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孝寺,广州最具古韵的建筑群,没有之一。这里有传说中达摩祖师的洗钵泉、藏六祖慧能头发的瘗发塔、五代南汉东西铁塔……“风动幡动”之辩即发生在此。寺内殿堂楼阁虽历经后代重修,却在样式、比例等方面仍保留了极多的唐宋古韵。从整座庙宇的平面布局、建筑风格的韵味、寺里所藏的文物等来看,作为广州首屈一指的中国古建筑是当之无愧,也是广州人了解中国古建筑的最佳“学习基地”之一(另一个为广州图书馆)。

山门
光孝寺山门,虽然是80年代重修,但参考了寺内的大雄宝殿、伽蓝殿而设计,保留着较为浓郁的唐宋古风。仅仅通过观察山门,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一些唐宋古建筑的常识。

山门为抬梁式架构,单檐歇山顶,面阔3间,进深6架椽。
1.平缓舒展的屋顶
屋顶的坡度是区分唐宋古建筑与明清古建筑的重要标志,唐宋古建筑屋顶坡度远比明清平缓、舒展。修复的山门正是重现了这种唐宋的风格。(见上图)
2.斗拱比例
斗拱与柱高的比例达到1:3至1:2之间,符合唐宋古建筑的斗拱柱高比,其比例远远高于一般明清官式古建。
3.升起
中国古建筑中,位于建筑最外檐的柱子称为檐柱。唐宋时,对檐柱的常用的处理手法是越向两侧,柱高会略高于中间的檐柱(术语为“升起”),这种手法的运用,直观的体现在屋檐就是从中间到檐角会微微有点自然的弧度。现在的光孝寺的山门、卧佛殿、泰佛殿都明显有运用到这种手法。
4.梭柱
梭柱,是指柱子上端或上下两端都有微微的收分,呈梭状。从现存的唐宋古建筑来看,北方的梭柱一般只是上端收分,而像福建、广东等地则较多柱子两端皆作收分的情况,光孝寺的柱子正是后者。
http://file8.mafengwo.net/M00/3D/55/wKgByU_V1Qj5lo4-AAviyWi8dBI69.groupinfo.w600.jpeg
山门梭柱
5.直棱窗
至少在南宋以前,建筑的窗基本都是不能开合的直棂窗,其形式如下图:
http://file7.mafengwo.net/M00/3D/52/wKgByU_V1QWEshsfAAem_tlLGcQ12.groupinfo.w600.jpeg
山门的直棂窗

作为千年古刹,光孝寺声明远扬,建国前存有大量历代牌匾,如今,逃过厄运的只剩下这块
明代万历年间的“诃林”匾。这块匾很有可能是广州最古老的木牌匾了。
天王殿
天王殿,也是单檐歇山顶,但用的是我国南方更为常见的穿斗式架构。

光孝寺天王殿,正面供奉弥勒佛,背面是韦驮菩萨、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塑像。

穿斗式架构。
回廊
从现存的资料可以得知,自周至唐宋,大型的官式建筑群,外围会用回廊包围整组建筑群。光孝寺的回廊是90年代重建,重建时,采用了唐宋古建筑中优雅”月梁”。
http://file7.mafengwo.net/M00/57/2A/wKgByU_V_E-puD7pAApWAHjfCgk01.groupinfo.w600.jpeg
回廊的月梁

洗钵泉。相传为达摩祖师洗钵的地方。
钟、鼓楼
钟楼、鼓楼,明朝万历年间重修过一次,后又被毁,现在所见到的建筑是90年代,参考中国现存的唐宋楼阁建筑为蓝本重建。

钟楼

鼓楼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始建于东晋年间,历代均有重修,现存建筑主要是南宋绍兴年间及清顺治年间重修之物,仍然保留了不少宋代建筑的信息。

大雄宝殿,原为5开间,清代时增建为7开间。清代似乎很喜欢增建开间,福州华林寺修复前也是清朝加建了2开间。
6个宋构信息
1.斗拱柱高比
如前文所说,斗拱与柱高的比例达到1:3至1:2之间,符合唐宋古建筑的斗拱柱高比。

