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顺产日记病房故事 |
分类: 孕产期及母乳 |
如果说“二胎弟弟超详细的临产及顺产流水帐”一文纯属流水帐记录的话,那么今天这篇博文就是妈妈住院期间的一些碎碎念,也可谓是一些乐事、趣事和琐碎之事的罗列吧!
【临产时间恰到好处】自从妈妈进入孕晚期,爸爸就一直在说,如果弟弟可以在晚上甚至半夜发动,然后二胎生产比较快,在早晨之前出生的话,对于爷爷奶奶照顾明明来说,将是最方便不过的了。因为晚上爸爸和妈妈还是依照明明的习惯让小朋友睡觉,而早晨要么爸爸回家接明明起床,要么就麻烦爷爷奶奶。人算不如天算,亮亮弟弟就是晚上发动的,而且也是凌晨就出生了,可谓是如愿以偿的临产时间啊!
【偶遇同位接生医生】妈妈从检查室进入产房之后,接生医生来给妈妈做检查,一见面,倍感亲切和熟悉,爸爸和妈妈异口同声说道“You
delivered our first son.”(你接生了我们的第一个儿子)而且接生医生也说“Oh, I remembered
you. You had an over 10-lb
baby.”(哦,我记得你们,当时生了一个超过10磅的小宝宝)不得不说,这真的是很巧合,兄弟俩均出自于同一位接生医生之手。
【明明纪录众所周知】妈妈两年前顺产9斤半大明明的事情,已经成为医院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其实也难怪,明明是这家医院50多年历史顺产最重胎宝宝的保持者。此番对话缘于对亮亮体重的预估,妈妈说OB医生估计亮亮的出生体重会在9磅左右(8斤多),一位护士说“那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宝宝,生的时候可能会困难一些。”然后妈妈便说头胎哥哥的出生体重是10磅半(9斤半),护士突然惊喜地说“哦,原来是你们啊,10磅半的宝宝居然顺产出来,真的难以想象。”
【冷暖两重天的感受】在产床上待产期间,也许是因为上了无痛,也许是因为即将生产正常的体温变化,但也许是盖着厚厚的被单,妈妈感觉浑身热烘烘的,有种发烧的感觉;而爸爸则直说“It's
so cold.”(好冷啊)最后不但穿上了厚厚的外套,而且居然把医院的被单裹在了自己的身上,看得妈妈只想笑。
【关于亮亮的碎碎念】刚一出生的弟弟就给医生和护士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家都说小朋友非常得健壮,看着不胖,但确有9磅多,评价是solid(非常结实);而且亮亮一出生,就准确无误地将自己的小手放入嘴中吮吸,睁开眼睛好奇地东张西望,而且...趴在妈妈胸口上时,还可以把头抬得很高。这些体征对于新生宝宝来说,都是不多见的,因此接生的医生断定,亮亮将来也一定是个身体非常健康的小朋友。其实这也映应了接生医生的一句话,妈妈的胎盘非常大,说明小朋友在妈妈肚中吸收的营养非常好。
【明亮兄弟首次见面】弟弟出生的当天下午,爸爸就带着明明哥哥和爷爷奶奶去医院看望了,妈妈当时还真有点小担心明明的失落情绪与不配合呢!但出乎意料的则是,午睡刚起来,一听说爸爸要带其去看亮亮弟弟,小朋友兴奋地满客厅跑着喊道“哦耶!亮亮弟弟!”到了医院,也是非常好奇地看着在小婴儿车里睡觉的弟弟,嘴里不停地叫着“弟弟”,爸爸妈妈看着好开心啊!
【医院饮食多样选择】记得两年前生明明时住院,由于还在旧址,饮食并不是很理想,可以说一日三餐定时送来,没有选择,吃就吃,不吃就得自己想办法。但这次情况完全不同,妈妈觉得还是很不错的,虽说口味肯定不如自己家里做的,但优点就在于可以自己点餐,不但可以点不同的食物(有几十种吧),而且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在病房里,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大网络电视点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然后选择时间,由医院的餐饮部送到病房中来。只是,不是你想吃多少就可以点多少的,是根据卡路里来定量的,比如多点了面包,就不可以再点米饭,否则卡路里的摄入肯定超标。
【爸爸留守照顾明明】记得当时生明明,爸爸除了回家取东西或自己吃饭,可谓是时时刻刻都在病房里陪着妈妈,但这次则不同了,因为有个小明明在家的缘故,虽说有爷爷奶奶照顾,但还是不是很放心;而在医院呢,妈妈和亮亮有护士和医生照顾,而且有了明明哥哥的经历,妈妈自己照顾起亮亮来,也算是比较得心应手。于是,爸爸多数时间是留守在家里照顾明明的,尤其是明明的吃饭和睡觉时间;只有在医院需要爸爸之时,爸爸才会赶去医院,如办理亮亮的出生证及做包皮切割手术。
【准备回家的小弟弟】在医院住了一天半,妈妈恢复得不错,亮亮的各项检查也都没有问题,于是便要求出院了;按规定应该是再多住一夜的,但由于妈妈心中惦记着明明,想想还是回家吧,而且家里各方面会比医院更方便一些。准备出院的弟弟,第一次穿上了真正的衣服,看我们才两天大的小宝贝,是不是很精神啊?
【捐赠脐带血未实现】这次生弟弟,本来想和当时生哥哥一样,将小宝贝的脐带血捐赠出去,但由于亮亮出生的时间是周末(周六凌晨),无法在24小时内预约FedEx的取件服务,于是按脐带血库的要求便没有留存。妈妈觉得很是可惜,但这本也是无可奈何的一件事情。
妈妈最后语: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将孩子横向比较是不公平的,与其说此篇博文妈妈是将哥哥与弟弟做比较,不如说是再次做妈妈,是将自己的两次不同经历做比较,继续努力学习的同时,也算是取长补短吧!
前一篇:二胎弟弟超详细的临产及顺产流水帐
后一篇:弟弟顺利通过第一次新生儿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