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弟弟体检体重增长辅食添加0-1岁 |
分类: 育儿心得体会 |
妈妈在“弟弟简单短而速战速决的6个月体检”一文中提到,弟弟的体重有些偏轻,儿医建议趁哥哥三岁体检之时(“热心儿医与妈妈分享经验的三岁体检”),再为弟弟称重,其实也就是简简单单的称重,但妈妈也还是带着问题去的,因此热心而负责的儿医,便又给弟弟做了全面的检查,因此这简单的称重就变成了额外的7个月体检。
【体重增长】弟弟的体重由一个月前的14磅5.4盎司(约6.5公斤),增长到目前的15磅7.9盎司(约7公斤),一个月的时间增长了1磅多,儿医是非常满意的,估计是小小吃货的辅食起了效果,妈妈要继续努力,象喂头小猪一样地当好饲养员。
【常规检查】除了亲力亲为地为弟弟称体重(一般是护士的工作),儿医还给弟弟做了常规的检查,摸摸小肚子,照照耳朵和鼻腔。这些都是正常体检的必检项目。
【妈妈问题】虽说弟弟此次添加辅食,完全是参照彼时哥哥的经验(“重新温习辅食添加的注意事项”),但鉴于每个小朋友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针对于弟弟,妈妈还是有些问题想请教儿医的。
问题一:如果妈妈的“老朋友”回来了,是不是母乳的质和量都会下降?
一般来说是不会的,但也有个例,“老朋友”再驾光临后,母乳的量不但减少了,而且质也不如以前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妈妈就要考虑二次催乳了。不过,儿医也提到,母乳兄弟俩,妈妈“老朋友”回来的时间应该是差不多了,那么以哥哥的经历来说,应该还有段时间,应该也是在断奶之时,因此妈妈现在没有必要担心这个问题。(妈妈们知道这里“老朋友”指代什么)
问题二:妈妈一定要给弟弟添加米粉吗?
不需要,如果蔬菜水果就可以满足的话,那完全没有必要添加米粉。虽说米粉是传统的首选辅食,但不是必需的辅食,而且儿医不建议大米米粉(Rice Cereal),倒是建议粗粮类的米粉,如燕麦(Oatmeal)和多谷物(Multi-Grain)的,这两种也是彼时哥哥吃的最多的。
(注:爸爸妈妈前不久也刚读到过一篇文章,说是婴儿大米米粉中有一种微量元素超标,是普通饮用水的10倍之多,对小朋友的身体健康很不利。因此,爸爸妈妈本来就没有准备给弟弟吃大米米粉,听了儿医的建议,更加坚定了这个决定。)
问题三:亮亮一餐可以吃7-8盎司,每日两餐,会不会太多?这样是过量喂养(Overfeeding)吗?
只要小朋友愿意吃,就没问题,也不会太多。辅食添加在量方面的原则是,小朋友愿意吃多少就给多少,完全不用担心吃太多;当然,如果小朋友不愿意吃,爸爸妈妈也不要强喂,以免出现胃部不适或积食等现象。
弟弟自己愿意吃这么多,并不是过量喂养。过量喂养是指在小朋友不愿意吃了的情况下还强喂,一个最明显的反应就是餐后小朋友哭闹不止,或出现呕吐等现象。
问题四:如果将水果作为一餐,那么糖分的摄入会不会太多?
是水果就没有问题,但一定不要给弟弟喝果汁就好,当然帮助便秘的西梅汁除外(随后会说到)。水果和食物中的糖分属于天然糖分,对小朋友的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坏处,反而是他们生长发育所需。
在此,儿医再次强调,小朋友周岁前,食物中是不需要加任何调味料的,辅食就是为了让他们品尝不同食物的原始味道。对于哥哥来说,是满周岁后,妈妈才在食物中加入少许的盐或其它调味料,而且至今口味都比较淡。
问题五:亮亮的大便比较干,但不硬,虽说小朋友并不受其影响,但妈妈还是一直给弟弟喝西梅汁(Prune Juice),除此之外,还有其它方法改善吗?
