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任泽平的万字长文说起

(2016-09-24 13:41:58)
标签:

杂谈

周末有幸拜读了任泽平、杨为斆两人的万字长文,说是谈论中国房市的风险问题。整篇文章气势磅礴,写的很好。


不过,我要提的是这篇长文用到了下面这张图,你能发现它的问题在哪里吗?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S9m2S4ZlxtosNDPBJdSQksgIuZPJHDzZGb78LwlMQSviczWoAw9T7KnA5MqQ1zs9by0JaykxGnJHnXBr51XicS7Q/0?wx_fmt=png



这张图意在表明,中国的房价与货币供应量是正相关的。尤其是最近这一轮房价上涨,与货币增速几乎就是完全正相关的。


但是,你注意到了没有,它用的货币增速指标是M1,而不是大众普遍能认同的是M2。M1是个什么东东呢?专业术语可以自己百度,简单点说,就是:企业的活期存款。


想一想,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快满与房价是绝无可能有任何关系的。难道是企业的活期存款增加推动了房价的上涨吗?荒谬!房价上涨明明是居民买房推动的。


那么,任泽平为什么没有用M2的数据呢?看看下图就明白了: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S9m2S4ZlxtosNDPBJdSQksgIuZPJHDzZwPicGd60WZnAibWzibicf2tVZSb5ia3f6qibIEGbMKqJlUefNnbv5kmDiceOQ/0?wx_fmt=png


这个是M2和M1的增速图。任泽平用到了红色的M1数据,因为这更能体现出房价上涨的意图。但如果用M2呢?对不起,M2最近是在持续走低的。如果用M2来做图,就没法体现出房价上涨的因素了。


这个显而易见的选择性缺陷,出现在这样的长篇文章里,显然是不应该的。这既是研究的选择性偏见,也容易导致结论的最终错误。我宁愿相信这不是任先生的主意。


2001年到2015年的长达15年时间里,M1和M2是如影随形的,基本没有出现大的偏差。M1强于M2的时间有三个节点:其一是1995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当时存款利率下行,企业活期存款增多,可以解释一部分原因。到2001年之后,二者才重新同步。这段时间,爆发了中国股市第一轮牛市,而房市在这段时间其实相对萎靡不振。


2006-2007年有一小段短时间不同步,股市当时很牛市,房市整体是太大起色。相比M1,M2更能反映房市的情况。


现在是第三次。M2与M1不同步的原因,貌似公婆都有理,我就不多说了。


对于一直坚持“中国货币增发导致楼市价格高企”的人来说,以前肯定会用M2来做楼市房价的判断。但去年底以来,M2萎靡不振,没法解释房价上涨的原因了。于是,要么不吭声,要么睁眼说瞎话。我这是第一次看到有人用M1替代来做解释。


我很担心,如果今年底或者明年中,如果M2出现了负增长或者M1由于基数过高而出现显著下行,那时候假如房价还是下跌,经济学家们用什么来解释房价高涨的原因呢?


任泽平也用到了房价收入比的指标,如下图。可以明显看出,房价收入比已经持续下滑了近6年时间。这与1998-2003年的情况是有点像的。它都说明最近的房价上涨,其实是建立在持续多年的房价收入比下滑的基础上的。可惜,对这个原因,没有人去关注。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S9m2S4ZlxtosNDPBJdSQksgIuZPJHDzZQwcKEhVWbMVtQDedUIlia8R22bdcWEF52Ez4ADBYdZMSiaTicLGicZ6R5Q/0?wx_fmt=png



任泽平的文章还用到了“房屋总市值与GDP的比值”这个指标。“如果按这个指标衡量的话,那中国目前的房地产总市值占GDP的比例为411%,无疑已经蕴含着比较明显的泡沫”。不过,他们自己也发现了问题,房屋市值是存量而GDP是年度总量,这个指标其实没有任何意义。那既然如此,用那个图干啥呢?  


真正能解释京沪杭深宁房价暴涨原因的,是他们的下面这张图: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S9m2S4ZlxtosNDPBJdSQksgIuZPJHDzZePOTmNu5jb1ZgqZUU6nmwY1zGpJsuncKUq6ia8wSM67sibueKmJ3Kz3Q/0?wx_fmt=png


从1950念叨到1990年代,日本人口都在快速涌入城市。甚至于金融泡沫崩溃后的1990-2010年代,日本人口增速下降甚至出现人口减少,但东京圈的人口占比还是上升的——人口进入城市,是一个历史性的大趋势,就连日本这样的经济持续徘徊的国家都不例外,那中国呢?


美国的情况也一样。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S9m2S4ZlxtosNDPBJdSQksgIuZPJHDzZ5Kl8qIWeDRW9Dmiaszt7EVcve4UlDATJpmk3RCU3pAfZFVFWXIlL3Bg/0?wx_fmt=png


1990年,美国大都市人口占比达到77.6%,谁能想到2010年已经达到83.7%。对美国那样一个经济超级发达的国家来说,都市圈的人口都在增长,而中国这样一个快速成长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就势不可挡了。各地限购措施之所以限制外地人购房,说明政策用到了刀刃上。这固然打击了投资客,也同时限制了尚未在当地落户的真正刚需者。离婚大潮就由此而来。


最后,任泽平的文章,其实给出结论是:当前房价尚在合理范畴内,一线城市略高,二三线城市合理但库存大。政策调整应该是稳住房价、限制投资购房、稳定市场。嗯,这篇文章,其实不是分析风险的,而是提示楼市价格相对合理的。


但斌的观点“中国房价将是世界第一”,也非常好。我注意到,他的观点据说是10年前就提出的,很有前瞻性。那我这个月提出的中国房价必是世界第一的观点,还算是觉悟比较晚的。但斌的意思是:中国人这么喜欢钱、这么喜欢工作、这么富有创造力,且人口这么多,中国的房价不成文世界第一是没道理的。观点非常不错。也推荐阅读一下。但斌:中国核心城市房价有可能世界第一


整体而言,任泽平的文章瑕不掩瑜,文章写得还是不错的。虽然文章比较长,还是推荐阅读一下。

任泽平万字长文、44张图解读中国楼市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牛市起涨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