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terribletwo |
分类: 育儿心得体会 |
妈妈虽说之前对于Terrible
Two有所了解,并且也写过相关博文(见文末“相关博文”),也算是有心理准备的,想着等明明将满两岁时,妈妈就开始做进一步、正确而积极的引异;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年仅18个月有余的明明小朋友,这Terrible
Two就已经初现端倪,可谓是来得突然,妈妈有点措手不及的同时,也时刻告诫自己“要理性对待明明的Terrible
Two,这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打打骂骂的育儿时代已经over了。”
【Terrible
Two的表现】妈妈先来说一说明明小朋友Terrible
Two初现端倪的表现吧!几个具体事例:
-明明想玩、不想看书,即使妈妈拿起明明的书看也不行,大哭大闹地一定要妈妈放回去。
-爸爸一句“我们不需要妈妈”的玩笑话,也会招来明明的大发雷霆、推倒爸爸正在搭的积木。
-在外面,想走这条路、而妈妈要求走那条路,明明也会坐在地上大哭大闹。
-该回家吃午饭了,不愿意回家而又硬被妈妈拉回家的明明,会躺在地上打着滚地哭喊。
-因为吃饭不愿意做餐椅,也会歇斯底里地哭喊着挣扎一番。
初始之时,妈妈也在纳闷呢,以前那个乖巧懂事、通情达理的明明哪去了?现在典型是个无理取闹的小恶魔!一点点的小事、稍有不顺心、稍有不如意,就是一通大哭大闹,甚至会在地上打滚,这到底是怎么了?脾气在一夜间变得这么坏、这么急躁?
但妈妈转念一想,Terrible
Two虽说是可怕两岁儿,但孩子的发育是不同的,并不是说每个孩子都是两岁以后才会出现这个Terrible
Two,有早有晚,明明应该属于早的那群小朋友。知道了问题的症结,咱就不怕,如医生一样地对症下药嘛!对症下药的同时,也需要爸爸妈妈们的冷静与理性,在不吼不叫、不打不骂的轻松育儿中,帮助小朋友顺利度过Terrible
Two这段特殊的时期。
【妈妈首先平息自己的情绪】遇到蛮不讲理、大哭大闹的小朋友,很多时候,妈妈们也会失去耐心、也会变得暴躁起来,此时的妈妈们,一定要让自己先冷静下来,才有可能理智地处理小朋友的问题,一定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左右对小朋友的处理方式。有几次妈妈的一个小举动,就引来明明的一通大闹,妈妈都有点不知所措、莫名其妙,而明明则在那里一个劲地哭、一个劲地喊,而且不让妈妈靠近自己,此时的妈妈在心中无数次地告诫自己“冷静再冷静”,心理冷静下来的妈妈,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并询问明明的要求或不满之处。
【冷处理孩子的任性与坏脾气】很多时候,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如果妈妈一直哄、一味妥协,那么小朋友就会一直哭下去,此时的妈妈不如先回避一下,让小朋友尽情地哭一哭、闹一闹,以宣泄心中的不快。以妈妈的经验则是,只要妈妈放手让小朋友哭或闹,不需两分钟,小朋友一定会觉得没人理他、没有意思、他的哭换不来妈妈的妥协,自己便会主动来向妈妈求和。妈妈之前专门写过一篇“理性对待明明小朋友的坏脾气”的博文,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参见文末的“相关博文”。
【区别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小朋友的心中还没有是否概念,更没有“可以与不可以”之分,因此很多时候,他们认为自己的“无理取闹”一定要换来妈妈的妥协,但...作为妈妈,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小朋友的一些“无理取闹”,也是可以稍稍满足一下的。比如说,明明不想坐餐椅,想边吃边玩,妈妈则是坚决不同意-“你可以不吃饭,但绝不可以养成边吃边玩,妈妈追在后面喂的坏习惯”;但,坐在餐椅里,如果手里还想拿件玩具,那好吧,偶尔的时候,妈妈也可以纵容一下。
【用心体验孩子的喜怒哀乐】此时的小朋友,还没有自我排解烦恼的能力,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有限,因此一遇到不顺心或不乐意,他们唯一的宣泄方法就是哭和闹,此时的妈妈们一定要理解加体谅,不是小朋友们只知道哭和闹,而是他们没有其它的表达方式;妈妈们一定要用心去体验小朋友的喜怒哀乐。乐时,妈妈们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大声地笑出来、叫出来;怒时,妈妈们可以静静地坐下来,以默默无语的方式和小朋友们一起分担。
【用孩子的思维与他平等对话】育儿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妈妈们蹲下来、和小朋友们视线相平之时,小朋友才会觉得妈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妈妈,而是尊重自己、与自己平等的大朋友,此时的小朋友虽说还不能以语言来表达,但与妈妈对视的眼神足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妈妈试过很多次,明明因为想继续在外面玩而哭闹,如果妈妈一味地站着、低头看着明明说“不行,我们得回家”,收到的效果甚微;但如果妈妈蹲下来、拉着明明的双手、看着明明的眼睛,告诉明明“妈妈知道你还想在外面玩,但我们要回家吃饭饭、睡觉觉了”,此时的明明就会很顺从地与妈妈一起回家或停止哭闹。
【育儿路上的变通原则】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与坚持固然重要,但适当的时候,妈妈们也是可以做出一些让步、变通一下的,让小朋友感觉到自己的要求被满足、自己的愿望被实现,他们也会变得非常配合,毕竟,如果要求总不能满足、愿望总不能实现,就是大人,也不会很开心,更何况是个孩子?比如说,明明不愿意坐餐椅,那么妈妈就同意明明吃饭的时候可以拿一件玩具;明明不愿意在尿片台上换尿片,那么妈妈就变通一下,让明明自己选择换尿片的地点,或是地上,或是沙发上;明明不愿意在卫生间洗手,那么妈妈就给其一个选择,是在卫生间洗、还是在厨房洗。妈妈们做点小小的变通,满足于小朋友们“我可以自己做选择”的愿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权利,小朋友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就会变得主动配合妈妈。
妈妈最后语:每个孩子是不同的,因此育儿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也有千百种,但妈妈坚持的原则是-理性处理,冷静对待,不打不骂,不吼不叫。打骂孩子,对孩子的伤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灵上的,孩子身体的伤害会很快痊愈,但心灵的伤害却是很难愈合的,不但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发育,而且严重的还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棍棒出孝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前一篇:亲子阅读,为小朋友选书之经验谈
后一篇:中国妈妈的美国式育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