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孕期体重控制系列(1)——算算每天需要多少能量

(2012-08-03 10:18:21)
标签:

育儿

分类: 十月怀胎
孕期体重控制系列(1)——算算每天需要多少能量
文/朱桂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九龙医院营养科主任)编辑/春苗

孕期每天需要增加多少能量?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互相转换时其量值不变,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
  生命体之一的人类也遵从这一规律,我们每天的饮食就是在摄取能量,而我们每天的生理功能和活动则是在消耗能量,当摄入和消耗接近相等时,我们的体重就趋于稳定,而摄入大于消耗时则体重会增加,反之,摄入小于消耗时则会变瘦。
  孕妇在怀孕期间也遵从这一规律,但是孕妇需要在摄入和消耗之间维持一个正平衡,就是要摄入大于消耗,以保证有足够的能量供给宝宝的生长和发育所需。那么孕妈妈在怀孕期间需要每天增加多少能量呢?研究显示,孕早期和非孕期一样,不需额外增加能量,到孕中期和孕晚期每日则需要增加200千卡的能量。那么,这200千卡的能量需要多少食物呢?而这些食物应该怎么选择呢?

哪些是产热营养素?哪些是非产热营养素?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给出的孕期膳食指南:
孕早期  
  每日摄入谷类、薯类及杂豆200~300克(杂粮不少于1/5);适量饮水;蔬菜类300~500克(以绿叶菜为主);水果类100~200克;鱼、禽、蛋、肉类(含动物内脏)150~200克,其中鱼类、禽类、蛋类各50克;奶类及奶制品200~250克;大豆类及坚果50克;油15~20克;盐6克。
孕中、末期 
  每日摄入谷类、薯类及杂豆350~450克(杂粮不少于1/5);适量饮水;蔬菜类300~500克(绿色蔬菜占2/3);水果类200~400克;鱼、禽、蛋、肉类(含动物内脏)200~250克,其中鱼类、禽类、蛋类各50克;奶类及奶制品250~500克;大豆类及坚果60克;油20~25克;盐6克。
  在以上的指南中我们看到了一些食物种类和数量,我们怎么来理解这些食物和数字呢?这些食物和数字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呢?
  首先是提供了能量,所有的有机食物,即含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会提供能量,只是提供能量数值的多少而已。主食、肉类、蔬菜、水果含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为我们提供能量。而无机食物,如维生素、矿物质、水和盐,则不提供能量。营养学上把营养素分为产热营养素和非产热营养素,产热营养素就是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非产热营养素主要是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根据孕前身高与体重计算出每天需要的基础能量
  孕期要控制好体重,首先孕妈妈要知道每天自己需要多少能量,然后根据能量的多少合理分配产热营养素。那么一个人怎么知道自己每天需要多少能量呢?答案在自己的身上,即自己的身高和体重,也就是说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决定了自己每天需要的基础营养量。当然还要排除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疾病等,但一般在正常情况下身高和体重决定了一个人每天需要多少能量。
  孕妈妈可以根据身高来计算每日所需的能量,方法是用22乘以身高的平方,身高的单位是“米”,这样就得出孕妇怀孕前的理想体重,单位是千克。然后用这个理想体重乘以25,就得出一个人每日基础的能量需要量,单位是千卡。比如,一个身高1.6米的孕妈妈,她每天需要多少能量呢?我们先用22乘以1.6的平方,得出56,那么56千克就是这位孕妈妈孕前的理想体重,然后用56乘以25,得出1400,那么这个1400就是这个人每日需要的能量数,即1400千卡。这只是基础的需要量,如果孕前体重超过56千克,理论上需要减少能量需要量,即可以在1400的基础之上减。目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能量数不低于1200千卡,也就是说不管你孕前体重多重,每天的基础能量数不能低于1200千卡。如果孕前体重低于56千克,就可以在1400千卡基础之上加,加多少呢?相差越多就加的越多,一般建议以100千卡为单位加,逐渐找到自己的平衡点,把自己的体重稳定在理想体重。
饮食和运动相辅相成,互相制约
  还有一个对能量影响的因素是体力活动,即活动量越大,需要增加的能量就越多,25是以轻体力活动为基础的建议,指的是坐着办公,每天没有多少运动量的个体,如果活动量增加,也要相应增加能量摄入,一般可以由25逐渐增加到30。在逐渐增加能量摄入时也要监测体重,找出自己的平衡点。孕妈妈可以在此基础上孕早期不必增加能量,到孕早期和孕晚期每天增加200千卡左右的能量,这样就可以满足孕期的需求。所以在整个能量控制过程中,体重是非常重要的监测手段,要尽量测出自己的净重:即早晨起床,排空2便,空腹(要求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穿同样的衣服(最好是内衣)称,这样的体重具有可比性。
  对于能量摄入的建议是每天可以略微超过自己的需求量,然后通过运动把多摄入的能量给消耗掉,即如果你每天需要1600千卡的能量,你可以摄入1700~1800千卡的能量,然后通过运动,比如散步、快走、游泳等方式消耗掉200~250千卡。理论上讲摄入的能量越多,即意味着摄取的食物也会多,各种营养素的搭配会越好,然后通过运动消耗掉不需要的能量,这样营养摄入会更全、更平衡。如果受能量的限制而相应减少食物的摄取,可能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的不足而影响健康,所以饮食和运动是相辅相成,互为制约的,其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就是监测体重。

三大产热营养素的摄入量怎么分配
  一旦确定自己每天的能量需要量后,接着就是怎么分配三大产热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我们先来看看这三大产热营养素的能量密度,即1克三大营养素分别产生多少能量。实验证明,1克蛋白质大约可产生4千卡的能量,1克碳水化合物大约也是产生4千卡的能量,1克脂肪则可以产生9千卡的能量,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1.5倍,也是能量密度最高的营养素。
  理论上讲,一个人只要每天摄取的营养素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就可以存活,即如果一个人每天需要1600千卡的能量,他可以通过全部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来提供,即用1600千卡除以相应的能量密度,如果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就可以用1600除以4,得出400,那么这个人每天摄入400克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就可以满足能量需求,或用1600除以9得出178克脂肪,也可以满足能量的需要。但事实不能这样做,因为这三大营养素除了提供能量外还有其他的生理功能,所以能量不应该通过单一的营养素提供,而是需要通过三大营养素混合提供。那么怎么分配这三大营养素呢?目前中国营养学会给出的建议是蛋白质占12%~15%,脂肪占30%以下,剩下的都由碳水化合物提供,占55%~6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