小朋友处于由单一母乳向辅食转变的阶段,是一个过渡,出现大便干燥的现象,属于肠胃机能的正常反应,妈妈没有必要担心。每天喝少许的西梅汁可以起到软化和畅通大便的作用,但不喝也是没有问题的,这个阶段自然而然地就会过去。
问题六:出门带自己做的辅食,放在保温盒里,可以保鲜几个小时?
如果是提前做好,再次加热后放入保温盒的,那么最好在两个小时内吃完;但如果是做好直接就放入的,保鲜4个小时没问题。这里的“做好”是指,达到沸腾的温度,如果采取蒸的方法,那么一定是蒸熟蒸透的状态。
【诊室喂食】爸爸妈妈光顾着和儿医聊天了,以至于坐在小推车里弟弟饿了,妈妈都没有意识注意到。小朋友饿得开始哭闹,妈妈才意识到是晚餐时间了,于是医生阿姨建议妈妈就在诊室喂母乳吧,但妈妈带了自己做的苹果泥,5点左右是辅食时间呢!
【家有吃货】看着弟弟一口接一口吃的那么快、那么香,儿医直说家中有俩小吃货,爸爸妈妈真是很幸运呢,不用喂小朋友们的饮食而发愁。与此同时,儿医也称赞妈妈做的辅食很不错,看着很有食欲呢!
【流感疫苗】未满周岁的小朋友,流感疫苗都是分两次注射,每次注射一半的剂量,两次注射间隔一个月的时间,只有将两针都注射完方可起到预防流感的效果,因此儿医建议弟弟应该尽早注射第一针。
妈妈最后语:妈妈是真心地感谢明亮兄弟儿医的热心与负责,一般来说,哥哥的体检,儿医是完全可以拒绝一切与弟弟相关的检查与问题,但也是出于对兄弟俩的了解与喜爱吧,每次我们的体检都是兄弟俩混搭的,记得有几次弟弟的体检,爸爸妈妈没有任何关于弟弟的问题,倒是问了不少哥哥相关的信息。(明亮兄弟的儿医,知道您也在关注妈妈的博客,在此再次向您表示感谢!)

(在Kaiser医院的等候大厅,10.01.2015)
【体重增长】弟弟的体重由一个月前的14磅5.4盎司(约6.5公斤),增长到目前的15磅7.9盎司(约7公斤),一个月的时间增长了1磅多,儿医是非常满意的,估计是小小吃货的辅食起了效果,妈妈要继续努力,象喂头小猪一样地当好饲养员。
【常规检查】除了亲力亲为地为弟弟称体重(一般是护士的工作),儿医还给弟弟做了常规的检查,摸摸小肚子,照照耳朵和鼻腔。这些都是正常体检的必检项目。
【妈妈问题】虽说弟弟此次添加辅食,完全是参照彼时哥哥的经验(“重新温习辅食添加的注意事项”),但鉴于每个小朋友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针对于弟弟,妈妈还是有些问题想请教儿医的。
问题一:如果妈妈的“老朋友”回来了,是不是母乳的质和量都会下降?
一般来说是不会的,但也有个例,“老朋友”再驾光临后,母乳的量不但减少了,而且质也不如以前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妈妈就要考虑二次催乳了。不过,儿医也提到,母乳兄弟俩,妈妈“老朋友”回来的时间应该是差不多了,那么以哥哥的经历来说,应该还有段时间,应该也是在断奶之时,因此妈妈现在没有必要担心这个问题。(妈妈们知道这里“老朋友”指代什么)
问题二:妈妈一定要给弟弟添加米粉吗?