2.补间斗拱数目
大雄宝殿,补间(柱间)斗拱数<=2(明、次间为2;尽间为1),符合宋式抬梁式建筑的规制。

补间斗拱数目为2。
六铺作单杪双下昂
行家可能会发现栱材的高宽比似乎比北方唐宋建筑要大,诚然,这是南方建筑的特点之一。一般来说北方拱的高宽比为3:2,而大雄宝殿的高宽比为3.4:2,根据程建军先生的论文,这是由于南方屋顶较为轻灵,承重压力较小的因地制宜的做法。
肇庆梅庵大殿斗拱,比光孝寺、德庆学宫的更为古朴,但栱材的高宽比还是比较接近。
PS:造型奇特的大殿斗拱
大雄宝殿的斗拱为六铺作单杪双下昂(假昂),由于出现假昂,私下推测斗拱应该不是宋代遗构,至少不是北宋,有可能是明朝或者清朝重修时,未能体会唐宋真昂之遗意,改成假昂。
值得注意的是,大殿横向的慢栱也做向下的假昂,虽无实用意义,但我目前只在光孝寺、佛山祖庙正殿见过这种手法。有趣的是佛山祖庙正殿前檐斗拱被认为是北宋原构。这两组斗拱的对比,却让人对光孝寺斗拱的时代之谜更加疑惑了。

佛山祖庙斗拱
3.金箱斗底槽的柱平面
金箱斗底槽的做法载于《营造法式》之中,为宋代建筑之经典做法。

图片截自程建军《广州光孝寺大雄宝殿大木结构研究》
4.驼峰的造型
大殿的3种驼峰造型,其中图1、2在贾洪波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一书中,认为是宋代的造型。

大殿内,采用彻上明造。四椽栿上的驼峰为宋式。三架梁上设叉手,虽然弯曲状的叉手不是宋式官方做法,似乎有点元代影响。


5.梭柱
如前文所说,上下皆收分的梭柱为国内现存古建筑中所罕见。
6.背面石狮望柱单勾栏
大殿四面都有栏杆,但只有北面的是真古董,为宋代遗构。其他三面的石狮原为清代所雕刻,80年代重修时,将其换成仿北面栏杆的样式。

此为背面保存较好的一只石狮。前腿与后背大致如一等腰三角形,前面双腿紧贴胸前、后腿,有唐代石狮的遗风。而石狮胸前有铃铛,是从宋代开始流行的做法,唐代没有。
另外,宋代开始石狮开始分雌雄,雄的踩绣球,雌的有幼崽相伴;雄的卷发,雌的披发。综合起来,应该说背面栏杆的石狮是宋代的几率很大。
http://file8.mafengwo.net/M00/50/5D/wKgByU_V9QORXTcLAAfBIjG9LN847.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8.mafengwo.net/M00/50/67/wKgByU_V9Q6QT6TrAAg__Op-X2E71.groupinfo.w600.jpeg
由于北面的石狮以风化的十分斑驳,很难看出它们的发型。但西面栏杆的石狮是仿照北面的雕刻,依据这对石狮,可以比较看出雌雄的差别。不过,现代雕刻的石狮,其神势却似乎不如已经斑驳模糊了的宋代石狮。
http://file8.mafengwo.net/M00/50/6D/wKgByU_V9RXxQODhAAiwcLm-a1Y54.groupinfo.w600.jpeg
大殿西面的石狮
建筑的其他古韵
1.二阶制
大雄宝殿中间的门前是没有台阶的,台阶设在左右两个次间的门前,而正中间则不设台阶。这是唐代及更早期建筑的台阶处理手法。唐宋重建时,有没有可能是保留了汉、晋遗制则不得而知。

关于二阶制,大家不妨搜一搜含元殿的遗址图及复原图,相信会帮助理解。
2.殿内柱础
http://file7.mafengwo.net/M00/47/C0/wKgByU_V6KCp0I2mAAihedzfBZA15.groupinfo.w600.jpeg
殿内柱础较高,应该是明清重修的时候置换过的(在偷窥了六祖堂内的柱础图后,似乎更能印证这个推测,详见后图),这种较高的“鼓式”柱础是我国南方明清建筑常见做法,以减少潮湿对木柱的影响。
3.屋顶
光孝寺的屋顶样式,似乎受到明清时期,闽南、潮汕一带的庙宇屋顶的影响,造型颇有相似之处。

光孝寺屋顶

泉州开元寺大殿

潮州开元寺大殿。photograph by Kevin Sit
伽蓝殿、卧佛殿
大殿东面为伽蓝殿(泰佛殿)、西面为卧佛殿,两座建筑如今规制一样。现在以始建于宋,明朝中期重修的伽蓝殿作为介绍。
伽蓝殿,单檐歇山顶,抬梁厅堂式架构,面阔3开间,进深3开间。采用了梭柱、升起的手法。斗拱比例雄大。殿内大木作结构出现类似宋、元的托架和斜梁。

