本都是用最广的焦距在拍。
菜鸟阶段1:遇贵人
半年后的徽、杭、苏、南之旅,在最后一站南京的最后一晚,有幸在南京时光国际青年旅舍 遇到几位摄影师,听他们谈谈摄影,这一堂宝贵的摄影课,对当时刚接触摄影的我,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引作用,至今还在不断思考他们当晚所说的内容,来寻找进步和突破。
时光青旅的阁楼,在南京的最后一晚,在此获益良多。
这是潘叔叔和掌柜,他们对摄影的各个阶段的交流。感觉自己现在还是在第一阶段摸索。
除了一到四点,潘叔叔说拍好“家门口”对个人提高很重要,他举例说“你拍长城,你怎么都拍不过住在长城边的摄影师;你拍黄山,你怎么都拍不过住在山脚下的爱好者”。另外,要记住“工夫在诗外”,从其他方面提高自己的审美、修为,这些都将会体现在照片之中。
期间,掌柜@忘城
推荐的《论摄影》,12年6月第一次看时,完全没能理解。直到最近再次看,2年了,走访各地,看到许多现象,也反观自身,才觉得这极具批判性的著作所提到,在今日依旧无比深刻。
掌柜所说的“相机阻碍了与当地人的交流”,在旅游记者的一年里,很有体会,特别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在拍到照片完成工作和当地人交流之间的抉择。
第二天,摄影家潘叔叔说去明孝陵走走,我也厚着脸皮跟着去,体会体会叔叔所说的风光摄影中,人在风景中的作用
回到广州,在走川藏之前,第一次看了《论摄影》,还有被奉为经典的纽约摄影学院教材。《论摄影》在当时未能理解。教材开篇的3个要点,却实实在在的能启发菜鸟的思考(1.鲜明的主题;2.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题;3.必须画面简洁。)
菜鸟阶段2:且行摄且思考
很庆幸有了南京这一经历后,才走川藏线。能将听到的理论,在绝美的风光和人文中思考怎样运用,没有什么比这样的实践更好了。(走川藏线对摄影的思考,会日后在写博文分享,尤其是魯朗住了5天,对风景人文有更深的理解)

新都桥。色彩
然乌,瓦村。明暗。
拉萨喜德林寺。对比。

在药王山观景台,全场都争抢好位置拍照,我在拍了几张后,见没啥特别,就坐到一边,等待天色的变化。只见一位60多岁的先生拿着全场最好的相机,就在我旁边淡定的坐着,只是时不时观察一下太阳与天上的云。看着越聚越多的人,听着响个不停的快门声,这位前辈对我说“着急出不了好片"。这句让我时常回味。
从菜鸟前传直到现在,每年一次与3位好友出门旅游,每晚交换看各自的照片,在相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主题、侧重点,也对启发思考很有作用。
菜鸟阶段3:后期
川藏回来,从事旅行记者工作,工作需要拍摄大量的相片,让我继续有很多机会用相机。但近1年的到处跑的工作阶段,更多是拍摄说明性的照片,即拍出能让人认出这个景点的相片,加上时间较紧迫,很难在一个地方慢慢思考,因此,觉得摄影的进步不大,尤其是内涵方面。
由于工作也需要,这段时间主要学习了基本的后期知识,学习Photoshop和Lightroom的运用。主要通过网上的视频(其中PS以李涛老师的为主)。
菜鸟阶段4:停滞与矛盾
最近半年,做文字编辑的工作较多,较少出门,从去年底开始,开始看看摄影杂志,主要是《中国摄影家》、《大众摄影》,看看色影无忌的文字论坛,重读了《论摄影》。目前,还停留在多看、多接触的阶段,暂时没有什么突破。尤其是重读了《论摄影》后,自己对于为何而摄影,摄影拍什么等问题,都陷入矛盾之中。另外,投稿了雪花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拍好广州两个活动,作品都没有入围,有点失望,说明还是要再沉淀沉淀、提高水平。
1月在海珠区的纯阳观放生池拍的这张照片,是自我感觉最好的,倒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只是想起了《道德经》,内外(盆中水与池中水,池中物与观看者)、动静(金鱼与残荷,水波与)、生死(金鱼与残荷),充满阴阳的道理。更妙的是这一刻,金鱼都围着盆子顺时针转动,这正是道家、佛家认为天道运转的方向。
每次看南京之夜的记录,我都知道“家门口”、“功夫在诗外”是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此,今年的计划也是周末就在广州市区走走(虽然多次因下雨而无法按计划,今年雨水也太多了),平时保持多看看“诗内”、“诗外”的书籍和网站。技巧方面,对于不熟悉的操作,例如不同焦段的镜头、闪光灯、滤镜、减光镜等,也应该多作尝试。 此外,作为爱好,还是不要太纠结为好,始终以享受其中的过程与乐趣为主,勿忘初心!
最后,再总结一下所听到的金玉良言
1.摄影的4层境界
2.拍好家门口
3.工夫在诗外
4.着急出不了好片
5.是自己的体会,作为菜鸟,相机还是先要多用为主,不要买回来,过了蜜月期就长时间放在防潮箱里了。
除特别说明,均为原创文章、图片,欢迎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来源,商业网站转载请征得本人同意。谢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