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玉龟——《红山古玉文化研究》之红山文化典型玉器内涵(六)

标签:
红山文化玉龟沁色型制文化内涵杂谈 |
分类: 社会玉器文摘 |
玉龟
一、玉龟规格与沁色
远古社会的祖先们,无论是南方的良渚文化时代,还是北方红山文化时代的先民,崇龟、敬龟已成习俗。先人把龟视若神灵,只不过是南北各氏族部落设计的造型、形态不同罢了。红山文化玉龟,分述如下:
http://s1/mw690/70ce8968gd5e467039d00&690
图[1]
图1圆雕玉龟:规格:长2 2.7cm ,宽13.4cm,厚3.3cm。玉质系辽宁岫岩玉磨制而成。
沁色:该玉龟通体全沁,并入玉内,满浆弥合,着地的下面已经接近钙化,沁斑较重。沁色为灰白、锈红、褐黄、黑灰、深绿等沁色。
http://s5/mw690/70ce8968g7bca0a8680d4&690
图[2]
图2圆雕玉龟:规格:长23cm ,宽15.3cm,厚4cm。玉质系辽宁岫岩绿色玉料磨制而成。
沁色:该玉龟通体全沁,并入玉内,满浆弥合。沁色为灰白、锈红、浅黄、深绿等沁色。
http://s5/mw690/70ce8968g7bca0ac3f994&690
图[3]
图3圆雕玉龟:规格:长24.5cm,宽13.5cm,厚3.5cm。玉质系辽宁岫岩玉磨制而成。
沁色:玉龟通体全沁,满浆弥合,布满深浅不同规则的沁坑,局部玉质已经沁透,接近钙化。沁色呈黄、红黄、桔黄、灰白、浅灰绿等沁色。
二、玉龟形制及磨工特征
研究了上述3件不同造型的红山文化玉龟,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形制及磨工特征。
1、造型简洁,以简练之形传深刻之神。3件玉龟造型各异,但有共性形制特征,就是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近似抽象型和龟壳的椭圆型是一致的。
例如:图片1的玉龟,总体形制呈扁长型,在相对的范围内龟壳相对圆型,长头前伸,颈部呈棱形,抽象的四爪蹬地,呈爬行状,形态逼真,龟背椭圆呈慢倾斜坡至边缘。
图片2的玉龟与图片1的玉龟比较,龟整体造型呈十分规整的圆型,龟背如锅底倒置状态,四爪内缩。呈蹬地爬行状态,所不同的是圆润的龟头上扬前伸,目视前方。
总之,远古的红山文化祖先们,能抓住龟的瞬间动姿。雕琢出如此活灵活现的各种玉龟,实在难能可贵,展示出独具匠心的琢玉才能。
2、洗练的琢玉手法,展现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纵观红山文化玉龟的磨制特点,以洗练的琢玉手法而见长,尤其体现在琢磨龟的头、颈、爪、尾的部位,以寥寥简洁的阴线阳棱,在保持形似动姿的前提下,展示出龟蕴涵在憨厚质朴外表的灵性与旺盛的生命力,给人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后人无不对远古玉工琢磨技巧抚龟钦佩。
3、纹饰不同。图1与图2玉龟为素纹,其中图片3的玉龟呈长条形,龟背中央磨制出一个较大圆孔。据考古专家研究发现,凡是红山文化时期玉器有较大圆孔,均代表天神沟通之意。
三、玉龟的文化内涵
龟,在中国文化中自古以来就是四灵之一,"甲蟲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神龟者……上隆法天,下平法地"。在红山文化时期,玉龟是典型器物。考古发掘资料表明,龟是权力的象征。在红山遗址幕中发现,玉龟被墓主握在手中,一手一只,一雌一雄,出土玉龟的墓规模大,随葬品多,这说明墓之生前拥有较多的财富和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握在手中的龟是墓主权力的一种标志。手握称为握龟,是一种小龟,从随葬品的一种较大龟看,说明墓主地位更高,权力更大。
龟是长寿的象征,这从古代众多的氏族部落中也得到证实。如仰韶文化时期,在一些陶器的外表就有龟纹描绘。马家窑文化时期,龟更是彩陶装饰的纹饰,各种写实写意的龟占据陶器外表的显要地位。
龟还代表财富。褚少孙补《史记·龟策传》记曰:"能得名龟者,财富归之,家必大富,至千万。"所以,古人多用龟作佩饰之用。
还有考古资料证实,远古人选择鸟、龟和鱼为推崇对象,并在心目中有崇高地位,是氏族的图腾;龟寓意着祈求氏族,人丁兴旺,渔猎丰收。龟,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深受古人青睐,远古红山人爱龟,是因为龟的生理特征它能够善于保护自己而长寿,不受侵害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所以用珍贵的玉料琢制出众多的玉龟,更祈求象龟一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