伽蓝殿是光孝寺内感受唐宋建筑优雅的屋顶造型的最佳殿宇。

伽蓝殿,可以很好的体会唐宋古建筑中“升起“的做法, 角柱的高度稍微高于里面的的檐柱。
http://file8.mafengwo.net/M00/55/B3/wKgByU_V-pL14PUyAAiWpC3BxCA26.groupinfo.w600.jpeg
泰佛殿内木作
http://file7.mafengwo.net/M00/55/BC/wKgByU_V-piLffgxAAiB5sId0yA77.groupinfo.w600.jpeg
类似元式的斜梁做法
http://file8.mafengwo.net/M00/55/C9/wKgByU_V-qPF0WOUAAlTaATEFo439.groupinfo.w600.jpeg
梁上和驼峰之间有弯曲的托
六祖堂
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建筑同样保留这浓郁的宋风。如今,六祖殿似乎更像是光孝寺的文物库房,殿内收藏了宋代柱础、明代铜钟、清代栏杆等许多宝贝。一般不允许入内参观。


六祖堂内金柱的柱础,推测因为宋代遗构,殿内目测还遗存着4、5个。而上面增高的部分,应该为明清或近现代重修之物。

明代铜钟。留意左下角“天顺”年号。

这栏杆局部应该就是重修时卸下的清代栏杆局部。
瘗发塔
大殿背面有六祖惠能的瘗发塔,六角七层,传说是唐代的建筑。唐代六角的塔较少见(多是平面为四方形,如大小雁塔、光孝寺内的东西铁塔),加之塔基的莲瓣纹也没有唐代的丰润,屋顶起翘弧度如此大,似乎更像是宋代作品。再看补间仅有1铺作斗拱,阑额上又没普柏枋,又有唐的意思。关于塔的确切时代,难以准确判定。
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的看法:
【唐代的莲瓣一般用高浮雕、显得丰满;宋代只用线条浅雕。檐口曲线和角翘是典型的宋代样式,唐代檐口和翼角比较平、弧线微小。葫芦(宝瓶)塔刹我估计是后来更换的,包括东铁塔也是一样,即使是宋塔,一般还是用相轮塔刹。葫芦(宝瓶)塔刹始于何时不得而知,一般在宋代以后逐渐增多,明清成为常态。】
【除了比较专业的文章,一般寺庙的简介或是地方宣传部门的宣传文章,一般都分不清楚建筑的始建年代和最后重建的年代,通常都把建筑的始建年代当成现存年代来宣传(也有往脸上贴金的想法)。如果建筑本身没有明确的纪年题纪,一般会查找史料记载再对比当地各时代的建筑特征来推断年代。】
【一座建筑在长达上千年的过程中,免不了大修和重建,有的修缮仅是“落架大修”、保留有用的原构件大体保留原样;有的因为残损推倒重建、按重建时的样式来建,与始建样式就不同了。具体这座瘗发塔,外观来说我认为是宋塔无疑。并且有的地方样式存古,直到元代和明初建的还是宋塔的样式。】
承蒙他多次在古建筑私家档案系列中指教,感谢万分!
http://file8.mafengwo.net/M00/59/61/wKgByU_V_wLkZlw2ABAabXofoQ813.groupinfo.w600.jpeg

刻出皿板,显示南北朝建筑之遗意。此做法在福建、广东等南方的宋代建筑中仍比较常见。

图为广东最古老的建筑,肇庆梅庵大殿的斗拱的大斗,同样刻出皿板。
http://file7.mafengwo.net/M00/5B/0E/wKgByU_WAUaJ2PnYAA6KrqVdID093.groupinfo.w600.jpeg
塔基的莲瓣纹
西、东铁塔
西铁塔建于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63年)的南汉政权。距离唐朝灭亡不过六十年,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远的铁塔。塔身平面为正方形,塔基须弥座的莲瓣丰满,具有唐代特色,塔身上的飞鸟纹、飞天在唐代的铜器、壁画上亦有类似的图案。
【光孝寺西、东铁塔】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铁塔
西铁塔
西铁塔,铸于南汉大宝六年(公元 963年),中国现存最早的有确切年款的铁塔,原为7层,现存3层。整体保留唐及唐以前,平面正方形的佛塔造型风格。须弥座由继乘大唐遗风的丰满莲瓣纹下枭混、龙纹束腰及刻有年款上枭混组成,四角为托塔力士。

