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估量与限量——读《梦携尘缘》

标签:
估量与限量冉正万梦携尘缘姜雨晨书评 |
分类: 资料 |
http://s2/middle/6ca2befchc46e820053b1&690
《梦携尘缘》是少女之作,作者姜雨晨年仅11岁。读着这本书,就像看见一个少年女将,皱着小小眉头,指挥着千军万马,在疆场上驰骋。皱眉不是遇到什么困难,而是自信与认真。这是一位指挥若定,能出奇制胜的女将军。那些听从她随意调遣、各归其位的词语是士兵,结构与情节则是她的排兵布阵,而她面对的敌人,是从未有过的写作经验。事实证明,她最后大获全胜。
“写作需要天分”这句话已经被多少张嘴说过?但不得不一说再说,其实从事任何一个行当,做任何一件事,都有相应的天分。比如开车,有人怎么学也学不会,有人一上手就操控自如。学不会,是没有相应的天分,他的天分在别处。写作的人,最大的天分是有多少词语听你安排,天下的词语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但一个人掌握了多少,随意调遣而不颦蹙,这就是天分。把天分说成来自学习,来自上天都行。因为学习本身也需要天分,而天分并不是说可以不学习。它们是一体的,把它们对立起来看,是对天分和学习的误解。
一开始就说语言,是因为《梦携尘缘》首先让人惊叹的是语言,它的语言是如此丰富、准确。以我的阅读经验,丰富并不难,难的是准确。如果要举例的话,只有把这本书重抄一遍。这种能力,我一直以为是锻炼出来的,现在看来,这正是因为我自己天分不够,才傻乎乎地相信勤能补拙。
除了语言,另一个让人赞叹的是“物”。在一些小说中,我常看到这样的句子:一棵不知名的树,一种不知名的草,一种不知名的食物,一种不知名的庄稼;一种说不清楚的气味,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一种无法用语文描述的难受;感动得无法用语言形容,激动得就像那什么似的。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不想再看下去。既然不知名,写它做什么!既然说不清楚,那就不要说啦。
很多成人没做到的事,被一个11岁的小女孩做到了。姜雨晨在小说中写了不少“物”,有大有小,作为现实中的物,它们的重要性也许有所不同,但在小说中,正是因为每件东西的存在,使小说接上了地气。书包、水笔、教室、钢琴、手镯、镜子、甜品等等,都是信手拈来,让小说人物有了依靠,有了生气。“豆儿在家,面前一大堆假期该做的作业。天边出现了夕阳,豆儿随手抓起一颗红红的草莓放进嘴里,继续写着作业,直至日落。”直至日落,而不是直至傍晚,或者直至天黑。“日落”和“傍晚”、“天黑”所示所指的情景与趣味大不一样。不经意间的一个词,让单调的句子鲜活起来。日落不仅能表示时间,还传达出一种动感。夕阳这一实物,不经意间体现了作者的才华。
下面该谈谈结构了。作者动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穿越”。“穿越”并非现代人的发明,但近几年网络写作大量使用,几乎到了“无穿越不小说”的地步。但会用的、用得好的并不多。居然有人用“穿了、穿了”就穿过去了。雨晨的使用在我并不算宽的阅读视野里,是最自然的、最自如的。梦境与现实、过去与现在,始终圆融一体。
情节既是形式,也是内容,既是被追慕的,又是被欣赏的。阅读除了审美的过程,还是一种带着神秘性的、创造性的开发过程。单独的句子存在于整体中,是圆融的,不是分离的。只有圆融的情节才能完成心灵的能指。好小说不是简单地通过情节再现一个事情、一个事件,它必须同时还是在建立一个独立于现实之外的事情。它陈述一个已经发生的事情(哪怕是虚构的),它同时必定会构成一个新的、作者未曾预料到的事情。以此衡量,《梦携尘缘》无可挑剔。
关于小说的意义——其实没有必要分析每部作品的意义,因为意义的分析,往往会损害作品的丰富性。《梦携尘缘》没有一以贯之的中心情节,作者用精彩的片段,一些零碎的琐事,表达自己对友情、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宫廷斗争即穿越部分,似在暗示哪怕在单纯的学校,在明媚的教室里,在朋友之间,也会有竞争甚至暗算。在同类作品中,这大概是第一次。
如果这真是作者所想,那么,这是《梦携尘缘》对这一题材的最大贡献。作者为九零后与零零前,为正处于小升初阶段的孩子的代言:关于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关于友情与朦胧中爱情,作者都触及到了。但显然,这些都没有作者所观察到的另一面更重要。这种重要性不应该被忽略。
链接地址:http://culture.gog.com.cn/system/2012/07/09/011530972.shtml |
作者: 冉正万 编辑:郭邱磊 作者介绍:冉正万,生于1967年,山花杂志副主编。曾在《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十月》《花城》《当代》《大家》《芳草》等发表过长篇小说《纸房》《洗骨记》,中短篇小说《奔命》《青草出发的地方》数百万字。《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转载过部分作品。有作品入选《2009中国短篇小说年选》《2010中国短篇小说年选》《2010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中国作协会员,东莞文学院第二届签约作家。 冉老师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u/1228778731 感谢冉老师的点评!希望得到更多的指教! |