不需要,如果蔬菜水果就可以满足的话,那完全没有必要添加米粉。虽说米粉是传统的首选辅食,但不是必需的辅食,而且儿医不建议大米米粉(Rice Cereal),倒是建议粗粮类的米粉,如燕麦(Oatmeal)和多谷物(Multi-Grain)的,这两种也是彼时哥哥吃的最多的。
(注:爸爸妈妈前不久也刚读到过一篇文章,说是婴儿大米米粉中有一种微量元素超标,是普通饮用水的10倍之多,对小朋友的身体健康很不利。因此,爸爸妈妈本来就没有准备给弟弟吃大米米粉,听了儿医的建议,更加坚定了这个决定。)
问题三:亮亮一餐可以吃7-8盎司,每日两餐,会不会太多?这样是过量喂养(Overfeeding)吗?
只要小朋友愿意吃,就没问题,也不会太多。辅食添加在量方面的原则是,小朋友愿意吃多少就给多少,完全不用担心吃太多;当然,如果小朋友不愿意吃,爸爸妈妈也不要强喂,以免出现胃部不适或积食等现象。
弟弟自己愿意吃这么多,并不是过量喂养。过量喂养是指在小朋友不愿意吃了的情况下还强喂,一个最明显的反应就是餐后小朋友哭闹不止,或出现呕吐等现象。
问题四:如果将水果作为一餐,那么糖分的摄入会不会太多?
是水果就没有问题,但一定不要给弟弟喝果汁就好,当然帮助便秘的西梅汁除外(随后会说到)。水果和食物中的糖分属于天然糖分,对小朋友的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坏处,反而是他们生长发育所需。
在此,儿医再次强调,小朋友周岁前,食物中是不需要加任何调味料的,辅食就是为了让他们品尝不同食物的原始味道。对于哥哥来说,是满周岁后,妈妈才在食物中加入少许的盐或其它调味料,而且至今口味都比较淡。
问题五:亮亮的大便比较干,但不硬,虽说小朋友并不受其影响,但妈妈还是一直给弟弟喝西梅汁(Prune Juice),除此之外,还有其它方法改善吗?
小朋友处于由单一母乳向辅食转变的阶段,是一个过渡,出现大便干燥的现象,属于肠胃机能的正常反应,妈妈没有必要担心。每天喝少许的西梅汁可以起到软化和畅通大便的作用,但不喝也是没有问题的,这个阶段自然而然地就会过去。
问题六:出门带自己做的辅食,放在保温盒里,可以保鲜几个小时?
如果是提前做好,再次加热后放入保温盒的,那么最好在两个小时内吃完;但如果是做好直接就放入的,保鲜4个小时没问题。这里的“做好”是指,达到沸腾的温度,如果采取蒸的方法,那么一定是蒸熟蒸透的状态。
【诊室喂食】爸爸妈妈光顾着和儿医聊天了,以至于坐在小推车里弟弟饿了,妈妈都没有意识注意到。小朋友饿得开始哭闹,妈妈才意识到是晚餐时间了,于是医生阿姨建议妈妈就在诊室喂母乳吧,但妈妈带了自己做的苹果泥,5点左右是辅食时间呢!
【家有吃货】看着弟弟一口接一口吃的那么快、那么香,儿医直说家中有俩小吃货,爸爸妈妈真是很幸运呢,不用喂小朋友们的饮食而发愁。与此同时,儿医也称赞妈妈做的辅食很不错,看着很有食欲呢!
【流感疫苗】未满周岁的小朋友,流感疫苗都是分两次注射,每次注射一半的剂量,两次注射间隔一个月的时间,只有将两针都注射完方可起到预防流感的效果,因此儿医建议弟弟应该尽早注射第一针。
妈妈最后语:妈妈是真心地感谢明亮兄弟儿医的热心与负责,一般来说,哥哥的体检,儿医是完全可以拒绝一切与弟弟相关的检查与问题,但也是出于对兄弟俩的了解与喜爱吧,每次我们的体检都是兄弟俩混搭的,记得有几次弟弟的体检,爸爸妈妈没有任何关于弟弟的问题,倒是问了不少哥哥相关的信息。(明亮兄弟的儿医,知道您也在关注妈妈的博客,在此再次向您表示感谢!)
前一篇:热心儿医与妈妈分享经验的三岁体检
后一篇:既坐火车又乘船的三周岁生日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