西铁塔

西铁塔之二

须弥座丰满的莲瓣纹,唐风犹存。

年款

第二层

二、三层之间,刻有飞天形象,其姿态动作,让人想起敦煌壁画。
东铁塔
东铁塔,铸于五代南汉大宝十年(公元967年),晚同寺西铁塔4年,为南汉后主御制。塔身安放在石制须弥座上。东铁塔保存状况则优于西铁塔,完整地保留了7层。此塔由南汉后主刘鋹捐造,观其龙纹,完全继承大唐盛世之遗风,充分展现帝王神龙之气魄。因是皇帝捐造,每层塔檐多了一层专刻龙纹,与西塔有所不同。

东铁塔

遒劲的龙纹,完全继承大唐盛世之遗风,充分展现帝王神龙之气魄。龙足三抓,其中一后退较长与龙尾交缠,典型的唐风。

因是皇帝捐造,每层塔檐多了一层专刻龙纹,与西塔有所不同。
相关资讯: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109号
交通:地铁1号线,西门口站C出口下,步行8分钟
门票:¥5
官方网站:http://www.gzgxs.org/
=========================================================
重访光孝寺の缘由
2012年5月在徽、杭、苏、南转了一圈,看了徽州古代民居、杭州、西塘、苏州和南京的部分古建筑,那些雄壮,精妙的大小木作激发起我对中国古建筑的强烈兴趣。同时,一种强烈的失落感也油然而生,作为有着2000年建城历史的广州,她的历史印记怎么和人家的差这么远!近代以来,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广州的古民居几乎都破坏殆尽,十年文革又毁了一大批古物。广州还有真正意义上的古建筑吗?
回到广州的前9天,有7天我泡在了广州图书馆,查阅古建筑相关的书籍。有了一定的了解后,6月10、11日,我跑了市内10处有明清古建筑的地方:仁威庙、华林寺、锦纶会馆、五仙观、大佛寺、城隍庙、番禺学宫(农讲所)、海幢寺、怀圣寺和最后一站——光孝寺,通过对比、观察建筑各部分的细节(确有唐宋遗风)及现存于寺中的文物,发现光孝寺的确堪称镇市之宝!
光孝寺,从小到大,来了不下十次了。这次仔细的参观了一遍,加上此前参观的五仙观、怀圣寺,总算一扫徽杭苏南之游后,对广州中国古代建筑的自卑感,广州还是有它的底蕴所在,尤其是有南越王墓和光孝寺压阵,实在是羊城之大幸!
另外,读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会发现,中国现存从唐、辽、宋、金的伟大木构建筑,全是佛寺。而广州最古老的建筑不是佛寺就是道观。有时真的不得不赞叹宗教的神奇力量!
其他值得一看的广州历史建筑
广州其他风格较为古朴的中国古建筑,值得一去的还有五仙观、怀圣寺、镇海楼、沙湾古镇等;若喜欢繁丽的木雕、石雕,则首推陈家祠,其他如仁威庙、城隍庙亦修葺一新,可以看看。
近代民国建筑,首推中山纪念堂(看完杭州、南京包括南京大学、中山陵等,依然觉得中山纪念堂是最好的民国建筑);其他近代建筑中式建筑还可以到中山大学本校区,华工、华农的民国建筑群。
西式建筑,圣心大教堂堪称在中国的西方建筑的杰出之作,其他在东山、沙面、沿江路都有保存。
=========================================================
推荐文章&书籍:
1.华南理工程建军先生的《广州光孝寺大雄宝殿大木结构研究》,是目前发现CNKI(中国知网)上论述光孝寺大雄宝殿木构最有价值的一篇,推荐一看!
文章可在可在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上查阅。
2.贾洪波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是目前看过的几本中国古建筑史相关图书中,唯一多次提到广州光孝寺的书籍。
相关博文:
穿越时空的对话,谨以此图文向梁思成、林徽因先生致敬!
3招教你初步识别中国古建筑
广东人不可不知的6+1座国宝级古建筑
浅谈龙形象的“神”与“势”
广州游什么?看广州人的靠谱推荐,100张美图带你领略羊城精华
【光孝寺西、东铁塔】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铁塔
关于中国古建筑,作为爱好者,并非专家,文中难免有不正确、不严谨之处,欢迎古建筑高手、达人指正。
除特别说明,均为原创文章、图片,保留版权标识下,欢迎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来源,商业使用先请征得本人同意。如果喜欢,请不吝点赞、转发哦!谢谢!
更多旅行、摄影、广州、博物馆或中国古建筑的话题,也欢迎在微博@風清航i 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